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資訊」?

2008-02-23 10:34 pm
今時今日,人人都講IT(資訊科技).
那麼所謂information(資訊),到底是甚麼呢?
「資訊」在大家心中的定義是甚麼呢???

回答 (3)

2008-02-28 8:13 am
✔ 最佳答案
作為一個過氣的IT人,我認為{資訊}=資料訊息,這個定義從古至今也沒有改變,但本質價值及性質,却在不斷轉變中.
從70年代開始,其實大部分商業活動也是資料訊息的買賣,例如在資本市場中,內幕便是最有價值的資訊;在Trading 行中,生產商和客戶的資料便是重要的資訊.等於當時你要賺大錢,便要有別人沒有的資訊,利用當時資訊流通的速度慢,便造就了今天香港及世界的一級富豪,令他們建立了不倒的皇國!所以在70年代開始 資訊{資料訊息}已經在商業社會中擔綱著極重要的角色.
而時至今日,資訊的流通性已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大提高,一般人有了方便和簡易的接收資訊渠道,娛樂式的資訊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成為了今天的資訊業,也製造出大量商業上的神話,yahoo,youtube等的創辦人,也成為當代的風雲人物之一,而{資訊}便由過去的商業工具,變成了今天可以直接銷售的產品.
這種{資訊}形態的演變,不單改變了商業社會的運作,也改變了地球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試想想你身邊有多少人,一有空便上網!令人戀棧的,不是電腦熒幕上的色彩,也不是指尖觸碰的鍵盤,而是網上的{資訊},正是{資訊}中所包含的資料與訊息.
所以今天的{資訊},其實已經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集{交誼},{學習},{娛樂},{研究}於一身!也是很多人在實際生活以外的精神食糧!

2008-02-28 10:47:07 補充:
「你爸爸懷孕了!」,藝人「肥肥」辭世了!,下月台灣總統選舉的結果等。都是資料和訊息.
{資訊}只是一個統稱,當中可包括正確和錯誤的,也包括了私人和公開的,也包括了生活與娛樂的,所以資訊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所以我們應該小心選擇.
參考: 回答內容全是原創,是我個人感受!也從未公開發表過,希望{詳述}有理!
2008-03-12 7:00 am
Actually, your questions inspired me to ask this question. I would like to see how people response to questions here so I asked some for my own research.

2008-03-11 23:01:27 補充:
I find that people just response to those questions which are newly posted so I just got replies from the first one or two days since the question have posted.
People are comparatively active to those gossip topics which do not require any knowledge to response to.

2008-03-11 23:02:07 補充:
People even cut and paste information from the web to response to gossip topics.
In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fit my expectation which tells me there is actually very limited knowledge found in the so called Yahoo knowledge plus.

2008-03-11 23:05:48 補充:
I can see the so called knowledge found here is just cut and pasted from the web but not from daily life. People here do not have their own viewpoints even for the gossip topics. The potential value here is the personal experiences contributed which cannot be found on the web.

2008-03-11 23:06:40 補充:
In response to my question, of course I have the textbook answer in mind but I do not expect this. The so called definition is the yesterday knowledge. As thing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 the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will change ever and ever.

2008-03-11 23:08:29 補充:
Thus, I just expect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viewpoints in their own mind. Those viewpoints will become the new definition. However, people once again copy and paste the yesterday definition from the web.

2008-03-11 23:08:52 補充:
The US government states that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student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evaluate information and its sources critically and incorporate selected information into his or her knowledge base and value system.

