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和現在的巴士

2008-02-15 8:19 pm
昔日巴士和現在巴士的相爿and 分別
分別要分:
顏色,載容量and兩個其他的分別
(兩個其他的分別即你們幫我找有什麼還可以分別,這可不答)

回答 (4)

2008-02-16 3:19 am
✔ 最佳答案
樓上的真的可以答到樓主的問題嗎??
昔日KMB巴士:





圖片參考:http://www.gakei.com/kae/kae02.jpg

現時的KMB巴士(最新果隻):

圖片參考:http://www.gakei.com/kg4/images/1040s1.jpg

車廂情況(昔日):





圖片參考:http://www.gakei.com/kae/kae03.jpg

車廂情況(現時):

圖片參考:http://www.gakei.com/kg4/interior/inv08.jpg

顏色方面,因為昔日的技術沒有現在的先進,所以都是以紅色做主題
現時就用金色做主題
















2008-02-15 10:51 pm
九龍巴士公司的前身為九龍汽車,於1921年成立。當時開辦2條巴士路線:尖沙咀←→深水埗及油麻地←→九龍城,只有九部巴士行走2條路線。1920年代末期,九巴由中美運輸公司接辦一條旺角至元朗的長途巴士線,編號為9號線,成為九巴首條服務新界路線,直至1930年代,已有80輛巴士行走10多條路線。



1932年5月,殖民地政府重整香港公共運輸服務,批出2個巴士服務專利權-香港島以及九龍/新界,後者由九巴獲當時香港政府給予專利權,1933年4月13日,鄧肇堅、雷瑞德、雷亮、譚煥堂和林明勳等人為九巴建立公司架構,同時把南興巴士公司、泉興巴士公司和長美巴士公司合併,九龍汽車(一九三三)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6月11日地區專利生效,九巴接辦當時中華汽車及啟德巴士公司經營的共18條九龍及新界路線。公司成立初期,以106部小型單層巴士行走。當時的單層巴士設有頭等軟座及二等硬座兩級。乘客如要下車,拉動車頂的粗繩子,敲響在車頭司機旁的銅鈴,司機便會在下一個巴士站停車。當時九巴車廠設於旺角水渠道(今始創中心之處)。



