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現象

2008-02-15 11:27 pm
拉尼娜現象是甚樣的?

回答 (3)

2008-02-20 4:50 am
✔ 最佳答案
拉尼娜現象(La Niña),又稱反聖嬰現象,是一種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現象,因此用西班牙語聖嬰現象 "厄爾尼諾"(El Niño)的陰性名詞拉尼娜(La Niña)來代表,厄爾尼諾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詞專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穌),拉尼娜是「女孩」的意思

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叫做沃爾克環流,當沃爾克環流變弱時,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東部海水變暖,就是厄爾尼諾現象;但當沃爾克環流變得異常強烈,就產生拉尼娜現象。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

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令太平洋東部至中部的海水溫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發生的拉尼娜現象則較弱。有的科學家認為,由於全球變暖的趨勢,拉尼娜現象有減弱的趨勢。

影響 ~ 拉尼娜現象會造成全球氣候的異常。影響包括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乾燥,並使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有異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異常寒冷。在西北太平洋區,熱帶氣旋影響的區域會比正常偏南和偏西。

測量太平洋塔希提島(大溪地)和澳洲達爾文之間每月氣壓差別的漲落情況,叫作「南方濤動指數」或「南方震蕩指數」(SOI),紅色線代表月漲落情況,藍色代表年度平均漲落情況。如果是負值高峰表示太平洋信風強度減弱,太平洋中部和東部變暖,澳洲北部降雨減少,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正值高峰則表示信風增強,澳洲北部海域溫度增高,比往常更潮濕,發生拉尼娜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來自東太平洋暖流的不正常移動。

平時,不斷有兩極冷水湧到,致令太平洋東岸海水保持低溫。

太平洋另一邊的暖水區上,即澳州北面、印尼和新畿內亞附近水域,這一
大池熱水的對流作用,形成雲層,帶來季候雨。

信風從美洲吹向太平洋西岸,溫暖的海水因此維持在原地。風力甚至把水
位推高,以至西岸的水位較東岸高一呎。

在厄爾尼諾年,信風減弱,暖水經過太平洋流回秘魯,暖水流過海洋上層
使美洲兩岸底層的冷水無法如常上湧,由於暖水在太平洋中部和東岸積聚
,雷雨雲因此在這裡形成而不在太平洋西岸出現。

「厄爾尼諾」現象估計每兩年至七年出現一次,直接影響全球的氣候變化
,令熱帶地區出現連場暴雨,而西太平洋的地區就相反,會出現乾旱情況
。除1997年出現這現象外,對上一次是在1994年。大氣系統嚴重受干擾的
一次在1982-83年,該年全球糧食生產造成災難性影響,損失高達136億美
元(即1060億港元)。

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的形成,與厄爾尼諾完全相反,即是赤道偏東信風比正常增強
,中、東太平洋水溫偏低。

與拉尼娜相關的全球性氣侯異常卻沒有厄爾尼諾的那樣顯著,而且亦不完
全是厄爾尼諾的相反。科學家發現當拉尼娜出現時,澳洲部份地區會雨水
偏多,熱帶太平洋中部少雨、大西洋的颶風活動會增強。

拉尼娜對本港天氣的影響似乎亦沒有厄爾尼諾的那樣顯著。資料顯示在拉
尼娜年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的年平均數為7個,與正常的6個接近。

南方濤動指數

南方濤動指數量度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的強度。

負數代表厄爾尼諾,正數則代表拉尼娜,數值越大,現象越強。

當拉尼娜發生時,南方濤動指數通常會取正值,這與厄爾尼諾發生時的情
況相反。

2008-02-19 20:51:22 補充:
@@
參考: 樓上果位
2008-02-15 11:40 pm
拉尼娜現象(La Niña),又稱反聖嬰現象,是一種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現象,因此用西班牙語聖嬰現象 "厄爾尼諾"(El Niño)的陰性名詞拉尼娜(La Niña)來代表,厄爾尼諾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詞專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穌),拉尼娜是「女孩」的意思

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叫做沃爾克環流,當沃爾克環流變弱時,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東部海水變暖,就是厄爾尼諾現象;但當沃爾克環流變得異常強烈,就產生拉尼娜現象。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

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令太平洋東部至中部的海水溫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發生的拉尼娜現象則較弱。有的科學家認為,由於全球變暖的趨勢,拉尼娜現象有減弱的趨勢。

影響 ~ 拉尼娜現象會造成全球氣候的異常。影響包括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乾燥,並使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有異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異常寒冷。在西北太平洋區,熱帶氣旋影響的區域會比正常偏南和偏西。

