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形狀 是 球形 還是 碟形﹖黑洞是否星球﹖地深吸力大得可以吸光的星球﹖

2008-02-16 10:53 am
黑洞的形狀 是 球形 還是 碟形﹖黑洞是否星球﹖地深吸力大得可以吸光的星球﹖
更新1:

黑洞是否 星球(恆星)﹖

更新2:

黑洞的形狀 是 球形 還是 碟形﹖

回答 (1)

2008-02-16 3:27 pm
✔ 最佳答案

黑洞(Black hole)是根據現代的物理理論和天文學理論,所預言的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天體區域。
至於它的形狀,你可以根據黑洞的的自身特點來判別,當黑洞還是一顆恒星時,它坍縮的最大力是在中心,因為中心所承受的力是最大的,依次向外展開,所以黑洞的形狀很可能是一個呈漏斗裝的天體。但是黑洞之所以會呈現出漏斗是因為它的主體,也就是本身物質,它因為本身的大品質小體積而產生出強大的引力使得時空扭曲,所以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漏斗。

黑洞其實也是個星球(類似星球),只不過它的密度非常非常大, 靠近它的物體都被它的引力所約束(就好像人在地球上沒有飛走一樣),不管用多大的速度都無法脫離。對於地球來說,以第二宇宙速度(11.2km/s)來飛行就可以逃離地球,但是對於黑洞來說,它的第三宇宙速度之大,竟然超越了光速,所以連光都跑不出來,於是射進去的光沒有反射回來,我們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東西,只是黑色一片。

歷史上,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曾預言:“一個密度如 250 個太陽,而直徑為地球的發光恒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由於這個原因,宇宙中最大的發光天體,卻不會被我們看見”。
黑洞是由一個品質相當大的天體,在核能耗盡死亡後發生引力塌縮後形成。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理,由於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過大,連光也逃逸不出來,故名黑洞。
在此區域內的萬有引力非常強大,任何物質都不可能從此區域內逃逸出去,甚至光線都被它強大的引力拉回,因此黑洞本身不會發光,不能用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到,事實上也沒有人知道黑洞是什麼樣子,但天文學家可藉觀察黑洞周圍物質被吸引時的情況,找出黑洞位置。
尺寸和品質
黑洞是由大約大於太陽品質的3.2倍的天體發生引力坍塌後形成的(小於1.4個太陽品質的恒星,會變成白矮星)。天文學的觀測表明,在很多星系的中心,包括銀河系,都存在超過太陽品質上億倍的超大品質黑洞。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是可以預測的。他們發生於史瓦茲度量。這是由卡爾•史瓦茲乍得於1915年發現的愛因斯坦方程的最簡單解。
根據史瓦茲解,如果一個重力天體的半徑小於一個特定值,天體將會發生坍塌,這個半徑就叫做史瓦茲乍得半徑。在這個半徑以下的天體,其中的時空嚴重彎曲,從而使其發射的所有射線,無論是來自什麼方向的,都將被吸引入這個天體的中心。因為相對論指出任何物質都不可能超越光速,在史瓦茲半徑以下的天體的任何物質,包括重力天體的組成物質——都將塌陷於中心部分。一個有理論上無限密度組成的點組成重力奇點(gravitational singularity)。由於在史瓦茲半徑內連光線都不能逃出黑洞,所以一個典型的黑洞確實是“黑”的。
史瓦茲半徑由下麵式子給出:

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天體的品質,c是光速。對於一個與地球品質相等的天體,其史瓦茲半徑僅有9毫米。
特性
目前公認的理論認為,黑洞只有三個物理量有意義:品質、電荷、角動量。也就是說:對於一個黑洞,一旦這三個物理量確定下來了,這個黑洞的特性也就唯一確定了,這稱為黑洞的無毛定理,或稱作黑洞的唯一性定理。
分類
黑洞分類:
1 超巨品質黑洞
o 到目前為止可以在所有已知星系中心發現其蹤跡。
o 品質據說是太陽的數百萬至十數億倍。
2 小品質黑洞
o 品質為太陽品質的10至20倍,即超新星爆炸以後所留下的核心品質是太陽的 3 ~ 15 倍就會形成黑洞。
o 理論預測,當品質為太陽的 40 倍以上,可不經超新星爆炸過程而形成黑洞。
3 中型黑洞
o 推論是由小品質黑洞合併形成,最後則變成超巨品質黑洞
o 中型黑洞是否真實存在仍然必需存疑。
微黑洞
微黑洞是理論預言的一類黑洞,目前尚無證據支持微黑洞的存在。它們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初期,品質非常小,根據霍金的理論,黑洞品質越小,“蒸發”越快。因此如果存在微黑洞,那麼它們現在一定已經蒸發殆盡了。
否認黑洞存在的一些觀點
1 量子力學方面的反駁:黑洞中心的奇點具有量子不穩定性,所以整個黑洞不可能穩定存在。
2 目前發現的黑洞是一些暗能量星:美國加利福尼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天體物理學家喬治·錢普拉因等認為,目前發現的黑洞是一些暗能量星,真正意義上的黑洞是不存在的。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35: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6000051KK004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