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埔的歷史 ~

2008-02-23 2:14 am
我想問下大埔的歷史!
詳細一點!
唔該!

回答 (4)

2008-02-23 4:03 am
✔ 最佳答案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北部約11公里,粉嶺南部約八公里。大埔區的面積約為14,740公頃,三面環山,分別為八仙嶺、九龍坑山、大帽山和草山。

歷史
主條目:大埔墟和大埔新市鎮
大埔一帶早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已有大量動物活動,使當地擁有不少化石。到了前3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當地亦開始有人類活動,留下了陶器及石器的碎片。

大埔古稱大步,因為當時大埔為大森林,路過者因恐懼有猛獸出現,紛紛大步而過,所以該地被稱為大步。直至近代,該地才雅稱為大埔。963年,南漢在大埔置媚川都,在大埔海(即今吐露港)採集珍珠,多聚集於今元洲仔一帶,到了宋朝時為巔峰,與廣東合浦(即今日廣西北海市合浦縣)齊名。由於採珠業發達,亦稱「媚珠池」,而當地漁民則稱呼它為「珍珠江」。當地的採珠事業一直持續至明朝中葉才日漸式微。明朝洪武七年,曾因為採珠五個月僅得半斤,官方認為產珠已盡,決定放棄,並遷往合浦。此外,宋明期間,大埔碗窰亦成為陶瓷工業的中心。

到了清朝初期,大埔開始有大規模的發展。1672年,鄧氏族人建立大步墟(即今大埔舊墟)。大埔亦成為區內水上交通樞紐,有客船來往多個地點,甚至遠至潮州及汕頭。

1898年,清朝政府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新界地區租借給英國99年。1899年,英國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升旗儀式時,大埔居民激烈反抗。最後香港總督卜力要動用戰艦炮轟,才成功鎮壓居民。港英政府首先改善新界的陸路交通,連接大埔和九龍的大埔公路於1902年通車。1910年,九廣鐵路(今東鐵綫)通車,設大埔站(後來的大埔滘站)和大埔墟站(即今日的香港鐵路博物館,鄰近太和站,位置與現時的大埔墟站不同)。另一方面,大埔亦發展成為新界地區的行政中心,政務司官邸及北區理民府分別於1905年及1907年落成。

大埔到1960年代才展開大型的擴展活動,1972年10月當時的總督會同行政局通過了一項大型房屋計劃,以期在1980年代中期可為180萬人提供足夠居所。當時計劃於大埔興建的公共房屋,預計只會容納約33,000人。而在1974年,當局決定在大埔興建全港第一個工業邨。大埔工業邨的填海工程於1976年展開,同時展開大埔第一個公共屋邨,即汀角路旁的大元邨的填海工程。1977年在魚角興建一個大型臨時房屋區,以收容受發展大埔區的清拆行動影響而須遷置的居民。鄰近元洲仔的元洲仔寮屋區居民是首批入住這個臨時房屋區的居民。

由於公共房屋政策作出重大修訂,大埔發展區的目標人口總數為22萬。1979年1月大埔的地位獲提升為新市鎮。到了1990年代中期,三百多公頃的土地已經由填海闢拓而成。這些土地會用作發展一個基本上自給自足的社區,具備完善的工商業和社區設施,為約30萬人服務。
2008-02-23 2:44 am
大埔區是香港最古老的地區,遠自三億四千多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仍是汪洋一片的南中國海,船灣半島及馬屎洲已為陸洲。從吐露港沿岸一帶地質探測及化石出土證明,大埔區由古生代,經歷中生代侏羅及新生代三億多年的悠久歲月,中古生動物大量繁衍和活動。大埔區是香港境內擁有最豐富古化石的區域‧

大埔古稱大步,據一九三五年間江山故人(黃佩佳)著的<<香港新界風土名勝大觀>>所載「當地土人稱:往昔該地為大森林, 人罕至,行者大步而過,故有是稱」,直至光緒年間,始雅稱為「大埔 」。