測量太平洋塔希提島(大溪地)和澳洲達爾文之間每月氣壓差別的漲落情況,叫作「南方濤動指數」或「南方震蕩指數」(SOI),紅色線代表月漲落情況,藍色代表年度平均漲落情況。如果是負值高峰表示太平洋信風強度減弱,太平洋中部和東部變暖,澳洲北部降雨減少,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正值高峰則表示信風增強,澳洲北部海域溫度增高,比往常更潮濕,發生拉尼娜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來自東太平洋暖流的不正常移動。

平時,不斷有兩極冷水湧到,致令太平洋東岸海水保持低溫。

太平洋另一邊的暖水區上,即澳州北面、印尼和新畿內亞附近水域,這一
大池熱水的對流作用,形成雲層,帶來季候雨。

信風從美洲吹向太平洋西岸,溫暖的海水因此維持在原地。風力甚至把水
位推高,以至西岸的水位較東岸高一呎。

在厄爾尼諾年,信風減弱,暖水經過太平洋流回秘魯,暖水流過海洋上層
使美洲兩岸底層的冷水無法如常上湧,由於暖水在太平洋中部和東岸積聚
,雷雨雲因此在這裡形成而不在太平洋西岸出現。

「厄爾尼諾」現象估計每兩年至七年出現一次,直接影響全球的氣候變化
,令熱帶地區出現連場暴雨,而西太平洋的地區就相反,會出現乾旱情況
。除1997年出現這現象外,對上一次是在1994年。大氣系統嚴重受干擾的
一次在1982-83年,該年全球糧食生產造成災難性影響,損失高達136億美
元(即1060億港元)。

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的形成,與厄爾尼諾完全相反,即是赤道偏東信風比正常增強
,中、東太平洋水溫偏低。

與拉尼娜相關的全球性氣侯異常卻沒有厄爾尼諾的那樣顯著,而且亦不完
全是厄爾尼諾的相反。科學家發現當拉尼娜出現時,澳洲部份地區會雨水
偏多,熱帶太平洋中部少雨、大西洋的颶風活動會增強。

拉尼娜對本港天氣的影響似乎亦沒有厄爾尼諾的那樣顯著。資料顯示在拉
尼娜年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的年平均數為7個,與正常的6個接近。

南方濤動指數

南方濤動指數量度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的強度。

負數代表厄爾尼諾,正數則代表拉尼娜,數值越大,現象越強。

當拉尼娜發生時,南方濤動指數通常會取正值,這與厄爾尼諾發生時的情
況相反。

南方濤動指數可於以下資料庫網頁查到,網址: http://www.bom.gov.au/climate/current/soihtm1.shtml。
2008-02-15 11:32 pm
拉尼娜現象(西班牙語:La Niña),又稱反聖嬰現象,是一種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現象,因此用西班牙語聖嬰現象「厄爾尼諾」(El Niño)的陰性名詞拉尼娜(La Niña)來代表,厄爾尼諾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詞專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穌),拉尼娜是「女孩」的意思。

目錄 [隱藏]
1 成因
2 影響
3 預測方法
4 參看
5 外部鏈接



[編輯] 成因

沃爾克環流造成拉尼娜現象示意圖厄爾尼諾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變暖,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叫做沃爾克環流,當沃爾克環流變弱時,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東部海水變暖,就是厄爾尼諾現象;但當沃爾克環流變得異常強烈,就產生拉尼娜現象。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

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08年都發生了強烈的拉尼娜現象,令太平洋東部至中部的海水溫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2006年年頭發生的拉尼娜現象則較弱。有的科學家認為,由於全球變暖的趨勢,拉尼娜現象有減弱的趨勢。


[編輯] 影響
拉尼娜現象會造成全球氣候的異常。影響包括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乾燥,並使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有異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異常寒冷。在西北太平洋區,熱帶氣旋影響的區域會比正常偏南和偏西。


[編輯] 預測方法

1876年-2004年SOI指數測量太平洋塔希提島和澳洲達爾文之間每月氣壓差別的漲落情況,叫作「南方濤動指數」或「南方震蕩指數」(SOI),紅色線代表月漲落情況,藍色代表年度平均漲落情況。如果是負值高峰表示太平洋信風強度減弱,太平洋中部和東部變暖,澳洲北部降雨減少,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正值高峰則表示信風增強,澳洲北部海域溫度增高,比往常更潮濕,發生拉尼娜現象。


收錄日期: 2021-04-24 07:51: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5000051KK019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