1941年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當時九巴共營運17條路線,車隊數字更增至140部。但後來因為被日軍徵用所有車輛,所以巴士服務幾乎被迫暫停。1945年二次大戰過後,九巴只能維持兩條巴士線的服務。在1946年2月,九巴改裝二手軍車及貨車成為載客車輛,並取消座位等級制,以求盡快恢復提供巴士服務。
1949年,九巴率先由英國引入首批20部載客量較高的雙層巴士─「丹拿A型」雙層巴士,以應付日益增加的客量。並為當時香港第一家巴士公司引入雙層巴士,從此香港的巴士服務趨向以雙層巴士為主力。
1961年,九巴股票開始在當時香港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1972年可謂九巴的轉捩點。香港海底隧道於該年正式通車,一向提供九龍及新界巴士服務的九巴,首次開進香港島。
1972年,九巴革新乘客付車資的方式。早年的巴士設有售票員和稽查員各一,在車上來回走動。售票員負責售賣車票,稽查員負責查驗乘客的車票,沒有購票的乘客要補票。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的車資或有不同,視乎車程的長短決定。因為巴士車頭及車尾都有閘門供乘客自由上落,有些乘客上車後,在售票員還沒到來之前已經到站下車,便不用付錢買票。為了減少逃票的情況及削減人手,經過多個月的測試,九巴自1972年起,正式採用一人控制模式,即在巴士車廂近駕駛室位置裝上錢箱,由司機兼任稽查員的職務,監察每位乘客是否在錢箱投入足夠的車資。此後,不論車程長短,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須於車頭前門上車,並立刻繳付劃一的車資。
1975年九巴為吸引駕車人士改搭巴士,推出豪華巴士路線服務。九巴在七、八十年代營運的豪華巴士路線,例如:200(機場 ↔ 中環)及201(機場 ↔ 尖沙咀)等,但其後各路線分別被取消或改組,只有208線一直營運至今。
1980年11月11日,新鴻基地產宣佈收購九巴在股票市場內的股份,引起收購戰。11月17日,新鴻基地產收購九巴成功,並持有九巴共39.5%的股份。
1980年代,隨著地下鐵路通車及九廣鐵路日漸普及,九巴亦著手重組路線及提供鐵路接駁服務(即號碼以K、M字作結的路線),1989年起為方便乘客,數條以M字尾的九巴路線,亦容許乘客以通用儲值票付款。同期,業務高速發展。1981年新鴻基地產收購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部分股權。1982年更首次開辦市區特快巴士線(即號碼以X字作結的路線)14X及15X,以接近點到點的行走方式,吸引更多市民選乘九巴。經過多年與生產商合作的試驗,九巴於1988年首次引入首部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匹克」型11米空調巴士,使香港的巴士服務進一步提升。
1990年代,為了建立企業形象,九巴開始改稱司機為「車長」,並在駕駛室旁車頂的位置加上一塊綠色塑膠牌子,寫上車長的名字及編號。另一方面,社會環保意識提高,九巴遂於1992年率先引入裝上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的「歐盟1型」環保引擎的巴士,在1996年引入「歐盟2型」巴士。
1996年,九巴亦引入低地台巴士-「丹尼士飛鏢」型單層巴士,方便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
1997年,耗資100億港元興建的青嶼幹線正式通車,5月至6月期間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觀光。九巴遂於假日特別加開兩條觀光路線X31及X32,分別由荃灣碼頭及葵芳地鐵站出發,途經青嶼幹線及北大嶼山快速公路後,不駛入東涌新市鎮原車折返,以一償市民參觀青嶼幹線「遊車河」的心願,這可算是香港巴士史上的第一次。與此同時,九巴引入全球首款雙層低地台巴士-「丹尼士三叉戟」型雙層巴士,方便巴士公司在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和大載客量之間作出平衡。與其餘四大運輸機構九廣鐵路、地鐵公司、城巴及香港小輪聯合推出智慧卡「八達通」繳付系統。同年,當時的九巴集團進行重組,九巴、龍運巴士等成員公司成為一家新成立之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其主要股東仍為新鴻基等。而九巴控股亦於2005年改名為蛓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1998年,九巴成立全資附屬公司陽光巴士有限公司,專門提供屋村巴士、員工及學童接送專車、購物商場穿梭巴士等各種非專利巴士服務。該公司現時為香港其中一間最大的巴士租賃服務公司。
1999年,九巴曾經與香港商業電台合作,在巴士上安裝收音機設施,播放商業二台節目,到一段時間後則播放香港電台二台節目。
2000年,使用智慧卡「八達通」繳付車資已經非常普遍,九巴於同年4月完成為整個車隊裝上八達通卡閱讀器。同年11月25日,九巴率先引入「路訊通」系統(前稱「資訊娛樂共同睇」),乘客可透過已安裝在車上的電視屏幕,收看資訊及娛樂節目;但亦有乘客視為騷擾。
2006年5月,九巴引入配新款歐盟四型引擎的巴士,MJ 2927(ATEU1)及MF 5119(AVD1)。
2007年2月,九巴引入第三輛「歐盟4型」巴士,型號為世冠 Scania K310UD6x2(前稱Scania K95UD6x2),車牌為 MT6551(ASU1)。巴士已於2007年8月23日投入服務,行走104號線(堅尼地城 ↔ 白田)。

香港巴士的黃金歲月:
1949年,九巴把當時新購入的4輛丹拿A型雙層巴士派往1號線行走,這4輛巴士成為香港首批雙層巴士(其中車牌為4961的巴士更被九巴保留至今,現存於沙田車廠),也為日後雙層巴士的普及化打好基礎。

