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簡單來說﹕
先破後立
示例:元朝衰亡之原因,眾說紛紜,試本個人之認識,論述最具關鍵性之因素。
先破後立也是混合了否定題與論述題合寫的一種撰文技巧。固然,在次序上跟先立後破有所分
別;但效果上,亦有一種懸念的作用:先賣一下關子,將對方的論點擊破,再伸述己方的想法。現
先細閱示例,然後再加闡釋。
示例:元朝衰亡之原因,眾說紛紜,試本個人之認識,論述最具關鍵性之因素。
1. 計元世祖入主中國,到順帝至正二十八年退回漠北,共計統治中國九十一年。元
室不足百年而亡,分析其因由,論者提出多種說法,然其中最關鍵者,當為經濟
因素。現對最流行的兩種說法,包括種族壓迫說及政治因素說加以否定,再分析
經濟因素何以為最具決定性的原因。
2. 元朝絕非亡於施行種族歧視政策。世所謂九儒十丐之說,並不見於《元史》,根
本是子虛烏有之事。而且,元室還善待儒生,讀書人可得「廩給」作為生活資助。
至於科舉不公,蒙古人比漢人少考一場之說,亦是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原來多
考的是撰寫極其深奧的四六文體的詔告,豁免不大懂漢文的蒙古人無需應考,實
不能苛責。另外,實施里甲制的高壓手段,亦不過是初治中國時的權宜之策,按
漢蒙以百對一的人口比例而言,實在無條件施行。再者,一般南人的生活亦不比
宋代時差,如蘇州在宋朝時歲貢粟二百萬石,「元人減之,僅百萬1」而已。此外,
視元室為正統所在的漢人亦在所多有。例如,「生為元朝臣,死為元朝鬼」的江
西行省參政劉鶚;拒絕明太祖入仕,以元朝遺民自居的天下名士楊維楨;組織軍
隊對抗紅巾軍的李思齊、張良弼等。括言之,很多所謂種族高壓政策根本是對元
朝的誤解、誣詆。而且,即使元朝的一些歧視政策導致種族不和,亦不足以迫使
漢人反元,否則朱元璋的討元檄文又豈會不提一詞半語。
3. 政治因素亦非元朝速亡之關鍵。自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爭始,元室皇位的糾紛歷
代皆見,如武宗與成宗皇后之爭;文宗與權臣燕帖木兒毒殺明宗等。皇位爭奪確
為元室內部政治帶來動盪之局面,但對中國「帝力於我何干」的社會結構卻影響
不大,並不是迫使民眾揭竿而起的原因。同一道理,即使元朝的政治系統運作極
度不周,常有「號令不常,有同兒嬉」,或者「家自為政,人自為國」的情況出
現,但在農業社會結構穩定的中國裏,只要貫通上下的士族階層不散亂,上層政
治不穩未必足以摧毀國家的根基。上述的李思齊、張良弼便屬這類人物2,故可
見元朝仍有其存在之道。至於所謂缺乏政治理想之表現,一是防範反動的種族歧
視政策,但已為上文破解;二是橫徵暴斂的措施,理當歸為經濟因素之內。本來,
連年征伐應對民眾影響甚鉅。但元室鮮對漢人作大規模徵召,故濫用兵役之事也
未算成立。反是其求財輸兵,卻引起百姓之極大憎惡,如此亦當納於經濟因素。
所以,政治不穩雖對元朝滅亡不無影響,但卻不是最關鍵性的因素。
2008-03-09 17:25:40 補充:
你在where find 元朝迷信喇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