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問題!!急!!(最佳回答有20點)

2008-02-23 4:15 am
1.香港面對緊咩人口問題?(舉得越多越好!)

2.要提供對策(可答可5答,答左咪可能有得做最佳lo~~)

thx!!!超急!!
更新1:

最好要精簡,唔好一堆野copy,加上答案要加題號

更新2:

kaki_1119答得好好,跟佢嘅方法答(5好跟答案!)

回答 (3)

2008-02-23 4:36 am
問題:
1)人口老化
2)出生率下降
方法:
1)引入投資移民
2)鼓勵生育
2)鼓勵長者移居內地
2008-02-23 4:29 am
統計時點 居港人口 常住居民 流動居民 由上一統計時點至本統計時點
出生 死亡 自然增長# 淨遷移
(流入減流出)
一九九六年年中 6 435 500 6 242 800 192 700 - - - -
一九九七年年中 6 489 300 6 303 000 186 300 63 200 31 400 31 800 22 000
一九九八年年中 6 543 700 6 361 800 181 900 55 100 32 300 22 800 31 600
一九九九年年中 6 606 500 6 427 300 179 200 52 100 33 000 19 100 43 700
二零零零年年中 6 665 000 6 481 800 183 200 51 100 34 200 16 900 41 600
二零零一年年中 6 724 900 6 542 300 182 600 53 300 32 300 21 000 38 900


註釋:
#
自然增長人數= 出生人數- 死亡人數

 


--------------------------------------------------------------------------------


表二 一九七一年起人口增長情況

年份
每年年中
人口估計數字(1)
與上一年比較
的增長率
年份 每年年中
人口估計數字(1)
與上一年比較
的增長率

1971
4 045 300
2.2%
1987
5 580 500
1.0%

1972
4 123 600
1.9%
1988
5 627 600
0.8%

1973
4 241 600
2.9%
1989
5 686 200
1.0%

1974
4 377 800
3.2%
1990
5 704 500
0.3%

1975
4 461 600
1.9%
1991
5 752 000
0.8%

1976
4 518 000
1.3%
1992
5 800 500
0.8%

1977
4 583 700
1.5%
1993
5 901 000
1.7%

1978
4 667 500
1.8%
1994
6 035 400
2.3%

1979
4 929 700
5.6%
1995
6 156 100
2.0%

1980
5 063 100
2.7%
1996
6 435 500
2.5%(2)

1981
5 183 400
2.4%
1997
6 489 300
0.8%

1982
5 264 500
1.6%
1998
6 543 700
0.8%

1983
5 345 100
1.5%
1999
6 606 500
1.0%

1984
5 397 900
1.0%
2000
6 665 000
0.9%

1985
5 456 200
1.1%
2001
6 724 900
0.9%

1986
5 524 600
1.3%
     

註釋: 1)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九五年的數字是根據「 廣義時點」 方法編製,而一九九六年及以後的數字是根據「 居住人口」 方法編製。
2) 增長率是根據一九九六年年中「 廣義時點」 人口6 311 000 而編製。







編製人口估計的「 居住人口」 方法已於二零零零年八月採用和公布,以取代以前使用的「 廣義時點」 方法。「 居住人口」 方法比「 廣義時點」 方法更為合適地反映近年香港人口的居住及流動形態的轉變。「 居住人口」 方法也可解決「 廣義時點」 方法的局限,由於情況的轉變,這些局限日益受到關注。
 
「 居住人口」 的概念在國際統計標準中是清晰的,但各地應用的具體定義並不一致,而需要充份考慮各個地方獨特的人口居住及流動形態。國際統計機構特別指出由於工商業及社會發展,一些國家╱ 地區的居民,「 流動性」 相當高,處理這些國家╱ 地區的人口統計時,有關當局要深入考慮這類情況。
 
以香港而言,研究結果顯示香港的「 居住人口」 ( 我們稱為「 居港人口」 ) 定義應該包括「 常住居民」 和「 流動居民」 。
 
考慮到概念和可用數據等方面的問題,「 常住居民」 的技術定義包括兩類人士:( 一) 在統計時點之前的六個月內,在港逗留最少三個月,又或在統計時點之後的六個月內,在港逗留最少三個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論在統計時點他們是否身在香港;及( 二) 在統計時點身在香港的香港非永久性居民。
 
