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名稱(中、英) , (名字來歷) 、家族

2008-02-16 11:25 pm
名稱(中、英) , (名字來歷) 、家族
圖片
音域最高及最低音 (用五線譜表示)
樂器結構 樂器於管弦樂團裡的位置 (用圖表示)
樂曲介紹
背頁:資料來源

回答 (2)

2008-02-18 11:33 pm
✔ 最佳答案
豎琴(Harp)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e/Harp.png/200px-Harp.png

提起竖琴,就会令人联想起在爱琴海边的女神。
而竖琴手端坐琴前,双手抚琴如行云流水般飞舞波动琴弦时,起形态姿势之优美,确如落在凡间的精灵。
竖琴有不同的分类,会根据国家和地域的差别在结构上有所差异。
爱尔兰竖琴又称凯尔特竖琴,它有一个三角形的外框, 约90厘米高,55厘米宽,没有踏板,
不同长度的琴弦发出的音符也不相同,并且音色优美清亮,宛如水珠落盘。
演奏者通过手指对琴弦的挤压来改变琴弦的固有音符,而传统的爱尔兰竖琴是用手指甲演奏的。
传说假如一个演奏者的演奏使听者感到苦恼,他的指甲就会断裂。
爱尔兰竖琴的音域很宽,泛音表现同样出色,
这就使爱尔兰竖琴在演奏时犹如瀑布飞流直下,流畅而又疾缓分明。
再加上它独特的清音,竖琴对于爱尔兰民乐特点的最终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风笛与竖琴一旦合作,乐曲对曲意的表达便更为丰富,
能够充沛地表达各种情绪,在优美的基调上引起听众的共鸣。
音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a/Range_harp.png/130px-Range_harp.png







相關樂器


里拉琴、箜篌

豎琴,是一種大型撥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的重要樂器之一。豎琴可作獨奏、重奏和合奏,屬多功能的複音樂器。其流傳地區甚廣,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區亦有出現豎琴類的樂器。豎琴在古埃及稱為貝尼琴,古希臘和古羅馬稱為里拉琴,中國稱之為箜篌,不過箜篌在結構上已與豎琴(狹義)大不相同了,箜篌有兩排弦,且可輪音等技巧,這是豎琴(狹義)所辦不到的。


沿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1/Maler_der_Grabkammer_des_Nacht_004.jpg/200px-Maler_der_Grabkammer_des_Nacht_004.jpg


豎琴出現在古埃及的壁畫
原始的小豎琴來源已很難追溯考究,普遍認為其靈感從弓演變而來。其起源時間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的古地中海地區和中東地區。古埃及視之為神聖的樂器,用於宗教儀式。後來此古老樂器傳入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區。《聖經》亦有記載大衛王彈奏豎琴。而歐洲,豎琴最早出現在愛爾蘭。無論如何,豎琴在大約一千年前已有相當程度的流行。
中世紀時,遊吟詩人已使用稱為巴地克的豎琴,使其風行整個歐洲。不過直到17世紀的歐洲,豎琴仍未發展完全。1720年,德國的霍布如克(Jacob Hochbrucker)設計了裝置了五個踏板的豎琴,以踏板控制弦鉤。1810年,法國鋼琴製造家艾拉爾德(Sébastien Érard)發明了現代化的踏板豎琴。其後在1897年,另一法國人亦發明半音豎琴。豎琴在法國得以被推廣,更成為管弦樂的撥弦樂器之一。在豎琴音樂大賽方面,法國是第一個舉辦豎琴音樂大賽的國家,而第一個舉辦世界音樂豎琴大賽的國家是以色列。
音調與奏法
早期豎琴只是按自然音階排列方式的少數弦,所能彈奏的調性有限。踏板豎琴可以彈奏所有的升降音,其7個踏板使豎琴可變換為任何調的自然音階。結合等音原理,豎琴的自然音階七弦可變成各種由四個音結合的七和弦。
豎琴演奏要雙手並用,但不用小指。豎琴的音色與鋼琴相似,不過比較輕柔飄逸。豎琴有幾種特殊的奏法,分別是:

