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你好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blog/rte/smiley_1.gif
「王」是指王導
「馬」是指司馬睿
司馬睿(公元276~322年)字景 文,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生於洛陽。其祖父司馬顒是司馬懿 庶出之子,先後擔任過散騎常侍、右將軍、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 史、征虜將軍等重要職務。正始年間為南安亭侯,以寧朔將軍之職坐鎮鄴城。晉武帝時,封爵東莞郡王,後改為琅邪王。司馬覲是司馬顒 的長子,官拜冗從僕射,襲爵琅邪王。司馬覲死後,15歲的司馬睿承襲了琅邪王爵位。王氏家族是山東琅邪的名門大族,司馬一門三代相
繼為琅邪地方行政最高首腦,故此,兩家有著極深厚的私交和政治聯姻。司馬睿曾經在與王敦談到兩家的關係時說:「吾與卿及茂弘(王 導)契同友執、布衣之好、有管鮑之交」。
王導對東晉中央政府的建立有「開創之功」,所以司馬睿才會
在公元318年(建武元年)的登基大典中請王導「升御床共坐」治天 下。王導很清楚「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的古訓。他對司馬睿說道: 「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晉紀第090卷晉紀十 二》。雖然王導沒有與司馬睿「升御床共坐」,但也從此奠定了限制 君權「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制度。《南史》卷二一史臣論曰:「晉自中原沸騰,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國,年移三百,蓋有憑 焉。其初諺云:『王與馬,共天下』。蓋王氏人倫之盛,實始是 矣。」
2008-03-06 14:08:56 補充:
實際上,「王與馬共天下」政治制度也出現過危機:事情是這樣的:當司馬睿當上了皇帝之後,個人專制的想法冒了出來。此後,他把劉 隗、刁協、戴淵等奸詐之徒當作心腹,任命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 兗、豫等六州軍事;劉隗為鎮北將軍,都督青、徐等四州軍事,讓他 們暗中招兵買馬和聯絡流民義軍,名義上是討伐匈奴、羯胡,實際是 想殺掉扶助他登上「帝位」的王氏兄弟,廢除制約君權的「王與馬共 下」政治制度。在緊急狀態之下,王導從兄、荊州牧王敦於公元 322年(永昌元年)在湖北武昌發動了「清君側」軍事行動。
2008-03-06 14:10:15 補充:
王敦起 兵後,朝中一些人讓司馬睿先殺掉王導,但遭到了尚書左僕射周頗 (伯仁)的反對(王導不知道這件事)。王敦開始進兵建鄴(今南 京)後,司馬睿被迫放棄了集權專制的念頭,甚至以「禪讓」、「下 野」來懇求王敦退兵。據《晉書》卷六《元帝紀》記載:元帝遣使謂 敦曰:「公若不忘本朝,於此息兵,則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 朕當歸於琅邪,以避賢路。」王敦揮兵進入南京後,懲辦了佞臣戴 淵、刁協、劉隗(逃奔到石勒當了「漢奸」)等,在王導的勸說下仍 然奉司馬睿為國家首腦。
2008-03-06 14:10:21 補充:
王敦曾問王導如何處置周頗,但他不置可否。王敦於是就把周頗給殺了。《晉書.周頗傳》記載:王敦初入 京,「殺周頗、戴淵,都曾咨之於王導。」等到整理檔案時,這才發 現了周頗的上表。王導為此悔恨說:「吾雖不殺伯仁(周頗),伯仁 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這句話流傳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