至於「 流動居民」 ,是指在統計時點之前的六個月內,在港逗留最少一個月但少於三個月,又或在統計時點之後的六個月內,在港逗留最少一個月但少於三個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論在統計時點他們是否身在香港。
 
「 流動居民」 在港的時間雖然不及「 常住居民」 多,但他們仍然與香港保持緊密的聯繫,並很可能在香港有常設的居所以及使用香港不少的設施和服務,故應該仍然視為香港人口的一部分。
 
以下是「 流動居民」 情況的一些說明:

每星期有5 至6 天時間在中國內地,而定期於周末在香港逗留的人士。以二零零一年年中而論,為數約56 300人。這些人士主要是在內地工作,而在周末回港與家人共聚。

大部分時間在內地或澳門而經常但不定期返港的人士。在二零零一年年中時為數約75 100人。相信這些人士在內地╱ 澳門及香港均有居所,而不時為了營商、工作及家庭理由往來香港及內地╱ 澳門。
 
大部分時間在內地或澳門居住的年長人士( 60歲及以上) ,為數約8 300人。這些人士不少是已退休而移居內地,但不時回港探望子女或親戚。
 
在求學年齡,每年從海外回港數次的人士,為數約16 400人。這些主要是在海外求學而在假期時回港渡假的學生。
 
此外,亦有一些在海外國家或地區居住的人士,由於營商、工作或家庭理由,不時回港逗留。在二零零一年年中,這類人士約共有26 500人。
 
以二零零一年年中而論,「 流動居民」 的總數約為182 600人。上列的各數字是透過統計運算出入境資料得到的。運算程序由電腦處理,所有有關人士的資料並不具名,而他們的身分是絕對保密的。
 
由於沒有以前日子的出入境記錄,「 居港人口」 的數據系列只能提供一九九六年或以後統計時點的人口估計。雖然如此,比較一九九九年廣義時點人口和居港人口的主要統計指標顯示使用這兩個方法的相差甚微,所以舊方法編製的一九九六年以前數據系列也可與新數據系列作概括性的分析。


從「 廣義時點」 方法轉用「 居住人口」 方法的優點

 
在「 廣義時點」 方法下編製直至一九九五年的人口估計系列,人口基準包括普查時刻身在香港的人士外,也包括普查時刻在內地或澳門工作的香港居民,以及通常居住在香港但在普查時刻離港往內地或澳門短暫外遊的香港居民,這些人士的資料由其在香港的家庭成員提供。
 
修訂香港人口估計的編製方法是由於以下「 廣義時點」 方法的局限:
   
香港永久性居民因退休、工作或結婚而長期逗留在內地或澳門的趨勢在增加中。而不少居民亦會因為工作、到外國旅行或就學等原因在統計時點不在香港而在海外。運用「 時點」 方法會使人口數字不穩定,而且在反映人口實況上有局限性。
   
根據「 廣義時點」 方法的定義,到港旅客包括在香港人口之內。但嚴格來說,旅客並非香港人口的一部分。
   
「 廣義時點」 方法使用了抵港人數和離港人數的差額。由於抵港和離港人數龐大,它們的差額有時很不穩定,特別是在通常用的統計時點,例如六月底、十二月底等。
 

有關「 廣義時點」 方法和其局限性,讀者可參考在二零零零年九月號香港統計月刊一篇名為《 修訂香港人口估計的編製方法 》 的專題文章內2.1 至3.5 段。
 
概括來說,轉用「 居住人口」 方法有以下的考慮。
   
採用「 居住人口」 方法更能反映香港人口的居住及流動形態的轉變。
   
有很多國家及地區先後由「 時點方法」 ( 即類似香港之前採用的方法) 轉用「 居住人口」 方法來編製人口估計。香港亦已跟隨這個趨勢採用「 居住人口」 方法。
   
運用「 居住人口」 概念來量度一個地方的人口規模,就統計理論來說,本來就是較適合。先前沒有運用,主要是因為資料不足的局限。計算各類社會和經濟統計指標時( 如出生率、死亡率等) ,使用「 居住人口」 概念一般而言較有意義。
   
現今的電腦運算能力大為增強,可以處理極大量的出入境數據資料,從而能夠計算在統計時點的「 居住人口」 數目。
香港人要面對人口老化...


收錄日期: 2021-05-02 16:53: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22000051KK029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