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我化繁體字(急)20分

2008-02-19 3:17 am

回答 (3)

2008-02-19 4:15 am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東靠梅州,南接惠州,西連韶關,北鄰江西贛州。河源上古屬揚州南境。南朝齊永明元年(西元483年)由龍川縣(西元前214建縣,首任縣令為“南越王”趙佗)析地設定河源縣。中華民眾共和國成立後,河源曾分別隸屬韶關和惠陽,曾與深圳、惠州、東莞同屬一個地區。1988年1月政務院批准設立河源地級市,轄源城區、東源縣、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等1區5縣。全市共有97個鎮、1個民族鄉(東源漳溪畬族鄉)、 4個街道辦事處、1248個村民委員會、153個居委會。全市區域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戶籍人口341.26萬人。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廣東省雙擁模範城市”。
交通通訊方便快捷,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京九”鐵路經江西定南縣進入河源境內,穿越和平、龍川、東源和市區,並在龍川縣城與廣梅汕鐵路交匯,設立華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105國道和205國道縱貫全市。惠河、河梅和粵贛高速公路全面貫通,河源融入了珠三角城市“兩小時經濟生活圈”。實現了城鄉通信傳輸數字化、網路化、寬帶化,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現代化通信網路。農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綜合功能日臻完善。
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全市電力充足,廣東省最大的兩座水電站──新豐江水電站和楓樹壩水電站均在河源境內,投資53億元的河源電廠將於近期正式開工建設,還擁有總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眾多小水電站。境內的萬綠湖(新豐江水庫)是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積達380平方公里,常年平均進庫水量達60多億立方米,庫容139億立方米,水質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I類標準,是粵港地區重要飲用水源地,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唯一認証為“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河源被譽為“粵東寶庫”,礦產資源點多面廣,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礦產有40余種,其中鐵礦、稀土礦、螢石礦等礦產儲量均居廣東省首位。廣東大頂鐵礦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露天鐵礦。此外,鉛鋅礦、銅礦、鎢礦、瓷土礦的儲量也十分豐富,開發利用價值巨大。全市有山地1800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68.2%(新標準),繼續保持全省前列,是華南地區重要的商品林基地。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珍稀植物有銀杏、水杉、香樟等,珍稀動物有水鹿、蘇門羚等。土特產豐富,著名品種有獼猴桃、春甜桔、板栗、香菇、火蒜、桂花魚、三黃雞等。
生態環境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河源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擁有一流水質、一流森林、一流空氣,被譽為“珠三角的後花園”。全市常年氣候溫和宜人,生態環境保護良好,被列為廣東省“環境保護教育基地”。市區有桂山風景區,是北回歸線上現存面積最大的常綠闊葉林區,成為廣東生態旅遊品牌;有亞洲第一高噴泉,噴射最高程達169米;有世界上唯一的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恐龍遺址,目前已發現了占地近3平方公里的恐龍腳印遺址、出土恐龍蛋化石1萬余枚、恐龍骨骼化石8具,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國恐龍之鄉”,恐龍蛋化石館藏量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有濃郁客家風情的蘇家圍、南園第一村;有體現“世界浴”文化為主題的高埔崗龍源溫泉山莊和充滿“巴厘島”風情的紫金九和御臨門溫泉山莊;有“小桂林”之稱的連平陂頭山水,有“地下龍宮”之稱的東源漳溪黃龍岩、連平聖跡蒼岩,有“粵東丹霞”之稱的龍川霍山,有和平熱水漂流及溫泉旅遊,以及“南越王”趙佗故居、龍川學宮、越王井、越王山、正相塔、龜峰塔、孫中山第一代入粵故居等歷史文化古跡。
服務體系完善,投資環境優越。製訂了“只收稅不收行政規費”和獎勵納稅大戶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千方百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積極營造“賺錢多、麻煩少、身體好”的一流投資環境。分別在市、縣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為投資者辦理立項、審核批示、發証、登記和年審等手續;精心打造“一區六園”工業園區,大力推進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和五縣一區產業轉移園,構築引資平台。2006年,“一區六園”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和稅收入庫,同比分別增長75.2%、67.9%和51.9%。特別是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效能管理,按照“一區多園”的格局,認真抓好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營造“窪地”效應,大力發展手機產業,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投資者落戶河源。
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進步。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263.99億元,同比增長(下同)27.3%;全社會工業總產值343.6億元,工業增加值108.81億元,分別增長57.8%和56.7%;農業總產值70.2億元,增長5%;旅游總收入22.31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39億元,增長18.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7.42億元,增長57.6%;外貿出口總額5.58億美元,增長88.4%;實際利用外資2.38億美元,增長31.2%;國地稅收合計23.7億元,增長37.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54億元,增長47.2%;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358元,增長7.6%;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073元,增長8.2 %。科教文衛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在全省的生態屏障地位進一步鞏固。
2008-02-19 3:23 am
SEND TO U LA
參考: ME
