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條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15分

2008-03-08 6:48 pm
請詳細列明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的歷史事件和他們的內容和細則。

回答 (1)

2008-03-08 9:11 pm
✔ 最佳答案
1840年至1842年的中英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捩點。使中國受列強欺凌達百年之久,簽訂了不少屈辱的條約,淪為次殖民地。所以鴉片戰爭不但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且隨著而來的外憂內患,影響迎代中國的發展至鉅。正因為鴉片戰爭的失敗,也促成了清代由盛轉衰的政局。
首先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領土完整﹑政冶獨立的主權國家,行使中央集權制度。鴉片戰爭的失敗,透過南京條約,英人得在各通商口岸設立租界,租地建屋,這些租界不受中國法律管制,逐使英國佔領了香港,侵犯中國領土的完整。且自清廷與英簽訂南京條約後,列強紛紛援引要求訂約,如中美望夏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以及南京條約的附則五口通商章程及虎門續約的簽定,無力保護本土工業,使中國主權大受損害。於五口通商章程中規定英人在中國地方犯事,由英人領事查辦,又使中國喪失司法權之獨立與完整。而南京條約亦可謂開最惠國待遇之惡例﹕自中﹑英最惠國條款之訂立後,任何國家在中國取得特權之時,英國均可援引享有此種待遇。此後各國亦紛紛要求有同等之待遇,如英法兩國亦效法英國在通商口岸開闢「租界」,在租界中取得了行政﹑司法和警察特權,關稅自主權﹑治外法權,被逼賦予列強單方面的最惠國待遇,遂使中國幾淪各國之殖民地。正因為主權的喪失,清廷難以再一統中國境內的領土,使列強容易洞悉清廷的虛實,幫助了他們日後侵略的行動,而清廷又為了應付這些的侵略,使國力大損,使清代由盛轉為亂。
其次在鴉片戰爭發生之前,亞洲諸國都以中國為首,在西方國家眼中,清朝亦為亞洲的堂堂大國,但鴉片戰爭中,英國以少數兵力便逼使清廷簽訂城下之盟,清朝之威望遂大受打擊,國際地位也日漸下降。鴉片戰爭的失敗,中國則幾乎每戰必敗,被西方各國視為「東亞病夫」。因此中國國力及在軍事﹑科技方面之弱點乃暴露,引起以後列強侵略之野心。使清政府的統治難以穩固,不免盛勢開始轉衰。另外中國自古以來,對於外族都存有輕視之心理;清廷對於西方各國皆視為蠻夷,但鴉片戰爭失敗後,輕外之心理大大改變,民族自信心也宣告勸搖。人民對於清朝政府也欠決信心,因而怨聲四起。
而在經濟方面,「南京條約」的簽訂,對於中國經濟影響至鉅,鴉片戰爭前,中國對貿易,採取閉關自守之態度,輕視中外貿易。自南京條約簽訂後,中國門戶大開,列強紛紛前來通商,中國頓成為國際市場,逐漸成為外國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供應地。外國貨物源源輸入,使中國對外貿易入超更明顯,銀元之不斷外流,銀價不斷上漲,銀貴錢賤,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加速了小農經濟的破產。而據南京條約的規定,關稅是由中英雙方議定。於五口通商章程中,協定關稅值百抽五,中國海關無法對外來貨品加重課稅,以保護本國工業,故中國新興工業缺乏關稅保護,中國工業無法與西方工業互相競爭,乃引致手工業之破產,國民經濟,逐被摧毀。此外,清自乾隆後,經濟已漸趨枯竭,加上再負擔江寧條約之鉅額賠款,使清廷之經濟比之前更形困難。因清廷經濟困難,鉅額賠款自然轉嫁到老百姓身上,人民生活困難,難以再見之前百姓無擾的盛況,使國計民生大受捐害。
還有南京條約內容,不但對禁煙問題隻字不提,而鴉片亦只視為商品之一,於是鴉片可以大量輸入中國,鴉片走私的情況更加嚴重。戰後十餘年中輸入之鴉片達七﹑八十萬箱。從道光二十年到三十年的十年中,鴉片輸入量增加了一倍多。國人吸食,蔚成風氣,令人民因吸食鴉片而不理工作,身體之健康每況愈下,國民生產大減,使國愈貧﹑民愈弱,遺患甚烈。
正因為鴉片戰爭的失敗,帶來了以上的後果,包括賠款﹑鴉片合法化﹑清廷聱譽下降等等,無論對國民或國家也有深遠的影響,以致使本來國勢興盛的清朝,由於要負擔這些戰敗後的沉重後果,頓而使其由盛轉衰,所以清代由盛轉衰是源於鴉片戰爭的失敗之說法十分恰當。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16: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08000051KK006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