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為學一首示子姪 翻譯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差別嗎?只要去做,那麼困難的也變成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也變成困難了。人們求學,有困難和容易的差別嗎?努力學習,那麼困難的也變成容易了;不去學習,那麼容易的也變成困難了。
我天生資質愚昧,趕不上別人;我天生材質平庸,也趕不上別人。只要天天學習,長久而不懈怠;到了有成就的時候,也就不覺得自己愚昧和平庸了。我天資聰明,比平常人高出一倍;我反應敏捷,比平常人高出一倍。捨棄而不用,那根愚昧和平庸的人就沒有什麼不同了。既然如此,那麼愚昧、平庸和聰明、敏捷的功用,哪有固定不變的道理呢?
四川的偏遠地方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
窮和尚告訴富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認為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只要一個瓶子和一個飯缽就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雇船順流前去,還不能辦到,你憑什麼去呢?」
第三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經過告訴富和尚,富和尚露出慚愧的神色。位於西邊的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的路程;富和尚不能到達,窮和尚卻到了。我們一般人立定志向,反而比不上四川偏遠地方的窮和尚嗎?
因此,聰明和敏捷好像可以倚仗,卻不可以完全倚仗的;自己仗恃著聰明和敏捷,卻不努力學習,這就是自取失敗的人。愚昧和平庸,好像可以限制人,卻不可能完全限制人的;不被自己的愚昧和平庸侷限住,而努力不懈地學習,那就是能夠成就自我的人了。
作者:
彭端淑,字儀一,號樂齋,清四川省丹稜縣人。幼而穎異,十歲能文,雍正年間進士,派任廣東肇羅道觀察使。當時州縣積案有三千餘件,彭端淑權衡事情輕重,依律法斷案,才一月時間,積案都清了,長官從此非常倚重他。有一回負責運米到粵西,回程不慎失足落水,幸而被救。於是感慨道:「人在宦途不得意時,總怪別人排擠,這次我能怪誰擠了我?所幸未葬身魚腹,是上天厚待我,我還有什麼所求呢?」於是告歸。晚年在成都錦江書院講學十幾年,以實用學問教導弟子,活到八十一歲。他學識淵博,和弟肇洙、遵泗都很知名,一時有丹稜三彭的美稱。
他寫過一首贈僧詩:「有僧遠至蜀中至,赤足峰頭向我鳴。欲刻韋陀鎮佛寺,為求巧匠到京城。一瓶一缽隨緣募,千山千水背負行。志士苦行能若此,人間尚有何事難!」顯而易見,這種惜時如金,諄諄勸學的態度,正是他著名散文「為學一首示子姪」所要表達的旨意,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