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及天后---詳細資料

2008-02-15 7:59 pm
原名、有關節日、生平事蹟(咩時代、生平特點、點解要敬佩佢)......

請用清楚既格式:e.g.
原名:
有關節日:
生平事蹟:

回答 (2)

2008-02-15 8:07 pm
✔ 最佳答案
關帝廟又稱武廟,在台灣又普遍稱為恩主公廟。該類型廟宇為祭祀三國時代名將關羽的祠廟,而關帝之稱來自中國明朝皇帝給予關羽的「關聖帝君」封號。關羽為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該類型廟宇不僅遍佈中國各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世界各地。今日僅在中國老北京城裡,就有一百多座專供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目錄[隱藏]

1 關帝祠廟之源由
2 香港信仰
3 澳門
4 台灣恩主公信仰
5 國外名聲



[編輯] 關帝祠廟之源由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8/TAINANTEMPLE.JPG/300px-TAINANTEMPL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武廟
中國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1223-1275《陵川文集》)。元代朝廷雖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已遍佈中國各地。
因為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教、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有山西夫子之稱。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警察、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描金業、煙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天后廟,本港眾多類型廟宇之一,以數量言,位居同儕之冠,遍布境內每一角落。天后,漁業者之守護神,傳聞非常靈驗,得以名聞遐邇,每年的天后誕為農曆三月廿三日。本港街道,有以天后廟為名者,位處銅鑼灣,曰天后廟道,道上有天后廟公園,屯門有天后路,路上有天后涼亭;香港鐵路(前地下鐵路)港島支線,介乎銅鑼灣與炮台山兩站之間,亦有站名天后,淺水灣拯溺總會鎮海樓外更有大型天后塑像。



天 后 誕

圖片參考: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aiwan/heritage/images/spacer.gif



農 曆 三 月 二 十 三 日
( 陽 曆 4 月 或 5 月 )查 閱 陽 曆 日 期 >>


天 后 是 香 港 漁 民 的 守 護 神 , 每 年 的 天 后 誕 辰 日 , 香 港 各 區 的 天 后 廟 均 有 慶 祝 活 動 。 漁 民 為 了 祈 求 平 安 、 風 調 雨 順 和 滿 載 而 歸 , 會 將 漁 船 粉 飾 得 鮮 豔 多 彩 , 浩 浩 蕩 蕩 地 駛 至 西 貢 大 廟 灣 , 酬 神 上 香 ; 在 元 朗 大 球 場 , 還 有 巡 遊 和 舞 獅 表 演 等 。 天 后 誕 當 天 , 會 舉 辦 特 備 觀 光 團 , 敬 請 留 意 。
2008-02-16 4:22 am
關帝原名:關羽(?-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東漢末年劉備的重要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簡稱關帝君、關帝。佛教界一般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民間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是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俗稱其為關老爺、關二爺、關二哥等等。

生平

追隨劉備
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184年),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擔任劉備的貼身衛士。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關羽、張飛任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備坐下時,關、張二人更不辭辛勞隨身守護。

後劉備領徐州,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術、呂布夾攻,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198年,劉備與曹操一同在下邳圍攻呂布,關羽向曹操要求娶秦宜祿之妻,曹操答應。到將破城時,又數次向曹操說,曹操]便想看她是否真的十分美麗。到城破後便先去看看她,見她有美色,便自己留下來,關羽心裡不太舒服。後來曹操任車冑為徐州刺史,關羽與劉備便和曹操班師。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於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冑,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降曹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被曹操擊敗,關羽被擒,曹操為留關羽為己用,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率淳于瓊、郭圖等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刺殺顏良於萬軍之中,並斬其首,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危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初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較張遼用人情試。張遼問關羽,關羽嘆息道:「我極知道曹公待我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我要曹公立下功勞才離去。」張遼便向曹操表明。現在關羽刺殺顏良,曹操知道他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鎮守荊州
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斷曹仁後路。待劉備取得荊南,關羽被封元勳,為襄陽太守、盪寇將軍,這其間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所以駐於江北。劉備平定蜀地後,授權關羽掌管荊州地區中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州和從東吳借來的荊州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對北方戰爭失利,轉向劉備索要荊州等地,劉備拒絕。孫權遂命呂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於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這時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劉備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但雙方關係已趨惡化。孫權方仇視劉備、關羽君臣。


威震華夏
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援救,時大雨令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關羽乘座大船進行攻擊,于禁因為窮迫,於是向關羽投降,龐德則被關羽所獲,因不向關羽投降而被關羽殺害,關羽還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於樊城,並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當時曹操治郡下許多義軍早已受關羽遙控,更有許多叛亂都想引關羽為援,關羽威震華夏。