直至一九四一年,前大埔仍是一條傳統的淳樸鄉村 。生活充裕,交通便利,是香港新界中部政治及經濟中心。

自一九四五年八月香港光復後, 大埔人口不斷加,據一九六一年人口統計,大埔區及西貢北約共有人口三萬九千人,分佈在各鄉約中。一九七一年, 大埔區人口增至六萬七千多人。香港政府在一九七九年將大埔升格為新市鎮,把大埔墟原有四萬多人的住宅,發展為居住二十多萬的現代化都市。自一九八一年第一個公共屋─大元落成以後,移山填海[的工程至一九九七年中, 大埔己有不少大型的私人樓宇及公屋居屋分佈新市鎮各處。

隨著大埔區人口的不斷增加, 大埔區過內的歷史及文物, 至今仍存各區內鄉村中。急速變化的大埔新市鎮,並未破壞大埔原有的古老文化及傳統, 在政府及區內各社團努力下, 大埔舊有的古老歷史文物,經過修葺或整理,供遊客參觀。
隱廬
2008-02-23 2:20 am
大埔區特色
大埔區幅員廣闊,土地面積約為14 800公頃。大埔區由大埔及西貢北兩個分區組成。

 
1974年,香港第一個工業 在大埔興建;1979年,大埔被列為新市鎮;1981年,大埔第一個公共屋 落成。隨著吐露港公路及大老山隧道分別於1985年及1991年啟用,大埔已成為一個繁盛的新市鎮。

 
現時大埔區的人口估計達320 000人。住屋方面,大埔區共有6個公共屋 ,另有12個居者有其屋計劃 / 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屋苑。
林 村 許 願 樹



市民對大埔區感興趣的資料
市民對大埔區感興趣的資料

(1) 林村許願樹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節日,賀年節目由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喜慶氣氛十分濃厚。昔日大年初一及初二兩日,新界鄉民會在拜祭祠堂太公時燃放爆竹,有「爆竹一聲除舊歲」之意。而林村天后廟旁的香仔樹(數棵巨大的榕樹),更被村民及水上居民視作神靈,將願望寫在「貴人寶牒」上祈褔。此習俗吸引各地善信遠道而來,後來人們更稱此香仔樹為許願樹。
為保育許願樹及尊重傳統習俗,大埔民政處在許願樹旁設置許願架,讓市民將寶牒繫於許願架上,令許願樹祈福習俗得以延續下去。
補充時間:2007-05-17 19:31:45


(2) 碗村

相傳碗村建於1650年,曾以製造陶瓷聞名,該處的泥土呈白色,而製造陶的優良黏土則藏於泥土之下,所築灰?製造的陶瓷器皿,馳名香港及廣東省,其後因經不起進口陶瓷的競爭,碗 終於在1918年停止生產。時至今日,該處仍有數座廢,遺留數堆破爛及遭丟棄的陶瓷,極具歷史價值,已被政府列為受保護古蹟。
補充時間:2007-05-17 19:32:38


(3) 大埔海濱公園及回歸塔

大埔海濱公園是大埔區內最大的公園,於1997年全面落成供市民使用。公園建築費高達2億1千萬元,面積約為22公頃,位於大埔工業 以南,面向吐露港。公園提供多元化設施,包括一條長1.2千米的海濱步行徑、公園、休憩處、設有健身站的緩跑徑、單車徑,以及一個設有600個座位的露天劇場。

回歸塔位於大埔海濱公園,於1997年落成,藉以紀念香港回歸祖國的大日子。該塔是一座高32.4米的瞭望塔,遊客可登上塔頂,從高處俯覽整個大埔海濱公園。
補充時間:2007-05-17 19:33:33


(4) 香港鐵路博物館

大埔墟火車站建於1913年,位於當時的太和市旁,促進了大埔新市鎮的發展。當大埔墟的經濟價值被太和市取代後,太和市稱為大埔墟,而原來的大埔墟則改稱為大埔舊墟。該車站在1983年停止使用,翌年被政府列為法定歷史建築。九廣鐵路公司把火車站舊址、原有建築物及一些重要的鐵路展品贈給政府,當局其後於1985年於該處建成香港鐵路博物館。

博物館內除收藏了一輛古舊的鐵路手推車、一輛戰後至七十年代初期使用的車廂外,亦保存了現代化的鮮黃色鑲鉻車廂,以供遊人參觀,為大家帶來一個新舊、古今的對照。
補充時間:2007-05-17 19:34:04


