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杜甫作的

2008-02-16 3:39 am
四首杜甫作的<<絕句>>!

回答 (2)

2008-02-16 3:57 am
✔ 最佳答案
江南逢李龜年
歧王齋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008-02-16 7:04 pm

杜甫——《絕句四首》
《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二》
欲作魚梁雲複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注釋:
代宗寶二年(736),安史之亂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筆,四首絕句一揮而就。

賞析:
這幅“春景圖”,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映襯成趣,瓦明開闊,人與物俱適,動與靜結合;一派生機,千里春色,不僅描繪了祖國山川之多嬌,又表現了詩人心情之怡悅。

《八陣圖》
作者: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
【注解】:
1、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
2、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3、石不轉: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4、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勳最為卓著,
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評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
建樹。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江南逢李龜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解】:
1、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韻譯】:
當年在岐王宅裏,常常見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
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評析】:
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
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11: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5000051KK034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