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白族的資料(不過要中文字)

2008-02-16 9:39 pm
要(衣.食.住.節日)請幫下我!!!!謝謝!!!

回答 (2)

2008-02-16 9:49 pm
✔ 最佳答案





白族






人口:



2000年:185.8萬




聚居地



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蘭坪、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 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佈。




語言文字



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宗教信仰



佛教 本主教 伊斯蘭教




族群分支



民家人,拉瑪人,勒墨人



白族,自稱 Baipho(IPA pɛ42 xo44,意為白人)、Baipzix(pɛ42 ʦɿ33 白子)或baip ngvp zix ho(IPA pɛ42 ŋv42 ʦɿ33 xo44 說白語的人),英語 Bai(舊稱Pai,Minchia(民家))是中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少數民族,歷史上是大理國人的後裔。白族曾經是雲南歷史上最大的民族。唐宋元時期雲南歷史上一度曾經出現過「白族化」過程。現代90%的白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部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蘭坪、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等地亦有分佈。白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雲南以外的白族都是從雲南遷移過去的。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白族人口數為1858063。

族源


土著說

認為白族自古以來就是本土產生的土著民族。論據在於民族語言部分特徵、民間故事比較、歷史出土文物和其他史詩。

外來說

認為白族人是早期入滇漢人土著化形成的族群。論據包括:白語中漢語成分多於藏緬語成分,很多白族人聲稱祖上是流落發配到雲南的漢人。經典的說法是祖先是從南京應天府柳樹灣遷徙來的。
白族人中確有部分同化的漢人。

支系和分佈

在雲南的白族人中,分佈在大理州的白族人大多數為民家人,社會發展程度與雲南漢人無異,人數也最多; 分佈在怒江州瀾滄江兩岸的白族人稱為拉瑪人(又稱那馬人),約6萬人; 分佈在怒江州怒江兩岸的白族人稱為勒墨人,社會發展程度最低。 由於語言和習俗方面的差異,民家人和其他支系之間相互的族群認同程度比較低。拉瑪人、勒墨人認為他們自己是正宗的白族,而民家人是「漢白人」,不是正宗的白族人。 [1]

雲南以外的白族都屬於民家人。

貴州的白族有18萬左右人口(2000年),自稱「民家」,漢族稱其為「七姓民」,主要分佈在畢節地區威寧縣,據認為是公元1090年大理時代駐扎邊境白子軍人的後裔。貴州白族遲至1940年代還在大量使用白語,但解放後至今已經無人使用白語。貴州白族的民族身份於1982年獲得政府承認。



湖南桑植有白族人口11,4516人(1990年),自稱「白尼」,是700多年前由雲南遷移過去的,1258年蒙古軍滅了大理後,準備包抄攻打南宋。經過長途跋涉與戰爭後蒙軍兵源不足,於是在年在當地征白族兵,史稱「寸白軍」。1261年戰爭結束後寸白軍被遣返雲南,有部分白族軍人在這個過程中流散到洞庭湖沿岸。其中有姓谷、鐘、王、熊和李的幾個白族兵經江西最後流落到桑植,並定居下來,其後代繁衍至今。這些後裔一直到1984年才被識別為白族。湖南白族已經不再使用白語,但其語言里保留了少量的白語詞彙。 [2] [3]

此外,四川南部有少量白族村寨。另,內蒙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站人」也是白族後裔,系清朝時從雲南征兵(1682年)過去戍邊的滇籍白族兵後裔。

語文
白族有自己的語言白語。大約124萬居民操本族語言(占民族人口總數約68%),通用漢語文。 [4]

語言

白語介乎藏緬語及漢語之間,一般將其歸類入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但由於其基本詞語大都是漢語借詞,所以有學者認為白語其實並非彝語的分支,而應該是漢語的分支。另外,亦有少數西方學者根據基本語序的類似認為白語與緬甸的克倫族的克倫語很相近。白語詞存在從漢語借用以及同源兩方面的造成的相似性。很多基本詞都被漢語所替換,所以造成譜系分類學上的困難(詳見白語)。

