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大事...

2008-02-23 10:56 pm
有冇人知道明朝,元朝,唐朝,漢朝,秦朝d詳細資料???

回答 (2)

2008-02-23 11:15 pm
✔ 最佳答案
<秦朝>简介:

秦朝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秦始皇在历代秦国的国王蚕食其它诸侯国之上,完成了统一六大诸侯国的事业,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他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用。

秦朝急征暴虐,导致速亡。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影响极为深远。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前207~前202年)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就这样建立了.


<漢朝>简介:

(公元前202年 —公元 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汉高祖至汉文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直线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匈奴帝国战败而向北狼狈逃遁。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唐朝>简介: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19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元朝>简介: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1368年元朝被明朝所灭。

元·卢沟筏运图,描绘了元世祖至正三年(1266年)在卢沟桥附近漕运西山石木用于修造大都宫殿的情景。汗王蒙哥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1260年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并非完全今天意义上的中国)与蒙古高原地区,从此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元”。这是蒙古政权由世界性大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政权之前对中原地区推行的是极具游牧性质的掠夺式统治,中原地区仅是其属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元朝”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之后,元军曾进攻过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试图征服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造成元军失败的最大原因。


<明朝>简介: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元朝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朝共传十九位皇帝。明朝的领土曾囊括今日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机构。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留都。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北进蒙古,南征安南。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至正统七年,宦官王振开始擅权;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但景泰皇帝任用于谦击败瓦剌,保卫了国土。弘治时期是明朝政治作为清明的时期,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正德、嘉靖朝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并面临蒙古、倭寇两大外患。明神宗万历朝初期在名相张居正的辅政之下曾一度中兴。后世计当代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可称世界第一。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兴起,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阉党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多处爆发民变,后金军队也突破长城,五入关内。公元1644年,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但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建立的若干个南明政权又延续了数十年,直到1680年代。
明朝的经济文化在历史上属于较发达的阶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但是在明宣宗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从明朝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在世界的地位逐渐与东方平起平坐。同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
2008-02-24 12:06 am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一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2]。明朝在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國號為大明 [3][4],共經歷十七世,十六位皇帝,國祚共276年。明初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明成祖朱棣在位時以順天府(北平,今北京)為京師,應天府改為留都。明朝的領土曾囊括今日內地十八省之範圍,並曾在今東北地區、新疆東部等地設有羈縻機構。

明朝初年國力較盛,曾北進蒙古,南征安南。明英宗幼年即位時,朝中有「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海內清平』。至正統七年,宦官王振開始擅權;正統十四年發生土木堡之變,國力發展開始停滯。正德、嘉靖朝始逐漸中衰,社會矛盾萌發,並面臨蒙古、倭寇兩大外患。明神宗萬曆朝初期在名相張居正的輔政之下曾一度中興。後世計當時朝廷歲收,明朝的經濟規模可稱世界第一。惟至萬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員腐化,關外女真興起,明朝開始走向衰亡。天啟年間閹黨專政加快了這一進程的發展。至崇禎年間,多處爆發民變,後金軍隊也突破長城,五入關內。公元1644年,大順軍隊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但由明朝宗室在華南建立的若干個南明政權又延續了數十年,直到清朝康熙年間(1680年代)方被清軍徹底滅絕。

明朝的經濟和文化在中國歷史上都屬於較發達的階段。但是明朝的政治體制是中國古代史上最極端的集權專制體制,導致皇帝大權獨攬,特務政治橫行,後期更出現了嚴重的宦官亂政現象。從明朝開始,西方伴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和宗教改革,在世界的地位逐漸超過中國。同時,西學也隨著一批傳教士來到中國,為東西文化的交流開闢了窗口與機會。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由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國號大元,1279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今北京市)。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並於同年進行的北伐中推翻了元朝。北遷的元政府後退居漠北,與明軍對峙,史稱北元。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因皇室姓李,故又稱李唐。唐朝是公認的中國史上最興盛的時代之一,往往與漢朝並稱「漢唐」。唐王李淵於618年逼隋恭帝禪位,推翻隋朝,改國號為唐(尊稱大唐[3]),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京城(後稱西京、中京、上都),作為首都,後又設洛陽為東都(後稱東京),太原為北都(後稱北京),作為陪都,與長安合稱「三都」,之後又陸續建立了一些陪都如成都、鳳翔、江陵等,但很快取消。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綠洲地帶也受唐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遷都神都(洛陽),史稱武周,一直到705年,唐中宗復辟稱帝,才恢復「唐」這一國號,把首都遷回長安。唐朝的國力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到巔峰,但在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轉折點,其後,國力迅速衰落,唐末民變後帝國中央政府實際權力被梁王朱全忠控制,首都遷往洛陽,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禪位,唐朝遂亡,被朱全忠所建立的新王朝——後梁所取代,開始了五代十國時期。唐朝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2位皇帝(包括武則天)。唐帝國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東亞屬國如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等國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很大影響。

唐朝連同之前的隋朝和之後的五代、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等認為是相繼於秦、漢(稱中華第一帝國)之後的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的聚居處也稱「唐人街」,早期海外華人亦稱祖籍地為「唐山」。

漢朝(前202年[1] - 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由於曹丕篡東漢後,劉備在蜀地建立國號為「漢」的政權,部分史學家遂視其為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份,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蜀漢政權歸入三國朝代史中。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漢朝也與其之後的唐朝合稱為「漢唐」,代表著中國帝制時代中最強盛的年代。有人把漢朝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2]。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20世紀。漢朝進一步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漢代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中國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到現在,「漢人」仍然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亦慢慢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逐漸被稱為「漢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3][4]。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帝國。秦王開國君主嬴政自稱始皇帝,從此有「皇帝」一詞。秦朝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只有十五年。嬴政統一中國後,遂自稱「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稱始皇帝。嬴政認為諡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秦始皇規定皇帝自稱朕,命改為制,令改為詔。「皇帝」尊號,「朕」御用自稱等皆源自秦朝開始。

秦始皇實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大臣只有參政議事權,無決策權;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監察和軍事;地方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全國修建驛道,秦馳道,興建水利,築靈渠;遷萬姓充屯邊地,謫判罪犯戍守邊防;在戰國諸國所建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萬里長城,以防匈奴入。

秦朝的滅亡
秦始皇死後,趙高勾結胡亥與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帝,並賜秦始皇長子扶蘇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沒有秦始皇對各地反抗力量的駕馭力。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因可能判死罪的失職鋌而走險,而領導戍卒兵變。

隨後,反秦鬥爭由項羽與劉邦分別領導,西入關中攻秦。這時趙高殺丞相李斯,殺二世,立子嬰為秦王。公元前207年,項羽大破秦軍,鉅鹿一戰,秦軍被殲滅殆盡。前206年劉邦入關,子嬰出城降,秦朝滅亡。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14 18:51: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23000051KK021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