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

2008-02-20 3:51 am
二十四孝故事

回答 (5)

2008-02-20 4:40 am
2008-02-20 4:14 am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二十四孝_彩衣養親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二十四孝_親嚐湯藥
二十四孝_臥冰求鯉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二十四孝_負米養親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
二十四孝_孝傳五世
2008-02-20 4:09 am
10月18日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圖) 10月16日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圖) 10月15日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圖) 10月15日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圖) 10月15日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圖) 10月10日
二十四孝_親嚐湯藥(圖) 10月10日
二十四孝_臥冰求鯉(圖) 9月22日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圖) 9月21日
二十四孝_負米養親(圖) 9月20日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圖) 9月19日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圖) 9月18日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圖) 9月17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圖) 9月16日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圖) 9月16日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圖) 9月15日
二十四孝_孝傳五世(圖) 9月13日
2008-02-20 4:02 am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的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中國自古以孝立國,所謂:「求忠臣於孝子之門」[1],有父母喪必須解職歸里,丁憂三年。封建社會推行的綱常倫理是教忠教孝,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2]。今日看來,二十四孝有不少是屬於「愚孝」,不應學習效法,如「郭巨埋兒」等應該徹底摒棄。


二十四孝

虞舜(上古)
劉恆(即漢文帝,西漢)
曾參(春秋)
閔損(春秋)
仲由(春秋)
董永(東漢)
郯子(春秋)
江革(春秋)
陸績(三國)
唐夫人(唐朝)
吳猛(晉朝)
王祥(晉朝)
郭巨(晉朝)
楊香(晉朝)
朱壽昌(宋朝)
庚黔婁(南齊)
老萊子(春秋)
蔡順(漢朝)
黃香(東漢)
姜詩(東漢)
王裒(西晉)
丁蘭(東漢)
孟宗(三國)
黃庭堅(北宋)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虞舜 | 親嘗湯藥-漢文帝 | 齧指痛心-曾參 | 單衣順母-閔損 | 爲親負米-仲由 | 鹿乳奉親-郯子
戲彩娛親-老萊子 | 賣身葬父-董永 | 爲母埋兒-郭巨 | 湧泉躍鯉-姜詩 | 拾椹供親-蔡順 | 刻木事親-丁蘭
懷桔遺親-陸績 | 行傭供母-江革 | 扇枕溫衾-黃香 | 聞雷泣墓-王裒 | 姿蚊飽血-吳猛 | 臥冰求鯉-王祥
扼虎救親-楊香 | 哭竹生筍-孟宗 | 嘗糞憂心-庚黔婁 | 乳姑不怠-唐夫人 | 棄官尋母-朱壽昌 | 滌親溺器-黃庭堅|

舜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虞氏,史稱虞舜。一般認為舜的時代中華文明開始進入農耕的時代,並是道德觀的開始。也是《二十四孝》中孝感動天的主角。


傳說生平
傳說舜是冀州人(當時的冀州,包含今河北、山東、山西省),帝顓頊的六世孫,自五世祖窮蟬起都是平民。他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瞽叟的妻子握登在姚墟生下了舜。舜兩眼都是雙瞳仁,故名重華。
舜自幼喪母,父親續娶,生子象。舜很小就要工作,以維持全家的生活。他的父親性格頑固,寵愛後妻和幼子,三人都想殺死舜。舜平常孝順父母,關心幼弟。如果自己有小過錯,就甘願受罰。如果父母和弟弟要殺死他,他就躲得叫他們找不到。二十歲時,舜就以孝道聞名於天 下。舜三十歲時,帝堯問四岳天下間有誰能夠繼承共主之位,四岳一致推薦舜。帝堯於是召見舜,問:「我想使天下太平,你說該怎麼做?」舜回答道:「要公平待人,不偏不倚,對小事也不馬虎,更要講究信譽說話算數,那樣天下人會自動擁護你。」堯又問:「什麼事最重要?」舜答:「祭祀上天。」又問:「什麼官職最重要?」舜回答:「管理土地。」堯又問:「什麼是首先要做的?」舜回答:「關心百姓。」帝堯十分滿意,賞賜舜細葛布製的衣服、一張琴,又給他牛羊,為他建糧倉,堯還把娥皇、女英兩個女兒嫁給舜,並為他們修建宮室;他用各種方法對舜進行考驗,舜都成績卓著,受到廣泛的好評。雖然舜深得堯的鍾愛,但瞽叟還想殺死舜。有一次,瞽叟對舜說:「糧倉的頂漏水,你快去修補一下。」舜於是爬到糧倉頂上塗泥補漏,瞽叟就在這時放火燒糧倉,舜無路可逃,情急智生,雙手舉著斗笠,像鳥兒一般降落下來逃走(一說舜變成一隻鳥飛走)。又一次,瞽叟要舜挖井,舜挖井的時候,在側壁鑿出一條暗道通向外邊。當舜挖到深處,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而舜從旁邊的暗道出去,又逃開過一劫。瞽叟和象都以為舜死了,非常高興。象說:「這個主意是我出的,舜的妻妾和琴歸我,牛羊和糧倉歸二老。」象於是搬到舜的宮室住下,彈起舜的琴。舜回到家中,象先是十分驚愕,後又很不自在, 說:「我正十分難過地思念你呢!」舜回答道:「是嗎?你這個好弟弟!」以後,舜沒有怨恨父親和弟弟,仍然十分孝順父母,愛護弟弟。

