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心理學上有部份聲音指出,人是大自然中唯一有後悔的心理表現之動物;
此論據的基礎雖然未必穩當,但不失有可圈可點之處;
若退一步來說,人可能是耗用最多時間於後悔中的動物,反而更具有深思的價值;
「悔咎感」是「HEQ心理學」上的大忌,而初階戒條的精要,亦是儘量避免有「悔咎感」的產生;
縱觀其產生的負面因素,除了影響判斷力之餘,並會將人的鬥心不適當地放大或縮小,此或多或少與行動的過早與太後有循環不息的關繫;
至於「悔咎感」則是泛指「罪咎感」、「挫敗感」、「後悔」……等,此點看似字淺言深,皆因「罪咎感」、「挫敗感」、「後悔」等,往往都是事後才發生,亦是因應結果來厘定,故理應是防不勝防;但「HEQ心理學」上涉於「罪咎感」的精要,只有八個字,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相關的處理方法亦是簡單直接;
無論是久經沙場或是初臨戰陣,或多或少都有臨陣應變的策略,以及警惕自己的戒條;
雖說「經一事,長一智」,策略及戒條會不時修訂,但在部署出擊的關鍵時刻,腦海中必然會有所計算;
故只要當其時因應過往經驗或認知的知識且已確定為「不可為之」的事項,則必定是不可為之,否則,「悔咎感」便會如影隨形;
「不可為之」的定義是因人而異,故沒有統一的標準;
但只要是與本身奉行的教條相反的事項,就應歸入「不可為之」的事項;
誠然,人性的弱點就是往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因此,HEQ研究小組套用了「HEQm可改變我一生」一書中,「精神狀態」健康與否的5項先決條件:
「知道與否,本身正在做什麼?」、
「知道與否,己身行為是否歸入已被標籤的異常類別?」、
「即使是知道己身行為是歸入已被標籤的異常類別,但是否認同相關行為是真的異常?」、
「即使是認同己身行為真的是異常,但是否有能力停止?」、
「即使是有能力停止己身亦認定屬異常的行為,但是否仍不想停止?」
修改成:
「知道與否,本身正在做什麼?」、
「知道與否,己身行為是否歸入「不可為之」的類別?」、
「即使是知道己身行為是歸入「不可為之」的類別,但是否認同相關行為是真的「不可為之」?」、
「即使是認同己身行為真的是「不可為之」,但是否有能力停止?」、
「即使是有能力停止己身亦認定屬「不可為之」的行為,但是否仍不想停止?」
作為臨陣應變時,杜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發生的防線;
如果好想改善做事太衝動或常後悔;在每次處理事情之前,認認真真問自己5個問題就夠了:
我相信很適用.
HEQ &HEQm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