豪華巴士、三軸巴士與空調巴士的興起:
早在1970年代,香港已經有豪華巴士,當時豪華巴士運行於往來機場與市區的200及201號路線,此外巴士公司為鼓勵中產階級使用巴士出入,更開辦不少往來大型屋苑與市中心的巴士路線(例如往來美孚新邨與尖沙咀的206號巴士),雖然這些豪華巴士不設空調,但它們有高背椅,相對於當時流行的玻璃纖維座椅,這些高背椅巴士便顯得十分豪華。

1980年,九巴引入勝利二型及丹尼士祖比倫空調巴士各一輛,但最後卻因試驗失敗而改裝為非空調巴士。
1981年,九巴及中巴分別向英國都城嘉慕巴士廠購入3軸都城嘉慕12米巴士,這是香港3軸巴士的元祖,又是12米巴士的始祖。自此之後,3軸巴士成為香港巴士的最大特色。
1984年,當時以中港直通巴士為主的城巴率先購入12米雙層空調巴士,這就是香港首輛後置引擎雙層空調巴士。
1985年,九巴為取代年事已高的豪華巴士,特地購入丹尼士獵鷹巴士行走豪華巴士路線。
1987年,九巴購入豐田Coaster型24座位空調小巴,主力行走沿途路窄多彎的90號線、290線(調景嶺至彩虹)及部份豪華巴士路線。
1988年6月,一輛九巴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匹克巴士,AL1,車牌DX2437)以試驗形式行走於往來美孚新邨及尖沙咀的6號巴士線,自此之後九巴便開始大量購入雙層空調巴士。但首條設有雙層空調巴士的路線並不是6號線,而是往來中秀茂坪與尖沙咀的1A線。
1993年9月1日,中巴其中26條路線的經營權被政府收回,路線改由城巴營運。城巴於1995年9月1日再取得中巴14條路線的經營權。
自1995年起,各巴士公司已不再購入非空調巴士。

超低地台巴士的普及化及中巴時代之終結
1996年,城巴購入多輛富豪B6LE超低地台巴士,它們是香港首批超低地台空調巴士。同年,九巴購入丹尼士飛鏢型單層超低地台巴士,並將之派往60M(屯門市中心至荃灣地鐵站)、88K(顯徑至駿景園)等線行走。
1997年11月17日,九巴購入的首輛丹尼士三叉戟型雙層特低地台巴士投入服務。
1997年,中巴拒絕引入八達通收費模式。
1998年2月17日,政府宣佈不續發專營權予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十多條路線將由城巴接辦,其餘所有88條路線則公開招標;同年3月31日,政府宣佈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新巴)投得接辦該88條路線。9月1日凌晨,中巴專營權正式結束,中巴及新巴順利接棒。
2003年,新世界第一巴士母公司周大福收購城巴,使香港島巴士10年的競爭終結。
2003年7月10日,香港一輛行走麗瑤邨至天恆邨之九龍巴士265M線雙層巴士在早上於屯門公路往落馬洲方向被貨櫃車推至路邊,不久即墮下數十米山坡,車長及20名乘客死亡,20名乘客受傷,成為香港史上最多人死亡的車禍。(參見: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2005年8月,全球首部以同一引擎推動空調系統與驅動系統的雙層空調巴士退役(利蘭奧林匹克巴士,AL1,車牌DX2437)。
2008-02-15 8:26 pm
當時的單層巴士設有頭等軟座及二等硬座兩級。乘客如要下車,拉動車頂的粗繩子,敲響在車頭司機旁的銅鈴,司機便會在下一個巴士站停車。