文字

白族在歷史上曾經仿造漢字創製過方塊白文,並用方塊白文編撰過大量的書籍。雲南歷史上著名的史書《白古通記》原本即用白文寫成,後經元代李元陽翻譯為漢文流傳至今。元末明初傅友德、沐英在雲南對白族文化實行殘酷的文化滅絕政策,焚毀了所有官方和民間的藏書,以致於後世無法系統了解當時的歷史和文字系統。從此白文基本上滅絕。流傳於民間的白曲歌譜尚用漢字白讀的方法來記錄白語唱詞,但是因為缺乏系統性和統一性而不能流傳到其他領域。

1955年參照漢語拼音方案發明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白文。經過1992年的修訂現在基本已經成形[5] 。白文書籍在部分地區流傳,但由於許多白族知識分子的民族意識淡漠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

習俗

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家人習俗跟傳統漢族大致相同。文化上受儒教和佛教影響較深。尊重知識,重視教育;尊老尊師愛幼。民家人的土著宗教是本主教。 怒江、瀾滄江地區的白族勒墨人和拉瑪人因為與世隔絕,保留了更多古白族的原始信仰。拉瑪人已經能區分神和鬼 ,而勒墨人神、鬼不分,崇拜天鬼(勒墨白語 hinl zip ded)。部分地區有為死者念指路徑的做法。有宗族家支(分虎氏族,雞氏族,木氏族)的概念。受原始宗教影響較多而受儒教、佛教影響很小。1949年解放前勒墨人尚有土司階層,蓄養奴隸,但規模不大,奴隸的待遇也比較好。

節日


三月街
繞三靈
石寶山歌會
火把節
白族入贅婚俗

白族婚姻中有入贅的婚俗,入贅的男子不僅在社會上享有同不入贅的男子一樣的地位,而且還受到鄰里鄉親,女方家成員、親友的尊重,並享有繼承女方家財產的權利和贍養女方父母、照管年幼弟妹直到他們成長成人的責任,人們把這種人贅俗叫「上門」。有的白族人家還有意把兒子「嫁」出去,討姑爺進門,故民間還有「打發兒子招姑爺」的俗話。男女在戀愛關係確定後,如果男子願意到女方家上門,在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後,定婚時,女方家把男子及男方家長輩親友數人邀請到家,由女方家在宴請賓客時,長輩要當著眾親友的面為他改姓。從此他就隨妻姓,不再使用原來的姓氏名字,並按女方家在家的排行定男子的排行。自此之後,男子結婚後在女方家成了一員,同輩人之間只能互相稱兄弟,禁忌把人贅的男子稱為「姐夫」、「妹夫」或「姑爺」。

入贅婚姻的子女的姓氏,由於父親改姓,所以子女的姓氏繼承父姓,表面上看是子女隨母姓,實質上是隨父姓,這是由入贅男子地位較高而決定的。而在親戚稱謂上,母系(父親的後姓)為族內,父系(父親的原姓)為族外,故與正常的相反

取名


乳名
搶名、討名
學名
飲食


主食為大米。喜愛辣椒、山葵等辣味。有養牛和養山羊的傳統、利用牛奶,羊奶生產黃油和類似乳酪的食品乳扇和乳餅。有飲茶習俗、迎客時用三道茶(現代主要是開水沖綠茶一杯而已)。
文化藝術


建築
白族人擅長木雕.建築上使用很多木雕修飾。白族民居多以"三房一照壁"為格局,大戶人家則為"五房四天井"的格局。



白族歌曲分為「曲 kv 」和「調 dia」「腔」三類。曲類似於京劇,唱腔比較固定,缺乏變化,常用於對歌。調類似於民歌,唱詞和曲調因歌而異。最享有盛名的為《泥鰍調seit qiainl ngvl dia》,有曲母之稱。腔主要是由內地傳入的吹吹腔。無論曲還是調都喜歡用山花體格率,即「七七七五」式。白族傳統上喜歡用曲對歌。劍川有著名的一年一度的"石寶山歌會",歌會起源於南詔時期(相當於唐朝)。白族對歌都是即興的表演,遵從格率,但不適合流傳。也不容易通俗化。相比於曲,調比較容易流行。


音樂
白族音樂比較發達,與宗教聯繫密切,並受中原傳統影響很深。


舞蹈
白語稱「跳舞」為dap go [IPA tɑ42 ko44],白族民家人的舞蹈形式並不豐富。著名的有"霸王鞭",是一種帶娛樂性質的集體群舞,不適合舞臺表演。白族拉瑪人的代表性歌舞稱為「開益」kaix niif[IPA kʰɛ33 ȵi35]。勒墨人喜歡跳舞,每逢節日則跳舞狂歡數日。

