有冇一啲中國科學家既資料?急...20點

2008-03-18 10:17 pm
有冇一啲中國科學家既資料?
eg.張衡
佢地既生平事跡!
資料越詳細就選為最佳回答!

回答 (2)

2008-03-22 2:08 am
孫思邈是唐朝的傑出的醫學家 , 他出身困苦, 自少鑽研醫學, 救死扶傷,
長大後成為學識豐富的醫生 , 有一次, 他見到棺材裡滲出血水 , 他叫工人打
開, 是個難產婦女, 他細心驗查 , 原來婦女還未死, 只是昏迷不醒, 連忙急行
施救 , 產婦醒過來還幫她接生, 產下嬰兒, 因而稱為神醫
孫思邈一面行醫和總結經驗,他親自採藥,經過了30年, 他編成 ( 備急千金要方 ) 和 ( 千金翼方) , 這2部書記載6500種藥方 及 1000 個醫証案例
后世稱為藥王
2008-03-18 10:43 pm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中國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和畫家,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

生平
張衡出生於沒落的官僚家庭,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張衡從小好學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晝夜」(出自《史書》)。青年時代游學長安、洛陽,在併進入當時著名學府太學學習。張衡用了至少十年來研習文學。 東漢永元十四年(102年)張衡二十四歲,曾當南陽郡守的幕僚(南陽郡主簿)。

東漢永初元年(107年),張衡29歲,寫成著名的《東京賦》和《西京賦》,總稱《二京賦》。


永初五年(111年),張衡三十四歲,出仕京官郎中。元初三年(116年)張衡三十八歲,升為東漢曆法機構最高官職;太史令。建光二年(122年),張衡出任巴士司馬令。永建三年至永和元年(128年-136年)張衡復任太史令,最後出任尚書。

三十歲後,張衡開始研習天文。對天文歷算有深刻研究,著有《靈憲》﹑《靈憲圖》﹑《渾天儀圖注》﹑《算罔論》。

公元117年,張衡改進了渾象,設計製造的利用水利推動自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混象(即渾天儀)在洛陽完工。張衡所著的《渾天儀圖注》是渾天說的代表作。

在《靈憲》中,「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指出月亮本身並不會發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陽光。「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第一次正確解釋了月蝕成因。在《靈憲》中,張衡還算出了日、月的視直徑,記錄了洛陽觀察到的恆星2500顆。還測出了地球繞太陽一年所需的時間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

陽嘉元年(132年),他製成世界上第一個地動儀——候風地動儀可以準確測出地震方位,並令使官記錄地震方向地點,積累了許多可貴資料。

在數學上張衡發明、作為圓周率的值。

文學成就
張衡也是漢代有名的賦家。他最大的成就在於,將漢賦從長篇大論的堆砌文字,轉變為抒發心靈的短小篇章。在張衡的年代,盛行漢賦的模擬風潮,他也有充滿模擬成分的作品,《二京賦》即為其代表。但是他的《歸田》、《思玄》一類的作品,形式較為短小,一掃漢賦先前那種鋪採摛文、虛誇堆砌的手法,運用清麗抒情的文句,描寫自己的懷抱和感情,內容和形式都起了變化,對後代的辭賦也很有影響。

注釋
^ 地球公轉360度所需時間是365.256354平均太陽日。
^ 《後漢書·張衡傳》:「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振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如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 吳文俊主編 《中國數學史大系》 第三卷 第一編 第二節 張衡的數學研究

參閱

張衡《後漢書·卷五十九》
《張河間集》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

補充:
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812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18: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18000051KK012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