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孝文帝頒行的措施、能成功達玫胡漢融和~你同意嗎﹖試抒發你的意見﹗
政治改革方面,文帝遷都洛陽,由於平城僻處塞北,戶口稀少氣候嚴寒,河流缺乏,又常有水旱疾疫,糧食常見不足,故平城僅可視為用武之地,不符合文治之國家首都原則,加上北方保守勢力,對他的改革有一種難以排除的壓力。故此,若不離開平城,則不可能有效推行漢化。才能成功打破鮮卑族積累多年的暮氣,刺激其重復生機,並離開鮮卑權貴的影響,建立一個中國式的文治禮樂國家。
官制的漢化,孝文帝以王肅訂定官制,去除鮮卑官名。依魏晉制度置三師、三公、尚書、九卿等中央文武官吏,文頒行官祿制,成功禁絕貪污,官吏臟一匹者死。
經濟方面的成效,孝文帝於太和九年從李安世議,下詔均田,把土地均分予農民耕種,此外又力行租庸制,減輕了人民之負擔,如北魏當時規定凡一夫一婦之戶,每年繳帛一匹,粟二石;男丁並須服國家兵役,行之長制,「魏初不立之長,故民多蔭附,蔭附皆無官役,豪強徵斂,倍於公賦。」故此,為保均田制施行及控制農民,於太和十年行之表制。規定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三長負責檢查戶口,徵收租調。通過此制把蔭戶從宗主手中歸入國家戶藉之下。
士族制的訂定,孝文帝用李彪議應於漢人中選擇高門,召來京城與鮮卑貴族同檥受官,以爭取大族支持及防其投向南朝。這樣令鮮卑與漢族社會的習慣越趨越近。再者,改姓氏禁歸葬,鮮卑族的姓氏多為複姓,與漢人之性一聽而別孝文欲使其簡化。姓氏統一促進了遷洛鮮卑與漢族合流。禁鮮卑服飾及語言,孝文倡導衣冠禮樂,太和十八年令族人所穿衣服須依漢制,又獎勵胡漢通婚,孝文帝鼓勵鮮卑與漢人大族通婚自己更選擇了濟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等女子作後官,從而消除了胡漢間的隔閡,形成一個強固的統治集團。為配合漢化,孝文帝極重漢文化教育推行。建立國子學、太學、命鮮卑官員把子弟送至太學學習。
2008-03-07 21:50:03 補充:
其實北魏孝文帝只活了二十九歲 但因其倡導的胡漢合溶政策 卻對後世數百年 產生極其深遠之影響
遷都洛陽 是在太和十八年(AB494) 同年更下詔開始進行漢化政策 如禁胡服 胡語 規定南遷之宗室、大臣及鮮卑族人、死後皆令葬之於河南、不得歸葬北地 改變度量衡、依中國古制、廢鮮卑長尺大斗,同時並廣興學校、求天下之遺書 到太和二十年(AB496)徹底實施漢化 於是令鮮卑族人皆改從漢性 一律去胡姓,像賀蘭為賀氏、六孤為陸氏等共一百十八姓 又獎勵胡漢通婚 下詔、令宗室諸王得聘漢世族女 、如「弟咸陽王禧聘故穎川太守李輔女、弟廣陵王羽聘滎陽郛平城女」、且以漢女為正、胡女為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