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紙的過程!!!!!!!!!!!!!!

2008-02-23 4:54 am
我想知製紙的過程係點牙!!!!!唔該你地幫我搵下啦..我搵唔到牙(唔該詳細!!!!!)



thx哂~

回答 (2)

2008-02-23 5:02 am
一、古代製紙過程






1.步驟一:

把竹子截斷,放入水塘中浸

泡,百日後槌去竹子外殼和青皮。


2.步驟二:

將泡軟的竹子加水煮爛,取

出後搗成稠漿。






3.步驟三:

把稠漿倒入容器,用細竹簍在

漿中盪動,抄起後,簾上會黏附一

層漿,等它稍微乾後拿起。


4.步驟四:

把拿起後的竹紙一張張疊起

來,用重物壓出多餘的水份。






5.步驟五:

壓乾後,一張張放在燒熱的磚

牆外烘乾,就製成了紙。



圖片來源:漢聲小百科
二、現代─簡要製紙過程


1.步驟一:

抽取出木質纖維,將纖維加入水。

2.步驟二:

將纖維分散開來

3.步驟三:

用機器把成形的紙漿壓榨出剩下的水份

4.步驟四:

接著烘乾榨乾後的紙

5.步驟五:

紙就這樣完成囉!
三、現代─詳細製紙過程


現代的造紙程序可分為製漿、調製、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驟

1. 製漿的過程:

製漿為造紙的第一步,一般將木材轉變成紙漿的方法有機械製漿

法、化學製漿法和半化學製漿法等三種。

2. 調製過程:

紙料的調製為造紙的另一重點,紙張完成後的強度、色調、印刷

性的優劣、紙張保存期限的長短直接與它有關。

一般常見的調製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步驟:

〈1〉散漿

〈2〉打漿

〈3〉加膠與充填

3. 抄造過程:

抄紙部門的主要工作為將稀的紙料,使其均勻的交織和脫水,再

經乾燥、壓光、捲紙、裁切、選別、包裝,故一般常見之流程如下:

〈1〉紙料的篩選─

將調製過的紙料再稀釋成較低的濃度,並藉著篩選設備,再

次的篩除雜物及未解離纖維束,以保持品質及保護設備。

〈2〉網部─

使紙料從頭箱流出在循環的銅絲網或塑膠網上並均勻的分佈

和交織。

〈3〉壓榨部─

將網面移開的濕紙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個滾轆間,藉滾轆的

壓擠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將濕紙作進一步的脫水,並使紙質較緊

密,以改善紙面,增加強度。

〈4〉乾燥部─

由於經過壓榨後的濕紙,其含水量仍高達52 - 70%,此時已

無法再利用機械力來壓除水分,故改讓濕紙經過許多個內通熱蒸

氣的圓筒表面使紙乾燥。

〈5〉壓光─

將乾燥後的紙匹經過一組由二-八支滾轆所組成的壓工機,

藉轆面與紙面間的壓力,使紙張表面更平滑和緊密,且較具光

澤。

〈6〉捲紙─

將已完成抄紙各項程序的紙匹,捲成筒狀,以便裁切,並在

捲紙的同時檢查紙的重量、品質和寬度,以便作調整和控制。

〈7〉裁切、選別、包裝─

取前面已捲成筒狀的紙捲多支,用裁紙機裁 成一張張的紙,

再經人工或機械的選別,剔除有破損或污點的紙張,最後將每五

百張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2008-02-23 5:01 am
紙的發展史
1957年,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出土了公元前2世紀的古紙,世稱灞橋紙。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發明的紙。經鑒定,該紙是以大麻和少量苧麻的纖維為原料製成的。製作技術較原始,質地粗糙,還不便於書寫。 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較低品級的太監職位)。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的謀劃。蔡倫有真才實學,為官盡忠職守,多次不惜觸犯皇帝的威嚴,進諫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後來,蔡倫擔任尚方令,監督宮廷物品的製作。人們認為就是從這個時候,蔡倫開始接觸東漢最好的手工工藝,並改進當時的造紙技術。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檔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製紙的費用很高昂,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準備了條件。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告給皇帝,皇帝對蔡倫的才能非常讚賞,並把改進過的造紙技術向各地推廣,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倫為龍亭侯,所以後來人們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過程

古代
參照右上方圖片,有五個主要的步驟。從圖中可知當時中國的造紙業已經相當成熟,每道工序的專家各司其職,並且已開發出一些造紙專用的設備。

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於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圖中可見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於完全煮爛。
蕩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佈均勻的紙膜。
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透火焙乾:把壓到半乾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乾,揭下即為成品。




現代
現今科技一日千里,製紙工序已經機械化了。


紙漿

磨木紙漿(Groundwood Pulp)

利用機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纖維,又稱為機械紙漿(mechanical pulp),主要可再分為一般機械漿、精製機械漿、熱磨機械漿等。
化學紙漿(Chemical Pulp)

利用化學法將纖維與木質素分開以取得木材纖維,主要可再分為蘇打漿、亞硫酸鹽漿、硫酸鹽漿等。
半化學紙漿(Semichemical Pulp)

結合機械法與化學法之製漿方式,可再分為中性半化學漿、冷蘇打漿、化學機械漿等。


機械造紙工序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5/InternationalPaper6413.jpg/250px-InternationalPaper6413.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國際紙業的造紙廠
造紙的木材鋸成合適的呎吋後即進行去皮的工序,將原木放入大型滾筒內,滾筒轉動時原木互相磨擦而去除樹皮,脫落的樹皮會用作鍋爐的燃料,去皮後的原木會被切割成1.5到2吋,厚度0.25吋的方形木片,軟木(Softwood)片及硬木(hardwood)片因物理特性不同而需分開處理。
木材由細小的細胞膜質纖維(cellulose fibers)以稱為木質素(lignin)的膠狀物質黏合組成,製造紙漿時利用化學物蒸煮木片分解木質素從而而將纖維分離。將木片放入稱為蒸煮器(digesters)的巨大容器內,其功能類似廚房用的壓力鍋(pressure cooker),木片及化學物在加壓下蒸煮1.5到4小時直至成為濕軟如燕麥片的混合物,分離後的纖維可懸浮於水上。混合物經清洗以去除剩餘的化學物和分解的木質素及漂白至合適的白度(whiteness)。從這裡紙漿要通過一系列精鍊機(refiners),將紙漿內的纖維壁上線狀元素鬆閞令表層粗糙,纖維互相纏著成為張狀。接著加上染料(dyes)及其他添加劑使成品的紙張擁有所需的特性。
紙漿以二十份水對一份纖維的比例加水,通過造紙機的成形布或網(forming fabric or wire),紙漿的纖維互相交織而形成紙張及除去大部分水份。以每分鐘3,000呎的高速前進,紙張再通過一系列的吸水布及蒸汽加熱稱為烘乾機(dryers)的滾軸,清除紙張內留存的水份。紙張再經一個塗佈工序在紙張兩面添加澱粉溶液,澱粉使紙張表面平滑及將來用於印刷時油墨不會化開,由於塗佈過程帶來水份,紙張需重覆先前的烘乾程序。烘乾後的紙張再通過沉重而光滑的滾軸進行磨光令表面更加光滑,紙張在後方收集卷成大紙卷,再分割成合適闊度的小紙卷,部分原卷包裝出貨,而部分再加工切成合適呎吋的平張才包裝出貨。


收錄日期: 2021-04-16 22:55: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22000051KK031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