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和佛是甚麼?

2008-02-19 12:13 am
觀音和佛是甚麼?

回答 (4)

2008-02-19 12:29 am
✔ 最佳答案
觀世音菩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7/Status_of_Kuan_Yin.jpg/180px-Status_of_Kuan_Yi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明代德化窯觀音像
觀世音菩薩,又作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從梵語的 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翻譯而來,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在佛教中說祂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在的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由於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許多信徒會尊稱其為「觀音佛祖」。《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淨土的候補佛;未來阿彌陀佛涅槃後,將補處成佛,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與西藏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遭遇災難不祥,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觀照無遺,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最廣為人知的大菩薩,又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美譽。
道教與一貫道亦十分尊敬觀音菩薩,在道教中稱為「觀音大士」、「慈航真人」,在一貫道中稱為「南海古佛」,可見其在民間信仰的鼎盛。
在閩南、台灣民間,觀世音菩薩的女性形象非常顯著,常被尊稱為「觀音媽」,又因為觀世音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只是化現為菩薩濟世救人,故常尊稱其「觀音佛祖」,簡稱「佛祖」。
台灣人認為,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心著稱,大士爺是觀世音菩薩的屬下(或化身),所以大士爺頭頂觀世音菩薩佛像,在中元節時,負責救渡、佈施各路在陽間的亡魂。
名號由來
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其中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另一重意思則出自《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是從聽聲音著手修行,而證得耳根圓通,修成正果。
「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音譯多見於初期翻譯的佛經,南北朝姚秦鳩摩羅什譯師則意譯之為「觀世音菩薩」。而依照唐代玄奘法師的翻譯,則為「觀自在菩薩」,見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後世也常將「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菩薩」。

歷史沿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4/Kuan_Yin.JPG/180px-Kuan_Yi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台灣省城隍廟內的觀音菩薩金像
在中國,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前1世紀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7世紀中葉由朝鮮傳入日本。觀世音菩薩在7世紀也傳入到西藏,在藏傳佛教中叫做 Chenrezig,以四臂觀音的法相為主,達賴喇嘛被認為是其化身。宋朝以前,觀世音菩薩的形象為男性,《華嚴經》中對觀世音的形容為勇猛丈夫,《悲華經》則稱善男子,後來視廣大信眾的需求轉化為慈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的母愛和慈悲象徵菩薩救度眾生的悲願。
佛教經典上說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由於他的大悲願力,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為西方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因觀世音菩薩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於在民間影響深遠。

形象與傳說
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世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大概與觀世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
《普門品》當中有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祂可以化身為佛、辟支佛、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婦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人、非人、執金剛神等等。
一般來說,當祂作為「西方三尊」之一,與大勢至菩薩一起隨侍於阿彌陀佛像身邊時,這時的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化阿彌陀佛像,其它形象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觀世音在民間的形象變化和各地歷史時間、地域、風俗有莫大關係,是百姓信仰的產物。觀世音菩薩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於在民間影響深遠。

在佛教
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煦,是無量劫前轉輪聖王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願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在中國
直到唐朝時候,佛教觀世音菩薩造像全部是男身。慢慢道、佛二教互相滲透、互相吸收,共同信仰觀音,宋朝之後則出現了按中國宋代仕女形象而創作出來的魚籃觀音、白衣觀音等,並成為主流。
道教則認為祂善於救助婦女兒童,助人孕產,又稱之為慈航真人、慈航大士等,另外,民間常尊稱其為「送子觀音」,甚有人將其視之為送子娘娘。觀世音菩薩,道教和佛教中的香火都十分旺盛。
中國民間的觀世音菩薩像旁,常供奉善財、龍女兩尊神祇,脅侍觀世音菩薩。善財在觀世音菩薩的左邊,龍女則在右邊。

慈航真人
其一據《歷代神仙通鑒》卷記載:普陀落伽巖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傳商朝時修道於此,已得神通至道,發願欲昔度世間男女。嘗以丹藥及甘露水濟人,南海人稱之曰「慈航大士」。
其二據李善注引道教《靈寶經》曰:禪黎世界墜王有女,字妙音。年至四歲仍不言,王怪之,乃棄於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無糧,常日嚥氣,引月服精,自然充飽。忽與神人會於丹陵之捨,柏林之下。妙音右手題赤石之上。語妙音:汝雖不能言,可憶此文也。遣朱宮靈童,下教妙音治弟之術,授其採書入字之音。於是能言。於山出,還在國中。國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過半。穿地取水,百丈無泉。王卻懼。女顯其真,為王仰嘯,天降洪水,至十丈。於是化形隱景而去。

