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紫荊花的資料 呀

2008-02-19 3:45 am
我想要紫荊花的資料

回答 (3)

2008-02-19 4:48 am
✔ 最佳答案
紫荊(學名:Bauhinia 'Blakeana),別稱香港蘭(英語:Hong Kong Orchid Tree),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於香港首次被發現。該樹現廣泛作為行道樹進行栽培。其花大而艳丽,但是无法结果。2005年,研究証實洋紫荊並非一個獨立品種,而只是紅花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的混種,因花粉敗育導致受精過程無法完成。
洋紫荊在中國大陸別名紅花羊蹄甲,在台灣則別名艷紫荊。
洋紫荊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島薄扶林的鋼綫灣被一名法國外方傳教會的神父發現,並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S.T. Dune)判定洋紫荊為新物種,並於《植物學報》(英國及外國)第46卷,324至326頁(Journal of Botany)發表有關資料。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的种加詞被命名為'Blakeana',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總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儷。現存於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編號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標本相信是最初發現的原樹標本。
1965年,洋紫荊正式被定為香港市花。此特有種在1967年引入臺灣,並在1984年成為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
2004年,香港大學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於美國植物學會的植物學術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發表研究文章, 從洋紫荊的外部、花朵及種子的形態,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與紅花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作對比及分析,証實洋紫荊並非獨立品種,而只是前述兩個品種雜交而成的混種。提出更正洋紫荊的學名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種變種 ,nov. (nova)表示這個是新的名稱)。
由於混種植物不能自行繁殖,這亦即是表示,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發現(亦是唯一一次於野外發現)的洋紫荊的複製品。因此,洋紫荊的基因池受到局限,這解釋了洋紫荊對病菌的抗抵力較弱的原因。
洋紫荊是常綠喬木,樹身可達10米高度,單葉互生,由頂端深裂成心形,約8至15厘米長,約等寬,大而薄,葉脈明顯,全綠,相信是由兩片小葉合併而成。
洋紫荊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管狀,單側開裂成佛燄苞狀。花瓣5片,較寬,紫紅色,具有香氣,上花瓣(旗瓣)有深紫色的脈紋,其餘四片脈紋較淺,有雄蕊5枚,通常不结果,花期由每年的11月初至翌年3月。由於花朵貌似蘭花,因此也有香港蘭之稱。
洋紫荊為混種植物(hybrid)開出不育的花朵及產生不能發芽的種子,故只有採用無性繁殖方法來繁衍後代,統稱為營養繁殖,常用的有枝插、壓條和嫁接。

圖片參考:http://i201.photobucket.com/albums/aa187/emage_pro/8609fb3f.jpg

香港區旗繪有洋紫荊
早在1965年,香港已經採用洋紫荊作為市花,當時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洋紫荊為標誌。1997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繼續採納洋紫荊花的元素作為區徽、區旗及硬幣的設計圖案。區旗的洋紫荊圖案花蕊以五顆星表示,與中國國旗上的五星相對應,寓意中國與香港緊密的關係,雖然洋紫荊原為紫紅色,區旗只用紅白兩色,象徵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故洋紫荊圖案被改成白色。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2期向維多利亞港一面對開為金紫荊廣場,放有象徵香港主權移交的金紫荊雕像。

圖片參考:http://i201.photobucket.com/albums/aa187/emage_pro/hk_qi.jpg
2008-02-19 4:09 am
洋紫荊




香港的市花的洋紫荊,作為香港市民,這個是普通常識,至於它的由來,我們要追溯回到十九世紀初,當時,我們的香港是沒有市花的,全港的花卉大多以白千層,台灣杷思,榕樹為主,有一位法國傳道會神父,他在港島鋼線灣海邊附近,首次發現洋紫荊樹。他把洋紫荊折枝移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修道院,而且廣泛培植。由於世界各地並沒有發現與洋紫荊相同的品種,因此,在一九零八年,前港督卜力與很多植物學家,研究該植物,並判定這種只在香港發現的植物為羊蹄甲屬 (Bauhinia) 的新品種,並以前港督卜力爵士 (Sir Henry Blake) 的姓氏命名為Bauhinia blakeana (洋紫荊)。

自始以後,香港市民都以此為榮,因為它只在香港才找到,更是代表我們香港的象徵,但是由於當時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英首相無意為本港訂立市花,所以,直至一九六五年,洋紫荊才被選為香港市花,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回歸祖國後,更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徽。


本港的地域裡,我們還會看見很多類似洋紫荊的植物,它們都是羊蹄甲屬的植物,它們的特徵很相同。洋紫荊及其同屬植物均為豆科 (Leguminosae) 蘇木亞科 (Caesalpinioideae) 羊蹄甲屬 (Bauhinia) 植物。它們的形態不一,有些是喬木、有些是灌木,其葉端均分裂為二,樣貌極似心形,葉底的葉脈比葉面的明顯。


香港常見的羊蹄甲屬植物有十種,其中以喬木形的三種最為常見,它們是洋紫荊 Bauhinia blakeana (Hong Kong Orchid Tree),紅花羊蹄甲 Bauhinia purpurea (Purple Camel's Foot),宮粉羊蹄甲 Bauhinia variegata (Camel's Foot Tree),白花羊蹄甲 Bauhinia variegata var candida (White Bauhinia)


洋紫荊及羊蹄甲屬植物長得很相似。其實在其開花之時,兩者之間的差別是很明顯的,其花之顏色及開花時間也不相同;其莢果的有與無更易分辨其為洋紫荊還是羊蹄甲。


例如,洋紫荊的開花時間為十一月至三月,紅花羊蹄甲為九月至十二月,宮粉羊蹄甲及白花羊蹄甲為二月至五月,另外洋紫荊的花真的是深紫色的,不過紅花羊蹄甲也是紫色的,至於果實,我們更容易將它們分辨,洋紫荊是沒有果實的,其他的蹄甲的莢果有長有短,一般長十五至三十厘米。


洋紫荊不能以種子繁殖,只能以壓條法、插枝法或嫁接法繁殖,香港找這種不育的花作為市花,是否有不詳的意義呢?
2008-02-19 3:57 am
紫荊花又叫紅花紫荊、洋紫荊、紅花羊蹄甲,為蘇木科常綠中等喬木,葉片有圓形、寬卵形或腎形,但頂端都裂為兩半,似羊蹄甲,故有此名。花期冬春之間,花大如掌,略帶芳香,五片花瓣均勻地輪生排列,紅色或粉紅色,十分美觀。紫荊花終年常綠繁茂,頗耐煙塵,特適於做行道樹;樹皮含單寧,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樹根、樹皮和花朵還可以入藥。


向溪水問路 人生該怎麽走 相知相守的人兒 總是迷惘的路過 疲憊了 把人間放下 服一帖詩 三碗水 加五錢的心 慢慢熬成沸騰的後的自己 ... 香港昨晚開始下起淅瀝細雨,一直持續到現在,地上的紫荊花落了一地,鋪在地上好看极了.在路上想了很多事,關於和家豬的, ...


收錄日期: 2021-04-18 14:43: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8000051KK029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