曾參(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世稱「曾子」。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同時,他亦為《二十四孝》中「齧指痛心」的主角。
曾子的父親叫曾點,字皙,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行為不拘一格而有狂者的氣質,其舞雩詠歸的志向得到孔子的讚許,也成為後世儒者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曾子的祖先是夏禹的後代,姓姒。禹的第五代孫少康封他的小兒子曲烈於鄫(曾阝)地,建立鄫國(繒國)。


「齧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曾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參不還,乃齧其指。參忽心痛,負薪以歸。跪問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齧指以悟汝耳。」
這就是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的「齧指痛心」。曾參入山打柴,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讓你知道。」
曾子是著名的孝子,因此對母親傳出的資訊有著很強的感知力。後人也以詩頌之:「母指方纔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閔損(前536~前487),字子騫,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以德行修養而著稱,在這方面和顏淵齊名。
閔子騫為人極孝。他少年喪母,父親娶了繼母。繼母偏愛自己親生二子,虐待閔子騫,子騫卻並不告知父親,避免影響父母間關係。冬天,繼母用棉絮給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給他的棉衣填的是蘆花。一日閔子騫駕馬車送父親外出,因寒冷饑餓無法馭車,馬車滑入路旁溝內。他被父親喝斥鞭打,結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蘆花。父親醒悟,想休掉妻子。子騫長跪於父親面,為繼母求情:「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父親便不再休妻,繼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贊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間。」後人根據這一段故事,改編出戲劇《鞭打蘆花》,並作為《二十四孝》中單衣順母的主角。
此外,閔子騫為寡言穩重,一旦開口語出中肯。孔子評價:「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歷代帝王因閔子騫的德行高尚,對其屢有追封:唐朝開元二十七年追封費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稱費公。
閔子騫墳墓在今天山東省濟南市百花公園內,附近有閔子騫路。


老萊子(生卒年不詳),姓萊,但已失去其名,所以叫他為老萊子,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人,為《二十四孝》中戲彩娛親的主角。




孝奉父母
老萊子非常孝順,奉養他的父母總是想盡辦法給父母很甘甜和柔脆的食物。他雖然已經七十歲,但從不會說自己老,而《禮記》也有記載「父母在,互言不稱老」。他又常常穿著一些五彩斑斕衣服,故意裝作小孩的形態,在父母眼前戲舞、戲弄小鳥,做出孩兒玩耍的樣子,想逗爹娘開心;他又曾取兩桶水挑到堂上來,故意跌倒在地上,他便裝出小孩般大哭起來,娛悅他的父母。後人以「老萊衣」比喻對老人的孝順。唐代詩人孟浩然曾作詩曰:「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董永-史書記載是一位漢朝時期的人物(生卒年月不詳),古代流傳行孝歷史模範。傳出生於漢蜀(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內;參見《孝感縣誌》)。其家境貧寒。幼年喪母。與其父相依為命。父去世後,又契身葬父。民間廣泛流傳因其孝心感動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動人間親情,與其結為夫妻。孝感市或縣也因此得名。他是《二十四孝》中賣身葬父的主角。又傳董永是千乘人,今屬於山東博興陳戶鎮。


郭巨,字文舉,是中國古代著名故事《二十四孝》之「埋兒奉母」的主角。
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出自晉朝的《搜神記》,後來被《二十四孝》作者改動了一些情節,成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該故事有不同版本流傳,一說郭巨是漢朝人,家境貧困,兒子年幼,郭母便把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給孫兒。 郭巨因為貧窮,不能好好供養母親,而且自己的兒子又分了自己母親的一部份食物,只好趁兒子外出後,拿食物給母親享用。 有一天他的兒子溺斃,妻子惶恐而泣,巨說:「不要驚動母親,失去了兒子可以再生另一個,失去母親卻不可復得,現在去把兒子埋葬吧。」 妻不敢違,於是掘了一個深三尺的坑。忽然天空行雷,震得兒子甦醒復活,並且在那裡發現有黃金一釜,上面竟然有字,說是賜給孝子的。
不能盡錄, 詳情請 CLICK LINK
2008-02-20 3:56 am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10/23/2001)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10/23/2001)
二十四孝_彩衣養親 (10/21/2001)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10/20/2001)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10/18/2001)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10/16/2001)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10/15/2001)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10/15/2001)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10/15/2001)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10/10/2001)
二十四孝_親嚐湯藥 (10/10/2001)
二十四孝_臥冰求鯉 (9/22/2001)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9/21/2001)
二十四孝_負米養親 (9/20/2001)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 (9/19/2001)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9/18/2001)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9/17/2001)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9/16/2001)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9/16/2001)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 (9/15/2001)

圖片參考:http://www.epochtimes.com/ci/011026CDS24.jpg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http://www.epochtimes.com)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沈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爲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緒爲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爲遊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爲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
  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圖片參考:http://www.epochtimes.com/ci/011023CDS22.jpg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http://www.epochtimes.com)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爲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爲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曆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03: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9000051KK028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