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亡國的原因係咩

2008-03-07 4:02 am
有人認為東漢亡國最主要的原因是戚宦之爭,導致國本動搖,你同意此說嗎? 比啲意見我...
更新1:

請以150字或以上說明你的看法

回答 (2)

2008-03-13 12:13 am
外戚政治的勃興(公元88年~159年)
漢章帝是一個賢明的皇帝,但他卻開東漢大力任用外戚之先河。在他死後,剛登基的漢和帝劉肇只是一個10歲的孩子,由他的養母竇太后執政。竇太后仰仗他的兄長竇憲,竇氏戚族開始掌權。儘管漢和帝後來聯合宦官力量消滅了竇氏,但是東漢政治的格局已經無法扭轉。

和帝去世後,漢殤帝劉隆年齡更小,只是一個剛滿三個月的孩子。政權當然又到了外戚的手中。這一次由鄧太后的兄長鄧騭為代表的鄧氏戚族掌握實際權力。漢殤帝只當了不到1年的皇帝就去世。由他的堂兄劉祜即位,也就是漢安帝。漢安帝本身就是由鄧氏戚族擁立的,所以自然也成了傀儡。鄧太后死後,安帝才親政,他消滅了鄧氏。然而他卻未能阻止其他外戚集團掌握權力,東漢王朝開始走向下坡路。

劉懿在閻氏戚族的支持下登基,不久之後閻氏戚族就被宦官消滅。宦官擁立漢順帝。但是漢順帝對外戚繼續放任自流,結果導致梁氏戚族長達20多年的專政。梁冀更是達到了外戚權力的巔峰,漢沖帝、漢質帝都被他牢牢控制。漢質帝僅僅因為一句怨言就被他毒死,漢桓帝即位。


政治局面的惡化(公元159年~189年)
公元159年,漢桓帝聯合宦官一起誅滅了梁氏。漢桓帝將與他同謀的十三個宦官封侯,宦官開始成為東漢政權的主導力量。問題是,宦官的腐敗比外戚更甚。這引起了很多士大夫的不滿,他們與外戚聯合,一同對抗宦官。宦官當然不願意放棄權力,雙方鬥爭激烈。最終導致了兩次黨錮之禍,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政府。漢靈帝比桓帝更信用宦官,他曾指著兩個惡名昭著的宦官說:「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漢靈帝把朝政全交給宦官,使政局更為惡化。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東漢政府陷入混亂。黨錮終於被解除,但已經太遲了。


名存實亡的政府(公元189年~220年)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漢少帝劉辯即位。外戚何進掌控政府,他打算鏟除宦官勢力。但是少帝的母親何太后反對。此時,士大夫領袖袁紹提出建議,讓董卓進京,逼迫太后答應。何進同意了他的建議,一場鏟除宦官的計劃開始了。

然而,事情不幸泄漏。宦官當然不願意坐以待斃,他們先下手為強,幹掉了何進。袁紹聞訊立即率軍攻入皇宮,對宦官進行屠殺。張讓挾持漢少帝逃走,追兵趕到,他自殺身亡。可此時董卓的勢力已經到達京城,外戚和宦官的勢力同歸於盡,董卓控制了中央政府。

董卓只是一個殘暴的軍閥,沒有政治頭腦。為了樹立威望,他首先廢掉了漢少帝,立他的弟弟劉協為帝,即漢獻帝。公元190年,他又把漢少帝和何太后一起殺掉。這種倒行逆施的行徑引起了地方勢力的不滿。他們推舉袁紹為代表,組成關東聯軍討伐董卓。雖然這次戰爭虎頭蛇尾,未能達到目的,但仍使董卓感到不安。他挾持皇帝遷都到長安,並且焚燒了洛陽,經營多年的洛陽城毀於一旦。與此同時,各地的地方軍閥紛紛積極擴充自己的勢力,中央政府的威望蕩然無存。

公元 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將呂布殺掉董卓,下令大赦。中央政府的權威一度恢復。然而不久之後,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卷土重來,王允被殺,中央政府再度陷入混亂。公元195年,李傕、郭汜發生內斗,劉協和群臣逃出長安,回到洛陽。可洛陽早已是一片廢墟,漢獻帝陷入窘迫的處境。

這個時候,曹操採納了謀士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率軍隊迎接漢獻帝,將他移到自己的地盤許昌。曹操成為中央政府的實際首腦,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曹操後來受九錫,封為魏王,他只是未取帝位而已。地方上也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繼承他魏王的爵位後,命漢獻帝禪讓。東漢王朝滅亡,計12帝,195年。
2008-03-07 4:36 am
i.朝政敗壞
由和帝起,東漢戚宦輪流專權長達一百年。在這百年間,掌權的外戚或宦官都只顧任用親信,貪污受賄,令朝政日壞。
ii.忠良盡去
在戚宦爭權期間,部分正直官員和太學生非議朝政,與專權的宦官形成對立,結果導致了東漢後期的兩次「黨錮之禍」,使正直的官員受到摧殘。
iii.黃巾之亂
戚宦爭權期間,專權者都會把黨羽安插到州郡,搜刮民財,又勾結豪強,殘害百姓。黨錮之禍後,政治更黑暗,引致民怨沸騰,太平道乘機起事。
iv.州牧割據
黃巾軍初期聲勢浩大,朝廷調集重兵討伐,用兵一年才把黃巾主力擊潰;但平亂的將領乘機擁兵自重,演變成州郡割據,全國陷於分裂的局面。
參考: 《探索中國史》4上


收錄日期: 2021-04-26 12:50: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06000051KK0226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