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and天主教有咩分別

2008-02-16 4:36 am
基督教and天主教有咩分別

回答 (4)

2008-02-19 1:58 am
✔ 最佳答案
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八日,教皇庇尤第九世(PIUS IX)正坐在自己的宝座上,头上戴着镶满钻石的三重金冠冕,身上穿着用丝和绸缎织成,红白双色的祭袍。两旁排列的红衣主教和大主教,长达五百多呎,这座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济满多达五万之众。经过几分钟严肃的静默之后,一位红衣主教穿着紫的祭袍,离开自己的坐位,走到教皇面前跪下大声说:

 “圣父啊!请告诉我们,我们是否应该相信,我们的神母,圣女贞的马利亚在母胎中被孕育之时是无原罪成孕的?”

  教皇回答说:“我不知道;让我们来求求圣灵的启示吧!”

  那位红衣主教倒退回到自己的坐位上,于是教皇和无数的群众都跪下,然后诗班就用和谐而低沉的声音唱着说:“VENI CREATOR SPIRITUS.”(拉丁文,意即:请来,创造者、圣灵。

当诗班唱到最后一个音时,原先那位红衣主教又离开自己的座位,前来跪在教皇面前,说:“圣父啊!请告诉我们,我们是否应该相信,我们的神母,圣女贞的马利亚母胎中被孕育之时是无原罪成孕的?”

接着教皇又说:“我不知道,让我们来求求圣灵的启示吧!”

全体又唱着:“VENI CREATOR SPIRITUS.”

然后大家的眼睛又再望着那位红衣主教第三次来到教皇的宝座前跪下,说:“圣父啊!请告诉我们,我们是否应该相信,我们的神母,圣女贞的马利亚母胎中被孕育之时是无原罪成孕的?”

  这时,教皇的样子好像突然听到从天主而来的启示似的,站起来用严肃的声音回答说:

  “对了!我们必须相信,童贞女马利亚在她母亲怀胎时,是无原罪成孕的....凡不信这教义的人都要灭亡!”

然后,教皇与群众大声合唱着一首拉丁祷文赞美诗“TE DEUM”;全罗马城三百间教堂的钟楼都一同鼓响了大钟;礼炮接着大呜。这样,这个滑稽可笑的仪式就完成了。凡不信马利亚在她母亲怀胎时,是无原罪成孕的,都不准上天堂。

http://www.cclw.net/book/qlksfz/htm/17.html


其他的玫瑰經,煉獄之說,教皇無誤論,任何人藉任何人宗教也能得救等,相信大抵也是由上述方式產生出來,假如煉獄不真的,天堂並不是每個所謂好人就能進入,大家又認為這些蒙在鼓裏的人是否永遠會在地獄之底呢?


令人驚異的預言—在它未發生之前必須看清﹗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4838938622789590937


聖經預言揭露:識別啟示錄十三章的第一隻獸!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6440206460986222861&hl=en




從前中世紀時天主教宗教合一勢力強大時,就不斷判其他教為異端,但當如今勢力不及以往時,就拉籠各宗教來個大合一運動,聖經上已經清楚列明 :加拉太書五章20節-21節「...異端...必不能承受神的國」,記住,這只是異端,並不是異教,異端即同樣信耶穌但曲解聖經的宗教,才被稱為異端,但結果聖經已清楚記載是滅亡,故你更可想像信錯假神的異教後果可是更可等嚴重,故此,天主教與異教聯合的大合一運動無疑是拉埋異教合一的同時,將異教的滅亡命運與自己一起陪葬的道理吧!試想,你可曾有在耶穌時代何曾會有門徒拜瑪利亞,信有煉獄,讀玫瑰經等道理,若有,為何十二門徒中包括你們所尊崇的第一任教皇彼得所親寫的四福音又為何沒有絲毫記載呢! 又為何只是記載在"次經"呢!





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 274-337 A.D.)原為太陽神紇留斯(Helios)的信徒,其母海倫(Helena)為一虔誠基督徒。戴克理先皇帝退休後,羅馬陷入了混亂的內戰之中。根據優西比烏教會史的記載,君士坦丁在與馬克森狄大戰前的中午(312 A.D.),看見了一個燃燒的十字架,上面寫著:「在這記號裏得勝」。第二天,君士坦丁以十字架作為軍隊的標幟(即十字軍),在穆勒威橋(mulvian)大敗馬克森狄,成為羅馬帝國西面霸主。次年,他頒布米蘭詔書(Edict of Milan),給予基督徒更大的信仰自由,並發還在逼迫時期強迫充公的財產,停止其統治境內對基督徒的限制與逼迫。主後324年,君士坦丁一統天下,便公開支持基督教,並在次年發出通諭,勸告臣民信奉基督教。直至今日,神學家與歷史學家仍對君士坦丁悔改的動機常有爭辯。一方認為君士坦丁之所以擁護基督教,是為了其政治上的目的。另一方則相信,君士坦丁在其母海倫,以及穆勒威橋一役的影響下,有其信仰上的轉變與歸信。
因著基督教國教化,漸漸地,異教的信仰與風俗也一併進入了教會生活。這些異教的節期、邪惡的教訓,如同馬太福音所說,婦人所藏的麵酵,至終使全團發酵而腐敗。君氏在信主之前原是太陽教徒,信主之後,將每週的第一日訂為「太陽日」(Sunday),並將12月25日的太陽壽誕,混淆成為「聖誕節」。。而對聖人的崇拜、聖人遺物的迷信、以及外在的宗教儀式,漸漸使信徒失去原有的信仰與敬虔生活,這就是天主教的形成