5) 東平洲

東平洲位於西貢之北,是香港唯一可以欣賞到頁岩的地方。層層疊疊的奇岩異石,氣勢奇特,一直以來,均為郊遊人士津津樂道,慕名往遊者多不勝數。

除了頁岩令東平洲名聲大噪外,島上亦有多處旅遊勝景,如更樓石、頭崖、難過水、斬頭洲及龍落水等。自從政府把東平洲劃作郊野公園後,漁農自然護理署便加工闢建和維修島上主要的遊覽步行徑,並於多處設立野餐和燒烤地點,讓前往遊覽的居民享受到更完善的設備。
補充時間:2007-05-17 19:34:42


(6) 文武廟

文武廟建於1891年,是新界第一座被列為受保護的建築物。廟宇前身是由七約鄉民集資建成的七約鄉公所辦事處,直到1954年新鄉公所落成後,該廟才改為只供奉文武二帝。但由於文武廟的年代實在過於久遠,七約鄉歷屆委員亦希望可將古廟重修,適逢政府當局發展大埔,把該廟列為受保護建築物,遂與七約鄉公所合資七十餘萬將古廟重修。

遊人參觀完文武廟之後,不妨順道到富善街瀏覽,該處有不少鄉村土產及傳統食品售賣,例如粉絲米通、企爐餅等。每逢節日,氣氛更見熱鬧 。
2008-02-23 2:20 am
大埔區是香港最古老的地區,遠自三億四千多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仍是汪洋一片的南中國海,船灣半島及馬屎洲已為陸洲。從吐露港沿岸一帶地質探測及化石出土證明,大埔區由古生代,經歷中生代侏羅及新生代三億多年的悠久歲月,中古生動物大量繁衍和活動。大埔區是香港境內擁有最豐富古化石的區域‧

大埔古稱大步,據一九三五年間江山故人(黃佩佳)著的<<香港新界風土名勝大觀>>所載「當地土人稱:往昔該地為大森林, 人罕至,行者大步而過,故有是稱」,直至光緒年間,始雅稱為「大埔 」。


直至一九四一年,前大埔仍是一條傳統的淳樸鄉村 。生活充裕,交通便利,是香港新界中部政治及經濟中心。

自一九四五年八月香港光復後, 大埔人口不斷加,據一九六一年人口統計,大埔區及西貢北約共有人口三萬九千人,分佈在各鄉約中。一九七一年, 大埔區人口增至六萬七千多人。香港政府在一九七九年將大埔升格為新市鎮,把大埔墟原有四萬多人的住宅,發展為居住二十多萬的現代化都市。自一九八一年第一個公共屋─大元落成以後,移山填海[的工程至一九九七年中, 大埔己有不少大型的私人樓宇及公屋居屋分佈新市鎮各處。

隨著大埔區人口的不斷增加, 大埔區過內的歷史及文物, 至今仍存各區內鄉村中。急速變化的大埔新市鎮,並未破壞大埔原有的古老文化及傳統, 在政府及區內各社團努力下, 大埔舊有的古老歷史文物,經過修葺或整理,供遊客參觀。

http://hk.geocities.com/taipotour/index.htm
http://hk.wrs.yahoo.com/_ylt=A8tU321.h7JHXHgAwwrwzAt./SIG=11pimn8gv/EXP=1202968830/**http%3A//hk.geocities.com/travel_taipo/
家住在全港空氣最清新的地方 ---- 大埔。它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市鎮,它集合了古老與現代的文化。以前的大埔是一條簡樸的小漁村,居民多以捕魚和耕種為生,他們居住在岸邊、艇上或鄉村。除了方便工作外,也為了逃避老虎的襲擊,村民需要大步行走。這印證了大埔的前名「大步」。

  現在的大埔是一個人口密集,生活現代化的市鎮,四處都是高樓大廈和商店。交通也很便利,有火車、大巴、小巴和的士等交通工具,四通八達,市民來往不成問題。

  大埔雖然已變得很現代化,但仍保留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天后廟、火車博物館、碗、許願樹和半春園等……。此外,還有八仙嶺、大尾篤、新娘潭等郊野公園,可供人們假日消閒。

  大埔有一個迷人的吐露港,居民經常得到海風的沐浴;也有一個巍峨的八仙嶺,這個翠綠的靠山整年支持居民的精神。大埔的確是一個可愛,理想的家園。


收錄日期: 2021-04-14 20:18: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22000051KK022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