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菲律賓經濟
菲律賓是東南亞地區的新興工業國家,並且是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2004年,菲律賓被世界銀行依購買力平價列為第24大經濟體。
菲律賓經濟的組成以農業及工業為主,特別著重於食品加工、紡織成衣以及電子、汽車組件等。
大部分的工業集中於馬尼拉大都會區的市郊,此外,宿霧大都會區近來也成為吸引外國及本地投資的另一個地點,菲律賓的礦業仍有很大的潛力,菲國擁有大量儲備的鉻鐵礦、鎳及銅,近來在帕拉灣外島發現的天然氣也加入了菲律賓豐富的地熱、水力及煤炭等能源儲備。
經濟情勢評論 颱風肆虐對菲律賓經濟的衝擊
一、1998年上半年的回顧
在區域金融危機持續衝擊下的菲律賓,去(1997)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5.1%,今年第一季GDP成長率僅達1.7%;第二季GDP衰退1.2%、第二季則是小幅衰退0.1%,這是六年來首次出現的負成長,不僅使得上半年GDP成長率只有0.25%,下半年亦不樂觀。
在農業方面,由於聖嬰(El Nino)現象導致乾旱肆虐,整體農業遭受二十年來最沈重的打擊,農作物收成減少7.2%。其中,水稻產量從去年上半年的484.6萬公噸銳減少至今年上半年的355.8萬公噸,較去年同期萎縮26.5%,嚴重影響糧食的供應,導致糧食進口增加。
在消費者物價(CPI)方面,一方面由於菲幣披索貶值使進口成本上漲,另一方面因聖嬰現象所引發國內糧食生產嚴重不足,導致農產品進口大幅增加,兩個原因促使消費者物價指數從去年的6%,一路攀升,到今年十月為止,平均上漲了9.5%。
雖然菲國政府經濟企劃署於今年初預測,在金融風暴及聖嬰現象所引發乾旱的影響下,菲國經濟仍可達成3%的年成長率水準,以及物價上漲率不超過10﹪的上限,但是,在經過十月中旬連續兩個颱風「瑞伯」和「芭比絲」先後襲擊後,菲律賓經濟的受創程度嚴重,颱風對菲國整體經濟成長的影響如何?未來的經濟前景是否還如上半年所預期般的樂觀?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二、颱風對菲國下半年經濟的影響
尚未自亞洲金融風暴復原的菲律賓經濟,在下半年中,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繼上半年聖嬰現象引發乾旱後,又逢冬季反聖嬰(La Nina)氣候效應所帶來兩個威力強大的瑞伯和芭比絲颱風,導致六十五億七千萬披索(一億五千七百萬美元)的損失,其中農作物損失即占了四十億披索(九千五百萬美元),預估今年第三季和第四季的經濟都將因此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延續第二季經濟出現負成長的現象。
瑞伯颱風主要侵襲呂宋島(Luzon)北部六省(Ilocos Norte、Ilocos Sur、Pangasinan、La Union、Isabela、Cagayan)稻米區外;而芭比絲颱風除了狂掃呂宋島中部的主要稻米產區,還侵襲呂宋南端的美骨(Bicol)椰產區和未獅耶(Visayas)等地,總計有Ilocos、Cagayan valley、呂宋島中部、Tagalog南部、美骨、未獅耶東部及未獅耶西部等七個區域受到嚴重傷害。
這些區域共擁有35%的菲國人口,其經濟活動占有國內生產毛額的40%以上,在經過這兩個超級颱風肆虐後,農作物的損害已超過上半年因旱災所帶來的損失程度,受損的椰產區估計至少要花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由於農業占菲律賓國民生產毛額比重達百分之二十,且農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四成以上,因此瑞伯、芭比絲兩個秋颱所造成的農業損失,不是光靠出口產業及僑匯增加所能彌補的,這也直接導致菲國政府於年初所預期的3%GNP成長率目標非但無法達成,甚至可能出現負成長的現象。
到菲國考察菲國經濟發展現狀的國際貨幣基金(IMF)代表,在看到颱風對菲國農業嚴重的摧殘之後,對菲國今年經濟成長的預期已不再看好,而大幅向下修正菲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0.6%。
聖嬰現象的效應除了乾旱之外,也使農作物收成季節往後延到颱風季節,加上今年冬季反聖嬰效應,使得下半年農作物成長更無希望,農作物嚴重損失而導致糧食價格進一步飆漲。
除了其他椰子等農業損失及水產魚業損失之外,這兩次颱風主要造成稻米產量銳減,其中瑞伯颱風造成的稻米損失375,791公噸,而芭比絲颱風則是使稻米損失219,144公噸,兩者合計損失高達594,935公噸。
由於颱風造成糧食供應短缺,進而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十月份的物價上漲率與去年同期比較上升到10.3%,正符合「物價及颱風齊飛」的鐵律。從今年初到目前為止,菲國已經從泰國、中國和印度等地進口210萬公頓的稻米應急,此外,為確保明年第一季有足夠的糧食存量,菲國政府預計還要再進口30萬公噸的稻米,以彌補這次因瑞伯及芭比絲颱風造成的糧食損失。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outhasia/e11-b2.htm 因字數過多
http://www.bigsound.org/leonard/2007/09/12/post_69.html 菲律賓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