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把[疑似藝人淫照事件]形容為[艷照門]事件,這個[門]字是從何而來的呢?

2008-02-18 2:50 am
中國內地把”疑似藝人淫照事件”形容為”艷照門”事件

我發覺他們很喜歡用這種表達方式,如之前著名品牌的午餐肉懷疑致癌事件,他們也用”致癌門”來形容

這個”門”字有什麼意思呢?
這種表達方式又從何而來的呢?
更新1:

但又有說是來自〔水門事件〕,到底那個的可能性大一點?

更新2:

那天安門,凱旋門更早...

更新3:

Sisy, 可不可以引述一下這個專題的內容?

更新4:

我是想引述一下, 如何得出結論是來自羅生門?

回答 (3)

2008-02-18 3:07 am
✔ 最佳答案
門=事件
出處:羅生門(這是最早的應用)

2008-02-18 19:33:39 補充:
内地報紙曾經對“門”字寫過專題,得出結論,來自電影羅生門

2008-02-18 19:34:53 補充:
忘記寫:“門”指代各种丑闻事件,如“拉链门”事件,“电话门”事件等等

2008-02-19 20:05:57 補充:
拉鍊門:當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身陷萊溫斯基的性醜聞,就被叫做“拉鍊門”,這從何而來呢?很有意思的,據報導是克林頓經常和萊溫斯基在辦公室裡行男女之事,萊溫斯基就常常會將克林頓褲襠上的拉鍊拉開,而後完事,媒體便將這最具代表性和想像力的道具“褲襠拉鍊”作為這一性醜聞的代名詞,稱之為“拉鍊門”.“電話門”是意甲球隊尤文圖斯隊打假球事件,由於球隊的電話被錄音成為證據曝光,被大肆報導,故稱“電話門”事件。

2008-02-20 19:57:41 補充:
《罗生门》因其在电影界的成就,使得该片片名(Rashomon)成为一个英文单字,形容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无法厘清事情真相的情况。自此,“门”(mon)就被广泛运用了。 「门」的意义在于真相被扭曲、被模糊,但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强盗、武 士、武士的妻子或樵夫,都是软弱的人类,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弱点,就编造了天大的谎言使自己让外界看起来很伟大。
2008-02-24 9:08 pm
唉...查一查英文, 拉鏈門英文是Zippergate, 還有稱為伊朗門的irangate, 都是源自水門事件的watergate scandal. 和羅生門(Rashomon)的門(mon)完全沒關係. [門]來自[水門事件]的機會比[羅生門]大很多.

兩位答題者沒有小心查證, 我也選了不對的答案, 在此負評自己, 及向大家說聲抱歉.
2008-02-18 3:10 am
源自日本電影羅生門,

  羅生門在日本平安時代京都朱雀大道的南端,現在京都東寺有其舊址。日本大正時代﹝大正是日本嘉仁天皇的年號,西元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六年。﹞文壇的代表性人物芥川龍之介有一篇取材自《今昔物語》的短篇《羅生門》,故事就是發生在羅生門。這篇歷史性小說盡見芥川氏的風格。魯迅先生在《現代日本小說集》附錄「關於作者的說明」有云:「他想從含在這些材料裏的古人的生活當中,尋出與自己的心情能夠貼切的觸著的或物,因此那些古代的故事經他改作之後,都注進新的生命去,便與現代人生出干系來了。」其後,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以芥川氏的另一短篇《竹藪中》作藍本,配以芥川氏的《羅生門》中躲雨情節,改編拍攝成電影《羅生門》。電影由三船敏郎、森雅之和志村喬主演,榮獲威尼斯影展金師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西方世界接觸日本電影的重要作品。這部電影講述竹藪中的武士遇害事件,而樵夫、武士、武士之妻和強盜多襄丸的供詞皆有出入。此後不知真相的事件竟以羅生門稱之。

  《竹藪中》亦是取材自《今昔物語》的作品。在《今昔物語》中,武士之妻被凌辱後,解開被綁的武士,兩人繼續上路。芥川氏據此改編成武士遇害,樵夫、行腳僧、衙吏、老太婆、多襄丸、武士之妻和武士的敘述自說自話,給讀者思考的空間較大。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又與芥川氏的《竹藪中》略有出入。電影由樵夫、行腳僧和路人主導,故事連貫性較強,沒有提及老太婆的敘述,最後加插了樵夫的「真話」。電影「創造」的路人和樵夫的「真話」可為事件作解說。竹藪中的事件,每個人的謊言,路人一語道破:「大家都只顧自己的意願做人。人們總是不願記起對自己不利的事,凡對自己有利的就算是謊言亦當真。」假設樵夫最後的敘述是真話,再看看各人的謊言:多襄丸不願記起他和武士之戰是那麼狼狽,只聲稱他是在一場公平對決中打倒武士;武士之妻不願記起她曾經要求跟強盜走,只聲稱曾經為保名節而反抗和尋死;武士不願記起他如何敗在多襄丸手下,只聲稱因蒙受羞辱而自殺。

以後但凡引起廣泛議論的事件都用XX門來形容

2008-02-18 09:14:06 補充:
水門(Watergate)發生時間較後


收錄日期: 2021-04-23 19:56: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7000051KK035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