龍汽車(一九三三)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6月11日地區專利生效,九巴接辦當時中華汽車及啟德巴士公司經營的共18條九龍及新界路線。公司成立初期,以106部小型單層巴士行走。當時的單層巴士設有頭等軟座及二等硬座兩級。乘客如要下車,拉動車頂的粗繩子,敲響在車頭司機旁的銅鈴,司機便會在下一個巴士站停車。當時九巴車廠設於旺角水渠道(今始創中心之處)。

1941年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當時九巴共營運17條路線,車隊數字更增至140部。但後來因為被日軍徵用所有車輛,所以巴士服務幾乎被迫暫停。1945年二次大戰過後,九巴只能維持兩條巴士線的服務。在1946年2月,九巴改裝二手軍車及貨車成為載客車輛,並取消座位等級制,以求盡快恢復提供巴士服務。

1949年,九巴率先由英國引入首批20部載客量較高的雙層巴士─「丹拿A型」雙層巴士,以應付日益增加的客量。並為當時香港第一家巴士公司引入雙層巴士,從此香港的巴士服務趨向以雙層巴士為主力。

1972年,九巴革新乘客付車資的方式。早年的巴士設有售票員和稽查員各一,在車上來回走動。售票員負責售賣車票,稽查員負責查驗乘客的車票,沒有購票的乘客要補票。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的車資或有不同,視乎車程的長短決定。因為巴士車頭及車尾都有閘門供乘客自由上落,有些乘客上車後,在售票員還沒到來之前已經到站下車,便不用付錢買票。為了減少逃票的情況及削減人手,經過多個月的測試,九巴自1972年起,正式採用一人控制模式,即在巴士車廂近駕駛室位置裝上錢箱,由司機兼任稽查員的職務,監察每位乘客是否在錢箱投入足夠的車資。此後,不論車程長短,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須於車頭前門上車,並立刻繳付劃一的車資。

1975年九巴為吸引駕車人士改搭巴士,推出豪華巴士路線服務。九巴在七、八十年代營運的豪華巴士路線,例如:200(機場 ↔ 中環)及201(機場 ↔ 尖沙咀)等,但其後各路線分別被取消或改組,只有208線一直營運至今。

1990年代,為了建立企業形象,九巴開始改稱司機為「車長」,並在駕駛室旁車頂的位置加上一塊綠色塑膠牌子,寫上車長的名字及編號。另一方面,社會環保意識提高,九巴遂於1992年率先引入裝上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的「歐盟1型」環保引擎的巴士,在1996年引入「歐盟2型」巴士。

1996年,九巴全資附屬公司龍運巴士有限公司,獲當時香港政府批出專營權,營辦北大嶼山及赤鱲角新機場的巴士路線,並於翌年開始投入服務。對九巴而言也是一個創舉,因為首次有來自大嶼山以外的巴士行走。同年九巴亦引入低地台巴士-「丹尼士飛鏢」型單層巴士,方便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

與此同時,九巴引入全球首款雙層低地台巴士-「丹尼士三叉戟」型雙層巴士,方便巴士公司在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和大載客量之間作出平衡。與其餘四大運輸機構九廣鐵路、地鐵公司、城巴及香港小輪聯合推出智慧卡「八達通」繳付系統。同年,當時的九巴集團進行重組,九巴、龍運巴士等成員公司成為一家新成立之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其主要股東仍為新鴻基等。而九巴控股亦於2005年改名為蛓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九巴於藍田地鐵站內的42C線巴士總站月臺,興建全港首個空調候車亭。該候車亭採用透明強化玻璃密封設計,並裝有恆溫式空調系統,由獨立系統供應鮮風,讓乘客在空氣清新、寧靜舒適的環境下等候巴士。亭內裝設了一組多媒體資訊系統,裝設了一組電子屏幕顯示屏,詳細列出下一班巴士的開車時間、路線與票價等資料
2008-02-15 8:24 pm
當時的單層巴士設有頭等軟座及二等硬座兩級。乘客如要下車,拉動車頂的粗繩子,敲響在車頭司機旁的銅鈴,司機便會在下一個巴士站停車。


