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和周朝發生了什麼大事?

2008-03-04 5:14 am
商和周朝發生了什麼大事?
我需要詳盡的資訊.
方便做功課..

回答 (2)

2008-03-08 2:38 am
✔ 最佳答案
商朝的大事:
1. 建立商朝
夏代末年,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四方諸侯紛紛背叛。前1600年左右,商部落首領湯聯合其他部落消滅了夏王朝,商朝建立。商始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夏亡後都城西遷,仍稱亳(今河南偃師)。
2. 放逐太甲
商湯死後,因其子大丁早死,由大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後,其弟仲壬繼位;仲壬死後,又以大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即位三年,因暴虐無德被伊尹放於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並還政。
3. 遷都及全盛
商代前期多次遷都,在成湯時,曾建都於鄭亳(地點尚存爭議),到盤庚在位時,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並固定下來,從此商朝也稱殷朝。盤庚遷殷以後,商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後,商四出討伐,征服了周圍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商朝達到全盛時期。
4. 商朝滅亡
武丁死後,商朝逐漸衰落。商代最後一個王帝辛(商紂王)對開發中國東南,對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很大促進;但由於連年發動戰爭和大規模建造瓊宮瑤臺,大大耗費社會的人力與資財,促使社會矛盾激化,周武王聯合羌、髳、盧等部落,共同伐紂,一直打到朝歌(今河南鶴壁市淇縣)。奴隸們不願為荒淫無度的紂王賣命,紛紛倒戈,牧野之戰後,紂王自焚,商朝從此滅亡。

2008-03-07 18:51:37 補充:
周朝大事:
1. 周朝滅商
周文王姬昌死後,其子周武王姬發即位,率兵及其加盟軍於孟津,前1046年,姬發與商王朝軍隊於牧野大戰,姬發大勝,商王朝末任王子受辛於鹿台自焚,商王朝亡,姬發建立周王朝,是為周武王。

2008-03-07 18:52:16 補充:
2. 封建及成康之治
武王滅商之後,實施封建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另封子受辛之子武庚於朝歌,又封姬鮮(管侯)、姬度(蔡侯)、姬處(霍侯)為「三監」,以監視武庚的行動,前1043年,姬發歿,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由周公姬旦輔政,前1104年,三監(姬度、姬鮮、姬處)聯合武庚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姬旦看到這種情況,只好硬著頭皮出征,花了三年時間,前1102年,姬旦平三監之亂,武庚和姬度被殺,姬鮮被流放(仍為蔡侯),姬處被廢為平民,姬旦就命這些商王朝遺民修築洛陽。在前1102年至前1052年的五十年之間,國泰民安,四夷賓服,海內晏然,囹圄(監獄)空虛,到了刑罰不用的程度,因此史稱「成康之治」。

2008-03-07 18:52:27 補充:
3. 西周衰敗:
周康王死後,子周昭王繼位。周穆王在位時好大喜功,想向四方發展,東方的徐國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過聯合楚國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到周厲王姬胡時期,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為壓制國人的不滿,厲王命衛巫監視,有謗王者即加殺戮。結果人人自危,終於釀成國人起義。前841年,國人大規模暴動,厲王被迫出奔到彘。朝中由召穆公虎、周定公兩大臣行政,號為共和。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厲王死,太子姬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宣王勵精圖治,朝政有明顯起色。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三十六年,征伐條戎、奔戎,慘遭敗績。三十九年,與西戎別支姜氏之戎戰於千畝,慘敗。

2008-03-07 18:52:39 補充:
4. 西周滅亡:
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幽王三年(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幽王廢掉申侯之女及太子姬宜臼,改以美人褒姒為後,其子姬伯服為太子。姬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幽王與姬伯服均被犬戎殺死於戲。前771年,西周覆亡。

2008-03-07 18:52:51 補充:
5.. 東周春秋時期: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帝,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外族犬戎騷擾,便遷都洛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2008-03-07 18:53:12 補充:
6. 東周戰國時期:
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秦統一中原前屬於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前人稱之為戰國。到最後秦國統一天下。
參考: 維基, 維基
2008-03-06 2:18 am
商  



盤庚遷殷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只是這件大事的意義到了近代方才漸漸為世人所知曉。數千年以前,人類剛剛邁過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此時征服自然的能力還比較小。一旦發生天災,輕則生活環境毀壞殆盡,重則整個群體就此滅亡。正因如此,那時的國家經常為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所逼迫,四處遷徙,這也就是商朝遷都多次的原因之一。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毫,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在以後300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5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不得不搬家。從商湯開始傳了20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裏,期間多次遷都。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他深知都城位置的重要性,因此即位以後就下決心要選一個合適的地方,再次遷都,以保持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實現商朝的長治久安。

  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裏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經過三千多年的漫長日子,昔日繁榮的國都早就變為廢墟了。到了19世紀末,人們在殷墟發現了龜甲(就是龜殼)和獸骨十多萬片,在這些龜甲和獸骨上面都刻著很難認的文字。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認定這些甲骨文字是商朝時候留下來的。

  原來商朝統治者迷信鬼神,他們在祭祀、打獵、出征的時候,都要用龜甲和獸骨來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後,就把當時發生的情況和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這就是現在所知的甲骨文,今天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演變而來的。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人們對殷商時期的社會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並由此知道殷墟所在的地方當年曾經是商朝盤庚遷都後滅亡時的國都,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是從商朝開始。殷墟出土的大量文物,使我們能夠了解商朝中後期社會發展的情況,因此殷都的地位非常重要,而盤庚遷殷一事也就成為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之一。




  西元前八四一年至八二八年,這十四年在周朝的歷史上,稱為共和時期。從共和的第一年起,中國歷史上每一年發生的大事,都有詳細紀錄,不曾中斷,真到現代。
  為什麼會有共和時期?原來周朝到了第十個王周厲王的時候,他又凶暴,又貪財,貴族和老百姓都很討厭他。在西元前八四二年,貴族和老百姓聯合起來反抗,把周厲王趕逐到一個叫彘 的地方。
  周厲王在位時重用一個叫榮夷公的大臣,這個榮夷公採取專賣的政策,把各種賺錢的買賣都由政府來經營,而不准老百姓和貴族去做生意,所以老百姓和貴族都很痛恨。厲王對老百姓的批評很生氣,就從衛國找來了許多巫師,監視發牢騷和批評君王的人。據說,衛國的巫師有特殊的法術,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馬上知道對方心裡想些什麼。這些巫師到處巡察,凡經他們指認不滿周王的人,厲王就殺掉。
  不久之後,再也沒有人敢批評厲王了。後來,貴族們索性連話都不敢說。親戚朋友見面時,也只敢用眼睛示意。厲王高興地說:『你看,我終於使老百姓不再罵我了。』大臣召公說:『這只是堵住人民的嘴巴而已,光是堵住嘴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過了三年,貴族和老百姓就真的造反了。周厲王逃走後,國事就由周公和召公一起管理,歷史家稱為「共和」。


收錄日期: 2021-04-14 20:17: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03000051KK027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