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造紙業敬的祖師是蔡倫,這是人們差不多都知道的事。因為蔡倫這個貢獻太大了。造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全世界的人都敬佩得不得了呢!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今湖南柳洲市〕人。蔡倫雖然出身卑微,但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所以他年輕的時候就被漢和帝詔進了宮,做了中常侍,可以出入宮廷,侍從皇帝,傳達詔令,當理文書,成了皇帝的親信。
蔡倫雖然是個太監,但他為人謹慎而又敢於直諫,很受朝中百官的敬重。而且,蔡倫並不喜歡交際,性格還有點乘僻,平日在家時,總是閉門謝客,獨自關起門來讀書,始終都在思索著各種問題。
一天,蔡倫從宮廷回來,皇上交給他一批「公文」,讓他帶回家來審理。那些公文都是用竹簡刻寫的「簡牘」,很重,用七、八個人,才抬上了一輛牛車,把車壓得格吱吱直響。走到半路上,老牛實在拖不動了,牛蹄一打滑,給壓到車轅底下了。結果書簡也散落了一地。蔡倫好不容易才把書簡收拾起來,牛也跌瘸了。他只好又重新找來一輛車,才把這些「公文」運回了家。
回到家裏,蔡倫累極了,躺在床上,心裏憋氣,就琢磨開了。他想,現在這種「簡牘」實在太笨重了。聽說戰國時代有個叫惠施的學問家,每逢出門,都要拉上五輛牛車的「竹簡」,號稱「學富五車」;秦始皇那會兒,看一天「公文」,捆到一起稱稱,有一千多斤;就說本朝吧,漢武帝一次張榜招賢,有個叫東方朔的寫了一篇比較長一點的自薦文章,一共用了三千多片竹簡,幾個人抬著,才進了宮。你說這讀書寫字的人得耗費多少氣力來伺候這些個竹片子死呢?
唉,這真是累死人了!能不能想個別的法子,不用這竹簡寫字呢?對,應該想個辦法換一種東西,換個輕點兒的,……那該換成什麼好呢?蔡倫想啊,想啊,也想不出啥好法子來,便走出屋門散心。
蔡倫從屋裏出來,可也沒出大門,就轉到了後院。他們家後院裏有個池塘,塘裏漚著一坑麻,幾個家人正在那兒撈麻,製麻紕兒呢,又是摔打又是捶砸的。蔡倫低頭邁步,轉悠了過來,剛走到池塘裏,突然間,「啪」的飛來一物,正打在蔡倫頭上。
蔡倫一驚,低頭一看,原來是飛來一截麻稈,上邊的麻稈皮已經摔落了。可是上邊還留著一層薄薄的麻織。蔡倫心中一動,撿起了麻稈,仔細瞅起來。
這幾個家人見捶起的麻稈,打在老爺頭上,趕快跪在地上,誠惶誠恐地請罪。可蔡倫呢,光顧看麻稈了,根本沒注意到他們。
蔡倫小心地把留在麻稈上的一層薄膜揭下來,心想,這東西乾了不知能不能寫字?就是還嫌絲兒太粗了些。這樣,他一邊走一邊想,一邊想一邊走。突然,腳下一滑,「啪!」把蔡倫摔了一個大筋斗。半天沒有爬起來。蔡倫痛得呲牙咧嘴,閉上了眼睛。可是,等他再一睜眼呀,眼前地上鋪著一層白花花毛絨絨的一張絲錦片。
蔡倫還當是摔花了眼呢,揉了揉眼,再仔細一看,果然不假。這一下他也不覺得身上疼痛了,連忙爬跪起來,用手輕輕地揭開一片絲錦片,端詳起來。蔡倫看來看去,越看越高興,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東西嗎?這絲紋細膩,網片很薄,份量也輕得很,可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正在這時,從對面織房裏跑出來兩個女傭人。見大人摔著了,趕忙過來扶。蔡倫也顧不上別的,連忙問兩個傭人:
「快看,這是什麼東西?」
「噢,大人問這個啊,這是捶打蠶繭時留下的碎毛絮呀。兩個傭人連忙回話。
「好,好……好!」蔡倫連聲叫好。
從此,蔡倫就像著了魔似的,他一手拿著麻稈上的織網,一手拿著絲錦片片,反複地思索著,想著想著,突然眼睛一亮,大叫一聲,向家門口衝去。
原來,蔡倫心中想到了一套好辦法,急忙去找人幫他來搞試驗了。他叫人收集樹皮、麻頭、舊綢鍛、破漁網、破布片等東西,拿來剁碎,然後放在大鍋裏用水煮。等它煮爛後,再撈出來捶打,製成一種多原料合成纖維絲漿。再把它們溶進水中,放點麵糊之類的粘汁,最後用細簾子從水中撈起,結果,撈出來一張張的薄膜,放在地上,貼在牆上,晾乾,就成了一張張又輕又軟的紙了。
終於,在東漢和帝興元年間,蔡倫第一次造出了紙張,並把它獻給了皇帝。
皇上非常高興,隨即下詔書通令天下採用。一時間,朝野上下,文人墨客無不欣喜若狂,人人稱讚蔡倫造的紙好。
因為蔡倫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大家都叫這種紙為「蔡侯紙」。打那以後,就有了造紙的行業。造紙的人也就世代相傳,把蔡倫奉為自己的祖師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