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問題x2

2008-03-13 4:58 am
1) 試把<水調歌頭>全首詞的內容作一介紹
1)<水調歌頭>是用了借景抒情法,全詞通過對甚麼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感情?試加以說明.

回答 (2)

2008-03-13 5:24 am
✔ 最佳答案
水調歌頭 作者: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簡析】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畦徑獨闢,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是蘇詞的代表作之一。
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人世間有如此多的不稱心、不滿意之事,迫使詞人幻想擺脫這煩惱人世,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同時,這裡依然在寫中秋月景,讀者可以體會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氣逼人。這一轉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嚮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為歌詞帶來一種曠達的作風。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他終於從幻覺回到現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占了上風。“何似在人間”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 下片寫望月懷人,即兼懷子由,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換頭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夜深月移,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裡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月圓人不圓是多麼令人遺憾啊!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時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不幸離人的同情。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便轉而為明月開脫, 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托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故結尾“但願”便推出了美好的祝願, 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是要突破空間的阻隔,讓對明月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這兩句並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便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水調歌頭賞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泄佳節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 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裡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展開,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參考: zh.wikisource.org/wiki/水调歌头_(苏轼)
2008-03-13 5:13 am
作者開頭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便將自己在中秋佳節,觸景生情,思念久未聚首的弟弟的情懷引出。繼而,作者又幻想著自己是天上遊仙的景象,表現出自己出世與入世之間的矛盾思想。

但是,作者又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中,將自己的幻景抹掉,肯定自己已入世為國的決心,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

而詞的下闕「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更充滿了人生的哲理。世事多變幻,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總不能避免。但是,如果我們把不如意事,當成人生的磨練,又未嘗不可呢!

最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襌娟。」一句中,作者對弟弟寄予遙遙的祝福,表現出豁達的胸襟,不為離愁別苦所束縛的積極、樂觀態度。如果細心的話,就不難發現全文都蘊藏著一股莊子逃避現實、超塵脫俗的思想。既然不能事事盡如人意,盡善盡美,那麼我們何必奢求完美,何必為人力所不能為的事情而傷悲,為心有餘而力不逮的事情自責


收錄日期: 2021-04-30 14:22: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12000051KK025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