佛陀(बुद्ध,Buddha),簡稱為佛,相同的音譯還有休屠、浮陀、浮圖、浮頭、勃陀、勃馱、部陀、母陀、沒馱。最早這個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悟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覺悟的人,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印度話稱這種人叫「佛陀」。

在佛教書籍里,以下這些稱號都是指「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陀還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

佛教徒眼中的佛
與其它宗教里至高無上的神不同,佛教徒認為佛不是造物主,也不掌管人們的吉凶禍福。比如佛陀不能改變人們所作的業,也沒法度化無緣之人。
佛教認為佛陀是具有無上智慧和圓滿覺悟的,稱為無上正等正覺(梵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與佛教徒是師生關係,佛教徒自稱為「佛弟子」,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因此正信的佛教徒對於佛陀的態度,是尊敬與感恩,而不是崇拜,更不是恐懼。
按照小乘佛教的觀點來看,佛陀只是一個真正得到究竟圓滿覺悟的人。
大乘佛教認為,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世界所有生命的最終歸宿都是成為佛。不過從凡夫到成佛一般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有的教派認為可以即心即佛,立地成佛。只要心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佛的境界。

世俗的理解和文藝作品中的佛
世俗對佛的理解比較複雜,這種理解與文藝作品的創作和廣泛傳播互為影響:

其中有一部分的理解是與佛教對佛的理解一致的。
此外世俗誤解為佛為神
2015-02-17 8:13 am
這為網友你好

我本身也有遇過這問題

急需用錢 找銀行真的太慢了

我知道 中壢仁寶當舖 有在幫人代辦二胎

估價速度快 放款速度快 息低保密

你可以去詢問看看

我之前有在那借過 服務態度好 辦事效率好

真的是短期週轉的好幫手

放心啦!仁寶當舖是政府立案合法當舖

網路上的風評也非常好

在 中壢YKK對面 03-4520077
2008-02-19 4:58 am
佛門供養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 這一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薩代表從「性」起「用」。本性是空、是體,起用是有。體、相、用;「體」是空寂的,從「體」能夠現「相」,現「相」就有作用。菩薩代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體」。若供養的是西方三聖,三幅都是阿彌陀佛,沒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也說得很明白,西方世界人的容貌、身相完全與阿彌陀佛一樣。 所以,當中自然是阿彌陀佛,兩邊是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梵語音譯,意思是「無量覺」;也就是三皈依所說的「覺而不迷」。 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 都能覺而不迷,這就是阿彌陀佛,這是從名號的意義總說。從經典上細說,《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就是說明阿彌陀佛覺而不迷的形象。我們見到阿彌陀佛的形象,就要想到阿彌陀佛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智慧,要發心向他學習。所以見到這尊像,聽到這個名號,就要想起《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與《觀無量壽佛經》,所講的理論、道理與修學方法。修學的方法,就是日常生活的方法,工作的方法,處事待人接物的方法, 以佛的標準向佛學習, 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作法、說法,學得像阿彌陀佛一樣,這是學佛。若是看到阿彌陀佛,他是他,我是我,互不相干,那就錯了。
左邊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代表樂於助人,見到眾生有苦難,立刻就伸出援手,所以我們稱贊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千手千眼是比喻,並不是真的有一千隻手、一千隻眼,這是贊嘆精明能幹之人是「雙手萬能」所謂是眼到、手到,只要他看到了,幫助的手立刻就到達,取這個意思。
觀世音菩薩也有三部經,按順序來說,第一部是在《華嚴經》裡,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五十三參的「第七迴向」,觀世音菩薩代表第七迴向菩薩。這裡面有自己修行的方法,和度化眾生的方法,說得很圓滿。第二部在《楞嚴經》裡,《楞嚴經》共有十卷,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一部經裡,觀世音菩薩主要是說明,他如何修行證果,很值得我們學習。這些原理原則,無論我們修學哪個法門都用得上。第三部在《法華經》裡,「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品流通得最廣。《普門品》裡所說的內容,是觀世音菩薩如何去幫助一切苦難的大眾,也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的原理原則、方法及效果。這三部經,被稱之為「觀音三經」,都是附屬於大經之中,並非獨立的。所以,我們念這句「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就要想到這三部典籍裡,所講的理論、方法與境界。
2008-02-19 12:16 am
都係神^_^!!!
參考: 響比卡超文獻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一頁最右下角果個角lock頭度搵到^^!!!


收錄日期: 2021-04-14 18:45: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8000051KK015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