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

2008-02-28 6:15 am
宋祁《新唐書》總結教訓:「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大家點睇
詳細d
thx

回答 (2)

2008-02-28 8:20 am
桂林就是龐勛起兵反唐的地方,所以歐陽修、宋祁認為唐雖亡於黃巢之亂,而其實禍患卻源於龐勛之亂。



雖然,龐勛之亂只影響江淮一帶,對唐朝政治重心長安沒有直接影響,但龐勛之亂對後世有唐代有數個致打擊。



1. 唐自安史之亂後,中國北方黃河下游的地方已落入藩鎮之手,唐中央已沒法收取當地的稅收,已唐中央在唐代中後期的收入已倚重江淮一帶,透過漕運支援中央,但龐勛之亂卻破壞了江淮漕運,就算亂平後龐勛的餘黨都盤據運河兩岸擾亂漕運。江淮漕運的破壞,直接影響唐中央的收入及財力,以至唐亡前二三十年唐中央尤其顯得柔弱。



2. 龐勛之亂雖被平定,但龐勛的大量餘黨卻在江淮一帶盤據,後來黃巢在山東起兵,南下攻打江淮一帶,很多龐勛的餘黨紛紛加入黃巢的軍隊,由於這班龐勛的餘黨以前是軍人(龐勛之亂本來就是鎮守桂林的兵士作亂),又與朝廷有作戰經驗,他們加入了黃巢軍隊,黃巢軍戰鬥力增大了很多,作亂的規模也大大增大,最後成為唐室的致命打擊。



3. 龐勛之亂唐室全靠沙陀族的朱邪赤心部隊協助才能平定,朱邪赤心後來被唐懿宗賜名為李國昌,他的兒子李克用後來成為唐末最大藩鎮之一,沙陀族介入中國,也加促唐代滅亡,也是源於龐勛之亂。



不過,很多證據指明唐滅亡都因藩鎮割據及宦官亂政,龐勛之亂其實來得間接又間接,為何歐陽修指唐亡『禍基於桂林呢』?我認為所謂『禍基於桂林』並非單指龐勛之亂,而是指安史之亂爆發前一年唐討伐南詔時喪師二十萬,很多史家指若非唐軍在南詔損兵二十萬,安祿山也不會如此容易起兵叛唐。而若非南詔入侵,唐也不會駐重兵於桂林,也不會出現龐勛之亂,南詔喪師二十萬帶來安史之亂,龐勛之亂帶來黃巢之亂,故歐陽修指兩場令唐代衰亡的亂事都間接由與南詔交戰引起,故婉轉地指出防範南詔的邊鎮桂林是唐亡的源頭。
2008-02-28 6:17 am
唐末農民戰爭形勢圖宣宗之後,懿宗李漼與僖宗李儇是著名的無能之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



懿宗驕奢淫逸,寵信宦官。懿宗即位時(859年),社會貧富差距很大,民變四起,而南詔又在此時向唐朝發動戰爭。防備南詔攻擊的桂林軍人反因為遲遲不能回鄉而嘩變,擁糧料判官龐勛為首領,再度爆發民變。但是,懿宗卻依然沉湎於遊樂,仍然好大喜功,任用奸佞,唐朝的政治局勢日益惡化。



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十九日,懿宗駕崩,接替即位的是僖宗。僖宗專好鬥雞打毯,終於釀成黃巢民變。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長安被攻克,僖宗逃亡到四川。後來農民軍被以朱全忠為首的政府軍擊敗。但是,由於宦官與藩鎮之間再爆鬥爭,僖宗又被宦官挾持到鳳翔,而藩鎮的軍隊則在長安城大肆搶掠。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六日,僖宗駕崩。接替即位的是是其弟昭宗李曄。昭宗即位之初還有恢復之心,但藩鎮勢力已尾大不掉,昭宗的改革遭到失敗,他的意志也日益消沉。天復三年(903年),昭宗被朱全忠押解回京,朱全忠發兵將宦官全部殺死。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又提出遷都洛陽,長安宮室因此完全被毀。天祐元年八月十一日夜,昭宗被害。接替即位的是昭宗第九子哀帝李柷。此時唐朝已經名存實亡,哀帝不過是個傀儡。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黃河,史稱白馬之禍。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總結唐朝的政治:「唐之治不能過兩漢,而地廣於三代(夏、商、周),勞民費財,禍所繇生。晉獻公殺嫡,賊二公子,號為暗君。明皇一日殺三庶人,昏蔽甚矣。鳴呼!父子不相信,而遠治閣羅鳳之罪,士死十萬,當時冤之。懿宗任相不明,籓鎮屢畔,南詔內侮,屯戍思亂,龐勛乘之,倡戈橫行。雖凶渠殲夷,兵連不解,唐遂以亡。《易》曰:「喪牛於易。」有國者知戒西北之虞,而不知患生於無備。漢亡於董卓,而兵兆於冀州;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易》之意深矣!」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13: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27000051KK0328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