2008-03-11 23:09:06 補充:
The people here are still far away from this standard. We should thank Yahoo knowledge plus to create so many denshaotoko, 電車男 through her own platform.
2008-02-23 10:39 pm
訊息,又稱資訊或情報,普遍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中,它的表現形式遠遠比物質和能量複雜。
諾伯特·維納對訊息的著名定義:「訊息就是訊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不承認這一點的唯物論,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這句話深刻揭示了訊息的重要地位,資訊與物質、能量是客觀世界的三大構成要素。[1]





目錄[隱藏]

1 訊息的含義

1.1 狹義定義
1.2 廣義定義
2 訊息的特徵
3 訊息的作用
4 中文的狹義
5 參見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接



[編輯] 訊息的含義
作為一個嚴謹的科學術語,對訊息的定義卻不存在一個統一的觀點,這是由它的極端複雜性決定的。訊息的表現形式數不勝數:聲音、圖片、溫度、體積、顏色……訊息的分類也不計其數:電子訊息、財經訊息、天氣訊息、生物訊息……要對訊息作一個嚴密而又具有普適性的定義,就必須從本質上來把握訊息。現在學術界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編輯] 狹義定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0/02/Claude_Elwood_Shannon.jpg/150px-Claude_Elwood_Shanno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
美國數學家,訊息論的奠基人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在他的著名論文《通信的數學理論》(1948)中提出計算訊息量的公式,(一個訊息由n 個符號所構成,每個符號出現的機率為p),則有: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2/b/5/2b57073f592031be15085c52afad39c6.png
這個公式和熱力學的熵的計算方式一樣,故也稱為熵 (訊息論)。 從公式可知,當機率平均時,「不確定性」(uncertainty)最高,訊息熵最大。故訊息可以視為「不確定性」或「選擇的自由度」的度量。 (information is a measure of one's freedom of choice when one selects a message)
美國數學家,控制論的奠基人諾伯特·維納在他的《控制論——動物和機器中的通訊與控制問題》認為,訊息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
英國學者阿希貝認為,訊息的本性在於事物本身具有變異度。
意大利學者朗高在《訊息論:新的趨勢與未決問題》中認為,訊息是反映事物的形成、關係和差別的東西,它包含於事物的差異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

[編輯] 廣義定義
本體論認為,訊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運動的方式,而與是否被他事物所反映無關。
認識論認為,訊息是關於事物運動狀態和運動方式的反映,而並不是事物運動狀態和運動方式的本身。
謝清俊教授在《一個通用的資訊定義》提出了:「資訊即所知表現在媒介上的形式」,或更直接地說「形式即資訊」。

[編輯] 訊息的特徵
儘管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訊息存在不同的定義,但是對於訊息的一些基本性質還是得到了共識。

普遍性。只要有事物的地方,就必然的存在訊息。訊息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中廣泛存在。
客觀性。訊息的客觀現實的反映,不隨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如果人為的竄改訊息,那麼訊息就會失去它的價值,甚至不能稱之為「訊息」了。
動態性。事務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訊息也必然的隨之運動發展,其內容,形式,容量都會隨時間而改變。
時效性。由於訊息的動態性,那麼一個固定的訊息的使用價值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減。
可識別性。人類可以通過感覺器官和科學儀器等方式來獲取,整理,認知訊息。這是人類利用訊息的前提。
可傳遞性。訊息是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在人-人,人-物,物-物等之間傳遞。
可共享性。訊息與物質,能量顯著不同的是。訊息在傳遞過程中並不是「此消彼長」,同一訊息可以在同一時間被多個主體共有,而且還能夠無限的複製、傳遞。

[編輯] 訊息的作用
訊息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媒介。訊息是事物的普遍屬性,人類都是在接受、感知、識別、分析、整理訊息的基礎上來認識事物的。訊息「消除系統不確定性」的重要屬性,正是反映了訊息在幫助人類認識世界的巨大作用。
訊息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人類社會是一個群體性的組織,個體之間如果沒有暢通高效的交流方式是不可能凝聚成如此龐大的集體的。而訊息正是作為人與人之間唯一的交流方式,將一堆散沙碎石整合成了宏偉的文明大廈。
訊息是強大的生產力要素。「Knowledge is power.」弗蘭西斯·培根的這句名言正是強調了被人類處理後的訊息反過來指導人類改造世界的強大作用。現在我們所說的「訊息社會」,「訊息化革命」,都是因為訊息日益突現的創造性作用正深刻的改變著我們整個世界。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12: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23000051KK020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