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勝古蹟

2008-02-16 4:02 am
中國名勝古蹟

回答 (4)

2008-02-16 4:11 am
✔ 最佳答案
絲綢之路溝通歐亞各個地區的文化,通過文化的交流,彼此支援,彼此貢獻。中國文明沿著絲綢之路西傳,就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中國文明西傳,媒介當然是絲綢之路,而具體的商旅、僧侶、使節、和親公主以至軍隊,都承擔著傳載的功能。中國文化的多種精萃都在西傳的隊伍之中,著名的如四大發明、絲綢、陶瓷,茶葉、藥品……等等。
  中國文明西傳,不僅豐富了西方世界的物質生活,如茶葉和藥品便有利於改善日常生活,至於四大發明的西傳則有力地推動了歐洲文明的進步,特別是印刷術和造紙術的西傳,使西方學術、教育從修道院中解放出來,令知識普及。
中國從西方獲取新的文化元素,雖然早在張騫出使西域以前已經開始,但畢竟是在張騫以後才掀起引進文化高潮的。西瓜以至帶有「西」字和「胡」字的種種物產多來自西域。精神文化方面,是指中國引進外來文化;這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化本身,比如引進佛教,實際上也為世界佛教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因為佛教在它的原產地曾經有過流失的歷史,正是由於中國的佛經翻譯活動,才保存了大量佛教的經典。至於西域來的藝術,不僅豐富了當時中國人的生活,而且也給納入中國文化中
絲綢之路是溝通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交通路線,這路線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各有重點,概括地說,絲綢之路可以分為綠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各條路線上,其交通發達狀況與人文環境如種族、戰爭等有關,而更重要的是自然環境的因素。自然界的沙漠、戈壁、海洋和高山都是障礙,而絲綢之路的暢通,首先就是要克服這些自然障礙。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是逐漸增長的,利用畜力(如駱駝和馬)可以繞過沙漠,穿越戈壁,通過山口到達目的地。所以絲綢之路最早發達的路線是綠洲之路、草原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至於海上絲綢之路要到中國的宋元以後(10世紀以後),造船業和航海業取得巨大的突破的情況下,才發達起來。因為航海的成本低而運載力強,並且與世界一體化的進程相聯繫,海上絲綢之路結果後來居上。 絲綢之路是一個歷史概念,但即使我們在現今的地圖上,沿著古老絲綢之路的路線行進,也會想起許多古老的民族和國度。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許多民族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如今已經渺無蹤跡。許多古國消失了,許多古代民族與其他民族融合之後喪失了原來的面貌,但它們在歷史上的世紀貢獻卻沒有消失。
  絲路上的各國與民族之間,雖然時有紛爭,但亦同時攜手建設了絲綢之路。正如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擅於長途旅行,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而定居的民族則善於經營農業,提供各類產品。他們都為絲綢之路作出了不同的貢獻。絲綢之路作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有無數的人從這條路上走過,然而多數人都沒有留下一絲一毫的痕跡。法顯和唐玄奘都曾經寫過:在茫茫戈壁上不辨方向的時候,只能沿著白骨行進──許多人悄無聲息地在這條道路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旅程,這些白骨就是明證。只有那些到達目的地的成功者,他們留下的記錄為千百年後的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是古代人類交往的點滴證明。
在現有的絲路行紀中,因為作者的差異,對於絲路所做的記錄也多有不同。佛教僧侶比較重視沿途的佛教狀況。使者則關心與各個政權打交道的情形,如北魏時的《宋雲行紀》。對於各自如何度過道路的艱難與危險,有的人記錄詳細,有的竟然毫不在意。多數行紀是個人的記錄,也有是應邀而作,如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就是在唐太宗的要求之下完成的。比較《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後者是玄奘自述、弟子記錄的,其中關於佛法靈驗之事明顯是前者不重視的。不過,總的傾向是明清時期的記載反而越發詳細,而年代較早的記錄,常常留下的只是斷簡殘篇,如唐代杜環的《經行記》。絲綢之路成為中國與西方世界溝通的橋梁,不僅豐富了彼此的物質生活,也擴大了彼此的眼界,提升了彼此的精神文化。人們在絲路初通時的興奮,對遙遠世界的嚮往,對絲綢之路帶來的種種具體感受,無不躍然紙上,譜寫了一篇篇絢麗的樂章。包括有大唐國威的表現,如王維《送平澹然判官》詩句:「須令外國使,知飲月氏頭」,反映唐初強大的國力使西域諸國畏服;有遠嫁異邦公主的哀歎,如《烏孫歌》:「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還故鄉。」有渴望立功者的心聲,如東漢馬援所說的:「男兒當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死於婦人女子手中耶!」有朋友分別時的惦念,如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名句:「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些佳作名句至今仍然令人深受感動。
  此外,亦不乏反映中原與邊疆文化交流盛況和記載邊疆景色的詩歌,對研究絲路歷史有重要意義。如唐代詩人岑參在《過磧》(即過戈壁沙漠)詩中說:「黃沙磧里客行迷,四望雲天直下低。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這首詩描繪出遼闊的戈壁大沙漠,天地相連,一望無際。在他的另一首詩《與獨孤漸道別》中亦有詩句:「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蕃王能漢語。」這裡「花門」指回鶻,「葉河」指碎葉河水,詩中指葉河的「蕃王」懂得漢語,反映唐代漢番文化交流的情景。
2008-02-16 4:30 am
北京故宮、遼寧瀋陽故宮、北京頤和園 、長城 、北京天壇、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山西平遙古城、河北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雲南麗江古城、江蘇蘇州古典園林、陝西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四川大足石刻、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甘肅敦煌莫高窟、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山西雲岡石窟、吉林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
四川九寨溝、四川黃龍、湖南武陵源 、雲南三江並流
山東泰山、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樂山大佛、福建武夷山
江西廬山
2008-02-16 4:24 am
這個網址http://yunol.stes.tc.edu.tw/07-158.htm
介紹了中國的27處世界遺產,我只節錄了10處我認為最著名的中國歷史名勝。

甘肅敦煌莫高窟
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 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 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 飛天4000餘身, 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 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

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 距西安36公里, 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 ,頂部略平, 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 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 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 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對外開放。

北京故宮
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 為明、清兩代的皇宮, 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 占地72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擁有殿宇9000多間, 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 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 金扉朱楹, 白玉雕欄, 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 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

長城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位於四川省北部南坪縣境內,是一條縱深40餘公里的山溝谷地,因周圍有9 個藏族村寨而得名,總面積約620平方公里,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森林之美。溝中地僻人稀,景物特異,富於原始自然風貌,有“童話世界”之譽。河谷地帶有大小湖泊100多處,其中“五花海”,湖底為沉積石,色彩斑斕,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繽紛色彩。諾日朗瀑布,高約30米,寬約百米。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西藏布達拉宮
在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始建於西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現占地41 公頃,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布達拉宮分為兩大部分:紅宮和白宮。居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兩翼刷白粉的是白宮,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場所。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北京天壇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群,在世界上享有極大的聲譽。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故宮同時修建,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物都在內壇。南有圓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寬28米,長360米的甬道,把這兩組建築連接起來。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佈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它那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 ,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

北京頤和園
北京西郊的西山腳下海澱一帶,泉澤遍野,群峰疊翠,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從西元11世紀起,這裏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800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
2008-02-16 4:12 am
萬里長城,秦始皇陵與兵馬俑,故宮,頤和園.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5 23:20: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5000051KK035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