1949年前


大理:高度發達的封建社會,中心地帶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喜洲當年有很多著名的商會和國際馬幫貿易組織。
碧江: 處在帶有奴隸社會性質的土司統治狀態;土司自己家裡擁有奴隸。社會發展低下。
其他:普通的封建社會。
1949年後
與雲南漢區發展程度大抵相同。
知名人物

古代

段思平
張樂求進



近代

學者趙藩
學者趙式銘
著名土匪張結寶



現代

舞蹈家 楊麗萍
舞蹈家 楊雲濤
醫學家 張麗珠
航空太空專家 王希季
語言學家 徐琳
語言學家 趙衍蓀
軍事家 周保中
2008-02-16 9:57 pm



白族


















圖片參考: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4/21/xinsimple_00204022216433871284538.jpg



白族传统舞蹈“三道茶”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人口159.48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自治州大理已发展成为滇西重要的轻工业城市。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礼仪主要有: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圖片參考: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4/21/xinsimple_4920402221648870905439.jpg



大理古城城门 1956年11月22日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日常食俗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白族日常饮食品种丰富,为改变口味,经常变换花样。如:粑粑、饵块、汤圆等。因鲜菜常年不断,每餐都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如用海菜花的叶、茎做成的海菜豆腐汤,用海菜花的茎杆、花蕾炒火腿、肉丝或腌制成咸菜。白族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鮓、吹肝(鲜肝灌入佐料,经风干即成)、饭肠(将糯米填入肠煮熟即成)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白族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并善于加工乳制品。业水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如:活水煮活鱼、砂锅鱼、粉蒸鱼、梅干酸辣鱼、螺豆腐(田螺汁用开水氽后即凝固,沥干水即成)等,还有漾濞的爬砂虫做成的“土海参”。白族就餐很讲礼仪,进餐时长辈要上坐,晚辈依次在两旁或对面落坐,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

圖片參考: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4/21/xinsrc_0320402221652037720040.jpg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山区的白族日常灶具也很独特,一般是用4根70厘米高木柱支撑的平台,中间留有一个洞,台面为1.5米见方,上面铺砌青砖或石板,覆盖一层土,支上一个铁三角架,可吊锅等,台下烧火,火苗通过洞,加热吊在三角架上的食物,灶上方吊有一排竹篾笆,上面用木板铺上作为烘烤食物用。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如:藕有眼寓意开窍通畅;蒜苗白语意“顺”寓意万事通顺;烧鱼寓意富富有余等。大年初一早晨要煮汤圆,有的做面条,都寓意团圆、和顺、益寿等美好的祝愿。从初一到初五,每天吃什么都有一定的规范。居住在碧江的白族,过年的方式与其他地区不同,在碧江的白族把一年分成十三个月,年节则在13月的下旬属猪或属蛇日进行。除夕晚全家都要先祭树神,而后全村要一起聚餐。在其他一些节日里,除要杀猪或宰羊置办酒席外,还要有应时的食品。如三月街要有各种蒸糕、凉粉;清明节要凉拌什锦;端午节包粽子,喝雄黄酒;栽秧会吃栽秧肉、炒蚕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秋节吃白饼、酥饼;尝新节吃掺新米饭等。
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馔肴祭奠,其中有千张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脍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备,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尤其凤鱼狮象四道菜形象逼真,其中的象是用煮熟的猪肚做象身,用一段猪肠做象头和鼻子,栩栩如生,极富观常价值。另外还有祭天、拜佛会等祭祀活动;但拜佛会的食品与其他祭祀活动的食品不同,需要吃斋、置办素席,所有的菜肴都用豆腐、凉粉、芋头、藕等制作成肉状菜肴。

圖片參考: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4/21/xinsrc_3020502131053074158075.gif
白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 白族人民烹饪技术高超,别具风味的食品很多。如:生皮,白族传统名菜,是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云南白族传统风味菜,用毛驴肉烧制而成。大面糕,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柳蒸猪头,白族传统名菜,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
婚俗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收錄日期: 2021-04-25 19:54: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6000051KK018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