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欲自許遷都避關羽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坐大,可聯合孫權牽制關羽。孫權果然因為覬覦荊州而襲擊關羽後方。曹操仍不放心,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而孫權也動員所有主力部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前往荊州以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傅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孫權手下呂蒙、陸遜等遂次第攻陷荊州各地。

關羽因後方生變,又和徐晃作戰失利,於是解除對樊城的包圍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軍隊家屬多在荊州,得知荊州失陷,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馬忠埋伏,被捕,於臨沮被斬。孫權將關羽首級送交曹操,而曹操以諸侯之禮將關羽的屍骸下葬。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天后原名: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州娘媽等。媽祖的兩大部將,是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傳說媽祖俗名林默(林默娘),出生於中國福建省莆田湄洲島。自北宋開始受人建廟膜拜,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分,並向海外的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傳布。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乃至於歐洲和美洲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湄州島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華人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媽祖生
每年夏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非常熱鬧。最古老的澎湖馬公天后宮,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一級古蹟。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活動,讓信眾步行跟隨著媽祖神轎,從大甲一直往南走到北港。該活動參加者動輒十數萬人,隊伍迤邐數公里,可說是在台灣僅見最大規模的宗教活動。近年來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出巡,路程更遠,人數卻更多。

至於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祖」,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每年開春之後,各地到北港拜媽祖的信眾便絡繹不絕。到了誕辰當天,湧進北港的信眾,更有如浪濤洶湧般,鎮日鑼鼓喧天,熱鬧的程度甚至到瘋狂的地步。

松山慈祐宮於2007年起結合松山區公所及松山社區大學展開以「錫口文化節」為主題,發展出『媽祖文化與信仰』研究論壇和節慶活動融入社區特色其中。(松山社區大學 蕭堯教師提出 )


迎媽祖
所謂的「迎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莊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例如,臺中縣霧峰﹑烏日與大里地區有一個「東保十八莊」迎媽祖的活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共有十八個村莊參與,這十八個村莊並沒有共有的廟,但卻有一尊共有的媽祖稱為「十八莊媽」。每年3月1日(農曆)開始把附近的旱溪媽祖、南屯媽祖、臺中媽祖、彰化媽祖通通請來,參與繞境,隊伍當中,「十八莊媽」在前領路,各莊依一定的順序,逐日在莊內迎神繞境並請客。

近來學界人士從「祭祀圈」的概念來探討這些迎媽祖的活動,藉由「神界」的疆域觀念,重新解讀「人界」中不同地域之間的從屬關係。這是典型宗教社會學式的研究取向。


進香
「進香」則是到遠處的、有名的、歷史悠久的、香火旺盛的寺廟去朝香,表示對該神明的敬意。與迎媽祖的差別是進香並不會把對方的媽祖之神像請回來,只是去分沾她的香火,因此自己的神明是要出去的。到了進香對象的媽祖廟,神像也要進去,放在神殿上,有時是用「掬火」的方式,有時是用交香的方式,沾取對方的香火。另一個與迎媽祖的差別是進香的地點不一定與地域層級有關,因此進香的地點遠一點也是常見的事。

1987年丁卯年九月初九,是媽祖昇天一千週年紀念,在湄州島舉行了大型的媽祖千年祭典。有上萬名的香客湧進祖廟進香,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和學者參與。


媽祖信仰在香港
媽祖在香港皆稱天后,而水上人則稱其為阿媽。香港各地皆有天后廟,其中以佛堂門天后廟在本港至大,立於宋代,每年皆有不少漁民聚集進香。香港境外,深圳南頭半島赤灣之上,亦有明代與鄭和有關的赤灣天后廟(明時為天妃宮),此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有不少水上人前往參拜。

香港境內各大小天后廟,常以漂浮之說立廟,如在海岸拾到天后神主牌、木像等,人便就地立廟,奉為神明。這點與福建臺灣等地天后廟不同,因為神主乃漂來的,各廟無遞屬關係。村與村間的天后,乃獨立個體。例如本村天后節慶,開神功戲,也會請附近村落之天后來觀看。

天后寶誕,也稱呼為天后誕,是慶祝天后誕辰的中國傳統文化節日,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舉行。

天后誕一般慶祝程序由天后誕的前夕開始,在傍晚開始還神、還花炮;子時過後各村村代表會在天后廟上頭注香、拜神,然後有一些儀式如『喊禮』、『讀祝文』等。在天后誕正日,各花炮會龍獅隊與表演團體於天后廟前集合。當慶祝表演完畢後,龍獅隊會繼續前往天后廟參神。最後,舉行隆重的抽炮儀式。


收錄日期: 2021-04-19 01:00: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5000051KK009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