加拉太書五章20節-21節「...異端...必不能承受神的國」,所以要謹慎判別誰是異端,避免錯信而得救無望.

天主教重要年事表

336年:聖誕節始於此年,但日期尚未統一,到了353年,里比亞主教才首次訂為12月25日       
431年:以弗所會議後,開始崇拜馬利亞
593年:教會中開始有煉獄的道理
787年:第二次尼西亞會議:批準對偶像與信徒遺物的敬拜及對死人的祈禱
788年:大肆崇拜馬利亞
819年:開始守聖母升天節(8月15日)
1074年:特如蘭會議(Trullian Synod)決定禁止神父結婚
1075年:強迫已結婚的神父和妻子離婚

從上表亦可看出天主教是人為地立規例,就如崇拜瑪利亞及信有煉獄等,並不是依照聖經(神的話語)而行,更何況聖經上加拉太書一章8節"...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


「宗教改革」是世人的稱呼,我們應當說「教會復原」。世人看我們是「宗教」,嚴格地說,我們是「召會」(教會):神從世界各國呼召出來的人,歸名下,成了「基督的教會」。基督教會本來不用「改革」,因為我們不是世界團體,我們是屬神,屬天的「召會」,從使徒行傳開始有教會以來,教會(按照聖經教導的)不用人為的改革。可惜的是,直到4、5世紀的時候,那些混進教會裡的人把持了教會,使教會慢慢地變了質,特別在主後509年,天主教掌了權,統治教會,造成中世紀的「黑暗時代」,長達1000年之久。後來有人起而反抗天主教(羅馬教),要把教會恢復到使徒時代的真面貌。這是「宗教改革」的由來。他們為了抗拒羅馬教、更正羅馬教、恢復基督教,所以又叫「抗羅教」 Protestants、「更正教」、「新教」。我們本不應說「改教」;我們只可以說「更正」。我們沒有改,而是天主教改了,我們只不過「更正」就是了。





天主教的來歷
主後3世紀末,教會組織受羅馬政治法律的影響,形成了羅馬大公教,後稱羅馬教,1054年才稱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稱「羅馬天主教」。羅馬大公教改變了古大公教的信仰和組織。
因此,天主教是從君士坦丁以後才興起,正式成立天主教是以大格理高裡當教皇開始(590年)。換言之,主後590年以前是沒有天主教的。以前都是稱為「基督教」。

可看天主教的來源:
http://www.chick.com/zh/b5/reading/tracts/1366/1366_01.asp

(看"天主教原委"及"基督教與天主教可否合一摘錄---從聖經看天主教的錯謬"一篇)
http://infoshare.icedsolo.com/article.php?cat=ureligion

我為何離開天主教(祈理魁Chiniquy天主教神父自白)
http://cclw.net/withess/5-10/wwhlktzj.htm

给罗马天主教世界
http://goodnews.my100megs.com/p128.htm

獸的攻勢
http://myweb.hinet.net/home4/ttchurch/end/duduman/09.htm


請看第四個見證
http://www.spiritlessons.com/Documents/7_Jovenes/Chinese_Traditional_Heaven_7_Columbian_Youths.htm

大淫婦的正解
http://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glb.php?GLID=01902



天主教又名羅馬天主教,原因是由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時才開始,斷不如如天主教徒所言的是由宗徒所流傳下來
2008-02-16 8:46 am
其實耶穌並沒有創立任何教派,在他死後,他的門徒才創立了基督教,繼續宣揚耶穌的道理。公元三世紀末,古羅馬帝皇君士坦丁承認基督教,並以主教的地位自居,立基督教為國教,教會組織從此受羅馬政治法律的影響,形成了羅馬大公教,後稱羅馬教、天主教。從此天主教開始壯大,由於信徒的不斷捐獻,包括土地和財富,令天主教的勢力不住擴大,大到連很多國家亦受其操控,教會就是法律。這時候,教內的高層和教士們開始變質,他們沉溺於享樂,排除異己,事事以金錢掛帥。由於要擴建聖彼德大教堂關係,引致教庫空虛,於是教會推出贖罪卷賺錢,即是話不論任何人犯了任何罪,只要捐錢買贖罪卷,教會就會赦免他們的罪行。由於天主教高層的所作所為令到很多人齒冷,於1517年,一個德國傳教士馬丁路德終於站起來帶頭反對天主教,他們相繼脫離教會,成立各宗派—「新教」,其中一個就是基督教,其實那不是甚麼新教,而是復原教會,即是回復最初期時的基督教會,這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由來。
2008-02-16 8:23 am
新教在宗教改革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而天主教則相對地走上另一條路。以下簡單地總結天主教和基督教在神學理論上不同的地方。

