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希望能幫到您
第一:
根據已發現的考古資料,最早出現的唐人街之一就是12~14世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北岸的中國城(Kota Cina)。
在這個歷史遺跡中發現的建築殘跡、雕像、金銀器、青銅器、古錢幣、陶瓷器等表明,這個古代城市是當時該地區的一個商業中心,是華商和其他外國商人聚居的地區。它不僅同南印度和中國建立了直接的貿易關系,而且是連結蘇門答臘內地的貿易網的中心。華商的商業活動對當地居民顯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以致蘇門答臘東北部以善於經商著稱的皮迪(Pidie)人迄今仍有“亞齊中國人”(Cina Aceh)之稱。
第二:
爪哇島北岸也是最早出現唐人街的地區之一。15世紀初,在杜板、革兒昔(又名新村、錦石)、蘇魯馬益(泗水)等爪哇北部沿海市鎮,已有來自廣東、福建的中國人流寓,他們生活殷富,有的甚至成為當地的頭目或村主。菲律賓的馬尼拉(即呂宋)也是早期的唐人街之一。“華人既多詣呂宋,往往久住不歸,名為壓冬,聚居澗內(今馬尼拉的唐多地區)為生活,漸至數萬,間有削發長子孫者。”這裏所述雖然是西班牙殖民者侵占菲律賓以後的情況,但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華商“壓冬”呂宋的現象早已存在,只不過是人數沒有像16世紀末那麽多而已。
在越南南方的會安,也出現了頗具規模的早期唐人街。17世紀末訪問過會安的釋大汕在《海外紀事》中這樣描寫當時的會安唐人街:“蓋會安各國客貨碼頭,沿海直街長三、四裏,名大唐街,夾道行肆比節而居,悉閩人,仍先朝服飾,婦人貿易,凡客此者必娶一婦以便交易。”17世紀中葉,會安唐人街的華商約5000人,到18世紀末葉增到6000人。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一書中,曾提到13世紀末既已有“唐人”流寓真臘(即今柬埔寨),並與柬埔寨婦女通婚。到了明代,柬埔寨的唐人街不僅人數增多,而且已擁有自己的管理機構。《東西洋考》記載,真臘國籬木州,“以木為城,是華人客寓處”,又說“熟地華人自為戎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