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蜀漢後期的問題?

2008-03-02 12:13 am
姜維被公認為蜀漢後期最後棟樑,然而蜀漢後期卻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但是其實蜀漢後期還有甚多人才可用,譬如:羅憲,諸葛瞻,李虔等,特別是羅憲,他是巴東守將,曾經擋住孫吳名將陸抗入侵,保住白帝城,文武俱備,為何姜維不真正起用他,由他出巴東軍勢與姜維夾擊魏國,相信比起單一個地方攻擊更為有效,本人實在不明白,歡迎大家討一下.
更新1:

回sony_pig:你係照搬網上資料,並不是自己答,不算,加上你並未真的答到我的問題,不會選你做最佳答案.

回答 (3)

2008-03-02 3:29 am
✔ 最佳答案
你首先要明白姜維的權力並不甚大,比起諸葛亮,諸葛亮貴為丞相,當然可以隨意調配文官將領,可是姜維是甚麼職位?他最高亦只能當上衛將軍,其上最少還有錄尚書事(即丞相)和大將軍吧?

儘然他後來和費禕一同執使尚書的權力,一同成為蜀國最高決策層,但姜維一直都只留在隴中一帶,費禕卻留在成都,誰問誰對皇帝的影響力更為大。更何況後來費禕當大將軍領尚書事,成為最高決策人。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到蜀漢內部其實自立國至滅亡,一直被分為漢臣和蜀臣。蜀臣是指那些本來就是蜀官,即是隨劉璋投靠劉備的文武百官及其後代;漢臣是指那批跟隨劉備入蜀的文官武將及其後代。

蜀官求在益隴立足便於願足矣,完全沒有北伐魏國,光復漢國的想法
漢官則是希望能以益州作根據地,再尋求復興漢國之願。

因為劉備一直重用漢臣諸葛亮,才可以有良臣猛耐助他北伐。但劉備及諸葛亮死後,能代替他的,卻是蔣琬及費禕等蜀臣。很明顯的,姜維便是漢臣中的最高人物,因此他卻一直比費禕或蔣琬底級,一直只能屈居他們之下。

費禕後來當上了大將軍,便自然不會讓只是一名低他一級的衛將軍姜維得逞。因此,閣下提起的大將,全部都被用來守,卻不可用來攻。

我相信現在也許可以解決閣下的問題,有問題不妨再提出相問

2008-03-01 19:32:01 補充:
補足一下:
蔣琬死後,姜維仍是不能得志。因為接下來還有一個黃皓
誰也清楚劉禪一直寵信宦官黃皓,黃皓是贊成戰或和,我想我亦不用多說
參考: 自己(很明顯是我自己打出來吧?這樣說也不為過)
2008-03-06 7:30 am
最佳回答者很有見地, 不過發問者所說的可能性不存在.
就是羅憲獻城, 吳國也只是貪圖邊境幾座城池,
絕無趁機攻打魏國(當時晉朝還未成立)之志,
這對後來大局應該沒什麼影響.
2008-03-02 1:13 am
羅憲坚守永安是降魏之后.


罗宪(?年 - 270年),字令则,襄阳人。三国后期蜀汉将领,巴东太守(郡府在永安白帝城)。于蜀汉灭亡后投降曹魏,成功抵御孙吴的入侵,守住入蜀的要冲永安。

罗宪个性正直严谨、光明磊落、轻财好施,不经营家产。任蜀汉太子舍人、宣信校尉。曾经出使吴国,很受吴国人的称道。 蜀汉末年,黄皓干政,罗宪对黄皓不理不采。所以被外放为巴东太守。蜀汉后主降魏后,孙吴派遣盛曼溯长江西上支援蜀汉,并要罗宪开放永安通道。但实际上孙吴是想夺取巴东,进而取得入蜀通道,退而守卫巴东以保护长江。罗宪面临江山覆辙,盟友劝降之下,久久难以抉择。

罗宪招集众人,表示孙吴不守信用,意图趁机并吞巴东,便归顺了曹魏。并整顿兵马,严阵以待。孙吴先派遣步协强攻白帝城。罗宪沿著长江防守,同时派遣参军杨宗向魏廷求救。之后吴军攻入巴东,罗宪退入白帝城坚守,吴军屡次强攻皆被挡住,之后又派遣陆抗率3万人支援,这场攻防战长达六个月之久。

司马昭得到罗宪求救后认为成都刚经历邓艾钟会事件,目前已无力支援。所以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吴军入蜀据点西陵,陆抗在腹地受胁之下退兵。自此永安之围解除,罗宪担任原职,加封陵江将军,万年亭侯。


后记

永安之围结束后,孙吴武陵的部份地区投降曹魏,罗宪加封武陵太守。司马炎篡魏后罗宪改封为西鄂县侯,罗宪的之子罗袭也任给事中。西晋时期,罗宪举荐不少蜀汉人士。例如巴西陈寿、琅邪诸葛京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有名的官员。 最后罗宪攻下了孙吴的巫城(今重庆市巫山县),同时也向司马昭进献伐吴之策。西元270年,罗宪卒于任上,被追封为安南将军,谥号“烈”。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50: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301000051KK019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