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中國書法

2008-03-11 3:08 am
初學書法最好買咩毛筆好呢?去文具店買會唔會唔係幾好呀????想問石齋之友個間好唔好架??仲有我唔係好識d字點寫,有冇網頁教下架????

回答 (1)

2008-03-13 5:45 am
✔ 最佳答案
初学书法最好用羊毛笔

初学书法的人,常常提出一些问题:先学大字好,还是先写小楷好﹖先写草书好,还是先写正书好﹖临唐帖好,还是临魏碑好﹖其实,这些问题,前人在千百年的书写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和借鉴传统的经验,必定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练习书法的路子。综合历代善书者的论说,学书的途径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说明,学习书法确实应遵循一定的次序和步骤,以收取好的功效。清康有为指出:“学书有序”。他把这个“序”作了个排列:“必先能执笔”。这是基础、是根本。“先从结构入”,横平竖直,求得字体方正,再讲究向背、往来、伸缩的笔势。接着,再讲分行、布白的章法。至于临古碑,主要是从中领悟前人结字、章法的学问。最后,要想得到行笔提顿、方圆的妙用,还得去寻求“秘藏验方”。如此练习下去,久而久之,字的骨肉、气血、精神都完备了,即可以“成体”了。“成体”之后,才有所谓“意态”可言。《广艺舟双楫•学叙》按照康氏的这个说法,联系历代诸家的论述,列出初学者可以参考的、习练书法的次序。

  先写大字。

“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这是卫夫人的《笔阵图》提出来的。因为,对初学者来说,小字难以控制,大字较易入手。也属先易后难的意思。再有,大字点画规整,法度严谨,先练大字有利于打下好的基础。卫氏的这个主张,被后世历代诸家所接受、所认同。明丰坊《童学书程》说:“学书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这个道理,清蒋和的《书法正宗》阐述得更为具体,他说:“初学先宜大字,勿遽作小楷,作小楷入手者,以后作书楷皆无骨力。”他是从练出字的“骨力”这个角度强调先写大字的。小字也不是不讲“骨力”,而是要求笔笔有意趣,笔笔有力气,标准更高、难度更大。所以,初学者不应急于练写小楷。

  所谓“大字”多大为宜﹖康有为告诉人们:“以二寸、一寸为度,不得过大也。《广艺舟双楫》字越小越难写,越大越难写。字过大,点画、布白、笔势相应要有大的变化,初学往往不宜把握。有了基础,再逐步写大。

  先写真书。

  “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唐张敬玄《书则》真书即楷书。初学从楷书学起,才不违背学书的次序。宋人蔡襄也谈了这样的见解,他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论书》意思是,古来擅长书法的人,必定是先写楷书,逐渐行书、草书。即使行、草,也离不了楷书的那些法则。

  为什么学书应先从楷书学起呢﹖有多种说法。

  一说从楷书学习八法。宋高宗赵构有一篇论书法的《翰墨志》,谈到为什么先学楷书,有如下说法:“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从正书学起,可以掌握写字的基本功——八法。基本法则掌握了,尽可以放意作行草书,而且行草书均可达到很高的水平。

  一说从楷书学习“说话”、“站立”。宋苏轼对此似乎有独特见解,他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论书》书法最完备的法则在于正书。至于行书、草书,均为正书的延伸或衍生。不学好正书而去作行草书,尤如没有正经学会说话,就想畅所欲言,哪有这样的道理?苏轼对先学楷书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慢步为行,急行为趋,急趋为走。人得先立、后行、再跑。学书也是先正、后行、再草。哪有不会站立就会快跑的人呢﹖

  一说楷书学不好即写草书,则终生写不好楷书。这是清人康有为的看法。他说:“若真书未成,亦勿遽学用笔如飞,习之既惯,则终身不能为真楷也”《广艺舟双楫•学叙》他的意思是,如果真书没有学好,切不可急于飞笔疾书,那样成了习惯,终身别想再写好真楷。这话说得未免有些过分,但极言学好楷书的重要,不学楷书的危害。

  当然也有主张真、行兼学的。如宋欧阳修就说过他的切身体会。他的做法是:“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试笔》欧氏单日学草书,双日学楷书,楷和行草交叉学习,坚持十年不间断,可以成为名家。赵构还对真、草兼学讲出了—番道理,他说:“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草则腾蛟起凤,振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翰墨志》楷书端庄高雅,结体紧密;草书奋笔疾书、颖毫翻动,龙飞凤舞,但终究不失楷书法则。所以,真正懂得书法的人,都知道要把正、草结合起来,不应偏废。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30: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10000051KK021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