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參考: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26html/images/vod26_01-1.gif
唐朝有位詩人曾經有著「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的詩句,可見剪紙這項技藝在當時社會中,已經是十分普遍的一項民間技藝了;尤其是未婚的女孩子,在勤學女紅刺繡之餘,剪紙也是她們必修的一門技藝,平時在家裡,妯娌姐妹鄰居之間,相互切磋剪紙的經驗和技巧,也是一件十分普遍的社交方式。
圖片參考: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26html/images/vod26_01-2.gif
如果知道那一戶人家有了新奇的圖樣,還得拜託叔叔伯伯們,跑到十數里外的人家去借來圖樣,然後請在學堂裡上學的兄弟用毛筆描繪下來。到了出嫁的那天,所有的嫁妝,不論是箱籠、桌椅、服飾、禮品、被褥上面都貼滿了代表吉祥的剪紙圖案,仔細瞧瞧,每一個圖案都花了一番巧思細工,還洋溢著洋洋的喜氣呢!
圖片參考: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26html/images/vod26_01-3.gif
到了宋代,剪紙的領域擴大了,一時間也出了不少技術高超的能手,無論山水、人物、花鳥、蟲魚、戲曲人物、佛像等等的題材,透過刀剪的工夫,就成了一幅幅精妙絕倫,栩栩如生的作品了。傳到了明清兩代,民間的剪紙依舊蓬勃發展,而在宮中的命婦宮女們,在服侍皇后嬪妃之餘,對剪紙也有所嗜愛了。剪紙藝術本來在我國農業社會中,是一種老少咸宜的民俗技藝。
到了近年,一旦被冠上藝術兩個字之後,反而使社會大眾感覺到它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藝,從而產生了望而卻步的想法;在現代的工業社會裡,人們的所得增加,食、衣、住、行各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很容易的獲得滿足,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卻總像是缺少了什麼似的,當然,精神上的陶冶是多方面的,剪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但是它所費不多,而且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和題材。
剪刀下去,便有成品出來,既可留著自己欣賞,也可以把這份情趣傳送給別人,一方面陶冶了自已的性情,另一方面又能促進人際間的情感,實在是一件一舉數得的好技藝。
資料來源 :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26html/vod26_01.htm
剪紙、刻紙習慣上混為一談,但兩者使用的工具迥然不同,用剪刀剪出來的技術性較強,難度亦大,樸實簡練,農村婦女多用此法。用刀刻出來的,線條粗細較易掌握,玲瓏剔透,適合量產,民間作坊多用此法。剪紙的類型有以下多種:
單色剪紙、點色剪紙、套色剪紙、填色剪紙、襯色剪紙、折疊剪紙、創意剪紙。
資料來源 :
http://www.china56n.com/papercut/pa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