權威

天特會議決定教會權威的基礎﹐天主教的權威來自聖經﹐但天主教聖經與新教聖經書目不同。馬丁路德把次經從正典中刪除﹐因為次經支持他反對的律法立義。馬丁路德還想刪除更多的經書﹐例如以斯帖記(Book of Esther)。除了聖經外﹐教會的傳統也有同樣的權威。教會傳統的內容沒有明文規定﹐基本上等同教庭日常運作的決策﹐教宗理論上可以任意解釋教會傳統﹐ 不過實際上當然不可以與歷代教會的文獻記錄差異太大。拉丁文武加大通行本聖經才是聖經的最終權威 ﹐天主教並不接受其他聖經譯本。教庭有解釋聖經的權威﹐ 最終的解釋權在教宗一個人手上。在新教中沒有任何人獨佔解釋聖經的權威﹐於是他們為著不同的神學觀點永無止境地爭論不休。



天特會議認為罪是人的墮落﹐但不是新教認為的完全墮落。罪只是令人減少自由﹐人沒有完全失去自由。天主教認為原罪並不是罪﹐只是人類會犯罪的傾向。新教認為不信就是有罪﹐天主教則認為違背神的律法才有罪。新教認為罪是遠離神的結果﹐天主教認為們罪的結果是遠離神。新教罪的包伏很重﹐要完全信服神才會沒有罪。天主教的罪則是可以悔懺免赦的行為﹐所以教徒在活得比較輕鬆開心。

稱義

新教簡單地認為因信稱義﹐天主教稱義的觀念則複雜很多﹐保留Thomas神學的傳統。稱義是神的恩典﹐恩典的內容一面是信﹐另一面則是望和愛。信並不是稱義的唯一條件﹐因為一個信了的人可以犯罪而暫時失去稱義。其實天主教和不少新教徒也誤解了因信稱義的意思﹐他們認為因信稱義是只要人信了就可以強迫神赦免人的罪﹐得到救恩是信的必然結果。因信稱義中的信﹐與天主教的信不同。天主教的信是指知識上和道德上的行為﹐新教的信則是指人不可抗拒神的恩典。

聖事

新教只有兩件聖事﹐天主教有七作聖事﹐但聖事數目不是重點﹐而是兩者對聖事的本質不同理解。天主教認為聖事的神聖力量具客觀性﹐聖事的救贖功效與人的信仰思想無關﹐領取聖事己有聖靈的實質工作。新教則著重人與神的關係﹐若人不信神則聖事沒有任何意義。天主教保留化體論﹐認為耶穌真實的臨在聖體和聖酒中﹐新教則認餅和酒只有象徵意義。這點的分別在參觀兩者的教堂最為明顯。新教的教堂在不舉行崇拜時﹐只是一座沒有特別的空屋。天主教的教堂因為長期供奉聖體﹐神真實地臨在教堂祭壇上﹐所以教堂無時無刻也是神聖莊嚴的地方。修和聖事是新教攻擊重點之一。修和聖事並不是神父寬恕罪人﹐而是神透過神父﹐亦只可以透過神父去寬恕罪人。天主教的信仰最重要是聖事﹐傳道反而其次﹐而整個神職架構也是為聖事而設立。

教宗無誤

在天特會議中對教宗的地位也有激列爭議﹐這個爭議持續了幾個世紀。一個說法是教宗為神的代理人﹐所以是主教團權力的根源。另一個說法是教宗是主教團的代表 ﹐宗教的權力最終來自主教團。在1870年教會宣告教宗無誤的教義﹐代表著教宗對主教團的勝利﹐從此教宗擁有超然的地位﹐在教會內沒有可能受到批評。行使教宗無誤必需付合特定的條件﹐只有使用ex cahtedra宣告才具有效力。教宗無誤在教會歷史上絕少使用﹐第一次亦是唯一次是1950年宣告聖母升天。(田立克在書中沒有說﹐不過我印象中記得聖母無玷也無誤宣告﹐應該再沒有第三條無誤宣告了。)
2008-02-16 4:51 am
基督教信基督(耶穌)天主教信天主(耶和華)一個係son,一個係dad;一個受害,一個創造world


收錄日期: 2021-04-14 20:06: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5000051KK037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