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來源是如何?認股證的來源是如何?

2008-02-20 6:55 pm
股票的來源是如何?認股證的來源是如何?

回答 (1)

2008-02-20 11:25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41.gif
股票是商品經濟及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大概可分為三個部分。


(一)在16世紀作為籌集資金、分散風險的一種手段而進入遠航貿易領域。

在15世紀,意大利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南美州新大陸,隨後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又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 而要组织远航贸易就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組建船隊需要巨額的資金;其二是因為遠航經常會遭到海洋颶風和土著居民的襲擊,要冒很大的風險。 而在當時,沒有一個投資者能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且也沒有誰甘願冒這麼大的風險。 為了籌集遠航的資本和分攤經營風險,就出現了以股份集資的方法。 為保護這種股份制經濟組織,英國、荷蘭等國的政府不但給予它們各種特許權和免稅優惠政策,且還制訂了相關的法律,從而為股票的產生創造了法律條件和社會環境。 在1553年,英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爾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公司,其採取的方式就是公開招買股票,購買了股票就獲得了公司成員的資格。 這些公司開始運作時是在每次航行回來就返還股東的投資和分取利潤,其後又改為將資本留在公司內長期使用,從而產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應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為在貿易航行中獲取的利潤十分豐厚,這類公司就迅速膨脹,相應地股票也得到發展。在1660年之間,股東若要轉讓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內找到相應的人員來接受,或設法依公司章程規定將本公司以外的承購者變為公司的成員,股票的轉讓相當不便。 但從1661年開始,股票開始可以任意轉讓,購買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東資格,享有股東權。 到1680年,此類公司在英國已達49家,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確認其獨立的、固定的組織形式。 在17世紀上半葉,英國就確認了公司作為獨立法人的觀點,從而使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穩定的組織形式,股金成為長期投資。 股東憑藉公司製作的股票就享有股東權,領取股息。 與此相適應,證券交易也在歐洲的原始資本積累過程中出現。 17世紀初,為了促進包括股票流通在內的籌集資本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里昂、安特衛普等地出現了證券交易場所。

&n bsp; 1608年,荷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證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二)17世紀後,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股票逐漸進入金融和工業領域。

從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英國、法國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大機器工業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的產業革命迅猛崛起,導致了商品經濟的極大發展。 出於生產對於擴大資金來源和進行遠距離運輸以擴大市場的需要,銀行、運輸業急需大量籌集資金,而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為當時的一種普遍方式。 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資本主義國家銀行------英格蘭銀行及美國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銀行------合眾美國銀行,都是以發行股票為基礎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由於股價制銀行既可發行銀行券,又能吸收社會資金來發放貸款,其盈利非常可觀。 而相對於遠航貿易來說,銀行股票是金融業股票,不但股息多,且風險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在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導致了工業革命。 此時,資本主義的主要工業部門從手工業逐漸地過渡到機器大工業生產。 不但紡織業使用了大機器,且推廣到輪船和機車,改變了整個工業的交通狀況,大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這時的生產規模,已經遠遠不是單個資本家的小規模投資所能適應,它不但需要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協作,還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巨大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卻不是少數資本家或當時政府的財力所能承擔的。 而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條用資本社會化來集中資金的出路。 在18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中期,英國利用股票集資這種形式共修建了長達2200英里的運河系統和5000英里的鐵路。 美国在18世纪初的50年里建成了约3000英里的运河及2800英里的铁路。美國在18世紀初的50年裡建成了約3000英里的運河及2800英里的鐵路。 到了19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要求擴大企業規模、改進生產技術和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獨資或合夥辦企業就難以適應。 這時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就採取各種優惠措施來鼓勵私人集資興建企業。 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在工業系統確立統治地位。 於是,股票的自由轉讓,特別是利用股票價格進行投機,刺激了人們向工業企業進行股票投資的興趣。 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個工業領域都迅猛發展,成為主要的企業組織形式,且通過股票籌措的資本額越來越大。 如1799年杜邦創立的杜邦火藥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美元的股票籌措了15股資本創辦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國鋼鐵公司則用股票籌措了多達14億美元的股金資本,成為第一個10億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其相應的法規及手段日益完善。

隨著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和股票發行數量的日益增多,證券交易所也在逐步發展。

1773年,股票商在倫敦的新喬納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現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前身,並在1802年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認。 它最初經營政府債券,其後是公司債券和礦山、運河股票。 到19世紀中葉,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證券市場也在英國興起。 美國的證券市場從費城、紐約到芝加哥、波士頓等大城市開始出現,逐步形成全國范圍的證券交易局面。 這些證券市場開始經營政府債券,繼而是各種公司股票。 1790年美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誕生,1792年紐約的24名經紀人在華爾街11號共同組織了“紐約證券交易會”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隨著股票交易的發展,在1884年,美國的道和瓊斯發明了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數雛形------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 股票在近代和現代的高速發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斷完備。 各個西方國家均通過制定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等來維護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發展,以保護股東的權益。 美國根據1929年經濟危機的經驗,於1933年頒布了,證券法,主要規定了股票發行製度。 1934年又頒布了,證券交易法,用於解決股票交易問題,並依該法成立了證券委員會作為股票市場的主管機關。 1970年,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減少投資風險,頒布了”證券投資者保護法”。 另外,在各國的股票交易市場上形成了反映股票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指數。 比如,美國的道·瓊斯公司編制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美國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業壟斷公司股票的價格指數。
香港股市的歷史
香港最早期的證券交易記錄可追溯到1866年。1891年香港經紀協會成立,香港開始有正式的股票市場,該協會1914年更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至1972年,香港有4家股票交易所正式運作。1980年,4家交易所合並,成立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于1986年4月2日正式開業。


自1986年起,香港證券市場經歷了一係列重要發展。1987年的股災暴露了香港股市的不少弊端,兩年後,即1989年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成立,成為香港證券市場唯一的法定監管機構。


2000年3月,香港聯交所及香港證券結算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合並成為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于2000年6月在聯交所上市,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香港市場分為主板和創業板。創業板市場于1999年第四季推出。創業板市場對上市公司沒有行業類別及公司規模的限制,且不設盈利要求。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也無須像主板市場的上市公司那樣,必須具備三年業務記錄,只須顯示公司有兩年的活躍記錄。因此不少具有發展潛力但發展歷史較短的公司會通過創業板申請上市交易。


香港創業板也由香港聯交所負責營運,但畢竟是創業板,交投不活躍。

權証基本概念
權證起源在國外,權證起源於1911年美國電燈和能源公司。
在1929年以前,權證作為投機性的品種而淪為市場操縱的工具。 1960年代,許多美國公司利用股票權證作為併購的融資手段。 由於權證相對廉價,部分權證甚至被當成了促銷手段。 當時美國的公司在發售債券出現困難時,常常以贈送股票權證加以“利誘”,頗有種“買電腦贈保險”的意味。 1970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權證方式融資15億美元,使得權證伴隨標的證券的發行成為最流行的融資模式。 歐洲最早的認股權證出現在1970年的英國,而德國自從在1984年發行認股權證之後,一度迅速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權證市場,擁有上萬隻權證品種。 但其地位目前已經讓位於香港。 截至2004年12月31日,按認股證成交金額計,香港位列全球第一,去年全年成交金額673.573億美元,遙遙領先第二位的德國552.085億美元及第三位的意大利211.153億美元。



收錄日期: 2021-04-16 17:30: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20000051KK006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