泛音:使音色清澈透明,比原音高八度
滑音:使音色發揮獨特的和聲效果
濁音:使音色鏗鏘有力

經典作品

莫扎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
格利埃爾和欣德米特《豎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花之圓舞曲》序奏
乐队编制表

圖片參考:http://www.xsk.org.cn/UploadFiles/200612716513580.gif

參考: 多個網站
2008-02-16 11:43 pm
豎琴,是一種大型撥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的重要樂器之一。豎琴可作獨奏、重奏和合奏,屬多功能的複音樂器。其流傳地區甚廣,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區亦有出現豎琴類的樂器。豎琴在古埃及稱為貝尼琴,古希臘和古羅馬稱為裡拉琴,中國稱之為箜篌,不過箜篌在結構上已與豎琴(狹義)大不相同了,箜篌有兩排弦,且可輪音等技巧,這是豎琴(狹義)所辦不到的。

目錄 [隱藏]
1 沿革
2 種類
3 音調與奏法
4 經典作品
5 其他用途
6 參考來源
7 外部連結



[編輯] 沿革

豎琴出現在古埃及的壁畫原始的小豎琴來源已很難追溯考究,普遍認為其靈感從弓演變而來。其起源時間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的古地中海地區和中東地區。古埃及視之為神聖的樂器,用於宗教儀式。後來此古老樂器傳入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區。《聖經》亦有記載大衛王彈奏豎琴。而歐洲,豎琴最早出現在愛爾蘭。無論如何,豎琴在大約一千年前已有相當程度的流行。

中世紀時,遊吟詩人已使用稱為巴地克的豎琴,使其風行整個歐洲。不過直到17世紀的歐洲,豎琴仍未發展完全。1720年,德國的霍布如克(Jacob Hochbrucker)設計了裝置了五個踏板的豎琴,以踏板控制弦鉤。1810年,法國鋼琴製造家艾拉爾德(Sébastien Érard)發明瞭現代化的踏板豎琴。其後在1897年,另一法國人亦發明半音豎琴。豎琴在法國得以被推廣,更成為管弦樂的撥弦樂器之一。在豎琴音樂大賽方面,法國是第一個舉辦豎琴音樂大賽的國家,而第一個舉辦世界音樂豎琴大賽的國家是以色列。


[編輯] 種類
豎琴形狀大致呈三角框形弓狀,早期豎琴只有按自然音階排列方式的少數弦。其後,弦數增加,亦設共鳴箱,外形線條變得華麗優美。豎琴的弦一端與琴體(共鳴箱)以一定角度立交連接。現其種類大致可分為:

拉丁式:最原始豎琴,無法轉變調性。
愛爾蘭式:種類款式最多,可用手改變調性。
踏板式:47條不同長度的弦由橫樑拉到共鳴板,使用腳改變調性。

[編輯] 音調與奏法
早期豎琴只是按自然音階排列方式的少數弦,所能彈奏的調性有限。踏板豎琴可以彈奏所有的升降音,其7個踏板使豎琴可變換為任何調的自然音階。結合等音原理,豎琴的自然音階七弦可變成各種由四個音結合的七和弦。

豎琴演奏要雙手並用,但不用小指。豎琴的音色與鋼琴相似,不過比較輕柔飄逸。豎琴有幾種特殊的奏法,分別是:

泛音:使音色清澈透明,比原音高八度
滑音:使音色發揮獨特的和聲效果
濁音:使音色鏗鏘有力

[編輯] 經典作品
莫扎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
格利埃爾和欣德米特《豎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花之圓舞曲》序奏

[編輯] 其他用途

愛爾蘭共和國印章。豎琴在愛爾蘭地區在17世紀開始被用於政治之上,主要用於識別愛爾蘭地區。在1922年愛爾蘭獨立後,被用於國家的紋章以及愛爾蘭總統的印章。


收錄日期: 2021-04-19 00:30: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6000051KK023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