2008-02-19 3:22 am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東靠梅州,南接惠州,西連韶關,北鄰江西贛州。河源上古屬揚州南境。南朝齊永明元年(西元483年)由龍川縣(西元前214建縣,首任縣令為“南越王”趙佗)析地設置河源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河源曾分別隸屬韶關和惠陽,曾與深圳、惠州、東莞同屬一個地區。1988年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河源地級市,轄源城區、東源縣、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等1區5縣。全市共有97個鎮、1個民族鄉(東源漳溪佘族鄉)、 4個街道辦事處、1248個村民委員會、153個居委會。全市區域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戶籍人口341.26萬人。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廣東省雙擁模範城市”。
交通通訊方便快捷,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京九”鐵路經江西定南縣進入河源境內,穿越和平、龍川、東源和市區,並在龍川縣城與廣梅汕鐵路交匯,設立華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105國道和205國道縱貫全市。惠河、河梅和粵贛高速公路全面貫通,河源融入了珠三角城市“兩小時經濟生活圈”。實現了城鄉通信傳輸數位化、網路化、寬頻化,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現代化通信網路。農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綜合功能日臻完善。
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全市電力充足,廣東省最大的兩座水電站——新豐江水電站和楓樹壩水電站均在河源境內,投資53億元的河源電廠將於近期正式開工建設,還擁有總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眾多小水電站。境內的萬綠湖(新豐江水庫)是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水域面積達380平方公里,常年平均進庫水量達60多億立方米,庫容139億立方米,水質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I類標準,是粵港地區重要飲用水源地,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唯一認證為“中國優質飲用水資源開發基地”。河源被譽為“粵東寶庫”,礦產資源點多面廣,儲量大、品位高,現已探明的礦產有40餘種,其中鐵礦、稀土礦、螢石礦等礦產儲量均居廣東省首位。廣東大頂鐵礦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露天鐵礦。此外,鉛鋅礦、銅礦、鎢礦、瓷土礦的儲量也十分豐富,開發利用價值巨大。全市有山地1800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68.2%(新標準),繼續保持全省前列,是華南地區重要的商品林基地。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珍稀植物有銀杏、水杉、香樟等,珍稀動物有水鹿、蘇門羚等。土特產豐富,著名品種有獼猴桃、春甜桔、板栗、香菇、火蒜、桂花魚、三黃雞等。
生態環境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河源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擁有一流水質、一流森林、一流空氣,被譽為“珠三角的後花園”。全市常年氣候溫和宜人,生態環境保護良好,被列為廣東省“環境保護教育基地”。市區有桂山風景區,是北回歸線上現存面積最大的常綠闊葉林區,成為廣東生態旅遊品牌;有亞洲第一高噴泉,噴射最高程達169米;有世界上唯一的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恐龍遺址,目前已發現了占地近3平方公里的恐龍腳印遺址、出土恐龍蛋化石1萬餘枚、恐龍骨骼化石8具,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國恐龍之鄉”,恐龍蛋化石館藏量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有濃郁客家風情的蘇家圍、南園第一村;有體現“世界浴”文化為主題的高埔崗龍源溫泉山莊和充滿“巴厘島”風情的紫金九和禦臨門溫泉山莊;有“小桂林”之稱的連平陂頭山水,有“地下龍宮”之稱的東源漳溪黃龍岩、連平聖跡蒼岩,有“粵東丹霞”之稱的龍川霍山,有和平熱水漂流及溫泉旅遊,以及“南越王”趙佗故居、龍川學宮、越王井、越王山、正相塔、龜峰塔、孫中山第一代入粵故居等歷史文化古跡。
服務體系完善,投資環境優越。制訂了“只收稅不收行政規費”和獎勵納稅大戶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千方百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積極營造“賺錢多、麻煩少、身體好”的一流投資環境。分別在市、縣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為投資者辦理立項、審批、發證、登記和年審等手續;精心打造“一區六園”工業園區,大力推進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和五縣一區產業轉移園,構築引資平臺。2006年,“一區六園”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和稅收入庫,同比分別增長75.2%、67.9%和51.9%。特別是河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效能管理,按照“一區多園”的格局,認真抓好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營造“窪地”效應,大力發展手機產業,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投資者落戶河源。
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進步。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263.99億元,同比增長(下同)27.3%;全社會工業總產值343.6億元,工業增加值108.81億元,分別增長57.8%和56.7%;農業總產值70.2億元,增長5%;旅遊總收入22.31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39億元,增長18.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7.42億元,增長57.6%;外貿出口總額5.58億美元,增長88.4%;實際利用外資2.38億美元,增長31.2%;國地稅收合計23.7億元,增長37.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54億元,增長47.2%;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358元,增長7.6%;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073元,增長8.2 %。科教文衛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在全省的生態屏障地位進一步鞏固。
參考: MY


收錄日期: 2021-04-25 22:30: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8000051KK027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