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形成犯罪者的先天因素
a.遺傳問題
義大利精神醫學家龍布羅梭(Lombroso.C )從人類之觀點研究犯罪人的生理特
徵,將之分為:天生的犯人─乃為真正的犯人,是天生註定會犯罪者,且亦會遺
傳給後代。另有學者論述先天負因,如父母的酒精中毒、精神病等與青少年犯罪
之相關性,而強調遺傳與犯罪之密切關係。
b.生理障礙(指有關內分泌腺異常影響青少年犯罪)
一九三八年波曼( Borman.L )研究成年犯發現,成人犯罪組有內分泌障礙或缺
陷者,係成人非犯罪組的二至三倍,後來波氏亦作青少年犯之比較研究獲得相同
的結果。一般學者也認為內分泌影響個人的情感與行為至鉅。
c.性染色體異常(xyy性染色體異常現象)
英國傑克布( Jacobs.P )發現xyy性染色體因分泌過多之男性荷爾蒙所致,
較易有暴力性行為。傑克布曾於一九六五年在監獄醫院檢查一九七個心理異常的
男性犯人,發現其中七個是屬於性染色體異常者,且此七人均是暴力性犯罪。又
據麻蘭 (Moran)之研究發現xyy性染色體異常者,在犯人當中之比率是一
般正常人口之兩倍,亦即染色體異常者陷入犯罪之可能性較高。
2、形成犯罪者的後天因素
a.家庭因素
在嬰兒時期、幼兒時期、遊戲時期以及學齡時期,父母親的態度對小孩發展有很
大影響,因為父母和小孩朝夕相處,尤其是嬰兒期,若父母態度是溫暖和愛護的,小孩就會覺得有安全感信任這世界,若是被冷漠對待甚至虐待,就會發展出對他人甚至整個世界都不信任的態度。發展任務是連續性的,每一時期都會影響下一時期的任務發展,而幾個時期對以後各時期,尤其是少年風暴期影響更大。
b.教育因素
兒童與少年必須接受小學及中學教育,此階段正值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學校教育因此也扮演甚為重要的角色。
再者,學校教育的功能除了傳授知識技能之外,同時應協助青少年社會化、適應
團體生活。然而,學校教育及教師的管教偏差,亦會使得學生成為教育的犧牲者,淪為罪犯。
c.社會環境因素
舊有的道德觀念逐漸遺棄,而新的道德標準尚未建立,在這青黃不接的時期,社會所呈現的形形色色觀象,有時使人們無法辦別是非,意志薄弱者更經不起環境的引誘,終於遭受不良風氣的感染。
3)犯罪者為什麼會想犯罪
通常對於發生犯罪行為的人而言,下決定往往是一件最為困難的事,在作案前,犯罪的人一定會有某種程度上的需求,才會決定去作案。
例如對於性騷擾案例而言,男人會因為自己本身的性饑渴而造成犯罪行為產生,這時候犯罪者的忍耐程度就成為犯罪行為的分界點,若是耐的住性子,就不會決定去作案,若是焦慮不安的情形一直在腦海中不斷的徘徊,為了消除心理上的壓力,便會下決定進而去作案。
4)當犯罪者犯事後, 他們的心理是怎樣的
〈一〉目標達成後的心理
在滿足的感官刺激之後,犯罪者的內心是愉悅的,也會把自己的犯罪
行為解釋成為一種舒解自我內心壓力的方法,也因為成功的緣故為犯
罪者帶來更強的自信心,而這種自信心,更會使犯罪者積極的去計畫
下一次犯案,尋求刺激將會是作案者最大的目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
的成功經驗,會使得歹徒一直沉醉在犯罪的沼澤裡而無法自拔。
〈二〉尋求刺激和挑戰的行為:
在經過了一次成功的經驗之後,犯罪的人會覺得一次的成功並不算什
麼,進而進行更嚴重的犯罪行為,比如說一次對更多人下手,或者是
進行施暴的犯罪行為,若是遇到較為不從的受害者,有可能會激怒犯
罪者內心更深的犯罪動機,最後甚致會殺害被害人來達到煙滅證據的
目的,此時此刻的犯罪者以經成為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以挑戰警察公
權力和社會秩序來作為自己的興趣。
〈三〉對於親人和家庭的忽視:
在犯下了如此罪孽深重的惡行罪狀之後,犯罪者對於自己的親人或者是家庭,已經不會再有眷戀了,就算有,也會替自己的親人和家庭著想,為了不讓他們在眾人的面前丟臉,自己就會藏身匿跡,不再出現,另外,也有可能是缺乏家庭溫暖的人才會犯罪來希引別人目光的焦點。
2008-03-08 19:49:49 補充:
有關犯罪心理學的書:
圖書館一定有
另外你可以到商務印書局網頁:
http://www.cp1897.com.hk/
在關鍵字輸入<犯罪>,再按檢索,就已經可以找到以下的書了:
《犯罪學(增訂四版)》
《犯罪心理學》
《犯罪心理錄》
《暴力犯罪——原因、類型與對策》
《性侵害犯罪防治學(精)》
《世紀末變態心理犯罪檔案》
《CSI 犯罪現場--證據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