龍汽車(一九三三)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6月11日地區專利生效,九巴接辦當時中華汽車及啟德巴士公司經營的共18條九龍及新界路線。公司成立初期,以106部小型單層巴士行走。當時的單層巴士設有頭等軟座及二等硬座兩級。乘客如要下車,拉動車頂的粗繩子,敲響在車頭司機旁的銅鈴,司機便會在下一個巴士站停車。當時九巴車廠設於旺角水渠道(今始創中心之處)。





1941年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當時九巴共營運17條路線,車隊數字更增至140部。但後來因為被日軍徵用所有車輛,所以巴士服務幾乎被迫暫停。1945年二次大戰過後,九巴只能維持兩條巴士線的服務。在1946年2月,九巴改裝二手軍車及貨車成為載客車輛,並取消座位等級制,以求盡快恢復提供巴士服務。





1949年,九巴率先由英國引入首批20部載客量較高的雙層巴士─「丹拿A型」雙層巴士,以應付日益增加的客量。並為當時香港第一家巴士公司引入雙層巴士,從此香港的巴士服務趨向以雙層巴士為主力。





1972年,九巴革新乘客付車資的方式。早年的巴士設有售票員和稽查員各一,在車上來回走動。售票員負責售賣車票,稽查員負責查驗乘客的車票,沒有購票的乘客要補票。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的車資或有不同,視乎車程的長短決定。因為巴士車頭及車尾都有閘門供乘客自由上落,有些乘客上車後,在售票員還沒到來之前已經到站下車,便不用付錢買票。為了減少逃票的情況及削減人手,經過多個月的測試,九巴自1972年起,正式採用一人控制模式,即在巴士車廂近駕駛室位置裝上錢箱,由司機兼任稽查員的職務,監察每位乘客是否在錢箱投入足夠的車資。此後,不論車程長短,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須於車頭前門上車,並立刻繳付劃一的車資。





1975年九巴為吸引駕車人士改搭巴士,推出豪華巴士路線服務。九巴在七、八十年代營運的豪華巴士路線,例如:200(機場 ↔ 中環)及201(機場 ↔ 尖沙咀)等,但其後各路線分別被取消或改組,只有208線一直營運至今。





1990年代,為了建立企業形象,九巴開始改稱司機為「車長」,並在駕駛室旁車頂的位置加上一塊綠色塑膠牌子,寫上車長的名字及編號。另一方面,社會環保意識提高,九巴遂於1992年率先引入裝上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的「歐盟1型」環保引擎的巴士,在1996年引入「歐盟2型」巴士。





1996年,九巴全資附屬公司龍運巴士有限公司,獲當時香港政府批出專營權,營辦北大嶼山及赤鱲角新機場的巴士路線,並於翌年開始投入服務。對九巴而言也是一個創舉,因為首次有來自大嶼山以外的巴士行走。同年九巴亦引入低地台巴士-「丹尼士飛鏢」型單層巴士,方便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





與此同時,九巴引入全球首款雙層低地台巴士-「丹尼士三叉戟」型雙層巴士,方便巴士公司在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和大載客量之間作出平衡。與其餘四大運輸機構九廣鐵路、地鐵公司、城巴及香港小輪聯合推出智慧卡「八達通」繳付系統。同年,當時的九巴集團進行重組,九巴、龍運巴士等成員公司成為一家新成立之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其主要股東仍為新鴻基等。而九巴控股亦於2005年改名為蛓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九巴於藍田地鐵站內的42C線巴士總站月臺,興建全港首個空調候車亭。該候車亭採用透明強化玻璃密封設計,並裝有恆溫式空調系統,由獨立系統供應鮮風,讓乘客在空氣清新、寧靜舒適的環境下等候巴士。亭內裝設了一組多媒體資訊系統,裝設了一組電子屏幕顯示屏,詳細列出下一班巴士的開車時間、路線與票價等資料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09: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5000051KK010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