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為什麼人能浮在水面?
(一)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物體在水中,受到地球引力(自重)和水的浮力兩個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向下的力等於物體的重量,向上的力等於物體排開水的重量。浮力的大小和水的深淺沒有關係。
就是說物體是沉底還是浮起,是由物體的比重決定的。每個人的比重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人體內的脂肪跟肌肉比例均不相同,脂肪密度小於1,骨頭跟肌肉大於1,另外,人體大約有75%是水分,所以可知人的比重是相當接近水的密度1的。
平時人的肺及空腔中充有氣,人就會浮起,這是因為裡面空氣的密度本身比水少。而人體的脂肪密度同樣比水少,亦有助於浮起。因此人在放鬆狀態下是可以浮在水面.如果儘量呼出肺中的氣,人就會沉入水底。
人在水中爭扎,會溺水昏迷及沉下去,就是因為這個時候肺部跟胃都已經積水了,即肺中容納的水比空氣還多;所以人體整體密度變大,大於水的密度,因而沉下去.
另外人在游泳的時候為什麼更容易浮?這是因為人在撥動身軀時增加了對周邊的排水力量.這個力量是其中一個能負擔身體重量的原因.游泳時頭亦不時地露出水面進行呼吸,除了維持生命外,也主要是使肺中常充有空氣,有了氣就能使人更容易浮上水面
● 水有以下三種物理性質:
1. 壓力:在水中的任何一點,其來自上下、左右及各方面的壓力是一樣的,且此壓力與其深度成正比(巴斯卡定律);也就是說,在水越深的地方,壓力越大。若有人直立在游泳池中,則其腳部所受壓力最大,並往上遞減,如此壓力分佈可自然的幫助血液循環。
2. 浮力:物體在水中重量減輕,原因是水對物體產生一垂直向上的力,稱為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在水中所減輕的重量等於其所排開的液體重。因此,浸在水中肢體的體積越大,其重量減輕越多。
水的比重是1,一個物體的比重若大於1,放在水中會下沉,相反的,若其比重小於1,則可浮在水面上。一般成年人體比重大約是0.95~0.97,在肺部充滿空氣時的比重則約為0.974,因此在放鬆狀態下人體可浮在水面上。
比重會因身體組成比例不同而略有差異,嬰兒或幼童的比重約為0.86,青少年以後肌肉骨骼系統漸漸成熟,比重與成年人相近;而中年以後亦因脂肪組織偏高而比重可能降為0.86。由以上數據可知兒童時期比重較小,很適合接受游泳訓練,因他們在水中較容易浮起來。
3. 慣性:水開始流動後,需要外力介入才能開始、停止或改變活動的速度、方向。也就是說,身體在水中若順著水流的方向動,會較省力,若要停止或改變動作速度、方向,則須施力以克服水的慣性,因此在水中慢速移動較快速移動容易。
(二)另外在死海裡,人就更容易浮在水面,這是因為死海的鹽份很高,比重為1.172~1.227,比人的比重要大,所以人掉到死海裏,總是漂浮在水面上。
● 死海 dead sea
倘若海水的比重超過了人體的比重,人掉到海水裏,就會像實驗中浮在鹽水中的雞蛋那樣,不管怎麼樣也不會沉下去了。死海是內陸大湖,由於它的水面比海平面還要低,所以凡是流進那裏面去的河水就再也流不出去。加上那個地方陽光很充足,溫度又很高,湖面上的水分不斷地蒸發到空中去,湖水裏面的鹽分就變得很高。死海海水裏含有的鹽分比普通的海水要高5倍左右。它的比重達到1.172~1.227,比人的比重要大,所以人掉到死海裏,總是漂浮在水面上。
參考資料:
(1)
http://www.vhome.org .tw/resource/swimmin 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