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著〞】20分

2008-02-14 9:44 pm
請問西遊記的內容及孫悟空的性格(約300字)!!快!快!快

回答 (4)

2008-02-14 10:10 pm
✔ 最佳答案
雖然《西遊記》採用的是非現實的形象構成,但它的內容並不是荒誕無稽的。作者在看似虛幻的描寫中,融入了他對社會與人生的深刻認識。與一般寫實性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在表現這方面的觀察與思考時,不是刻板地照搬生活的原始樣態,而是略貌取神,加以精心提煉,並與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結合在一起,從而使讀者在陶醉藝術欣賞的同時,可以領悟到作品所傳達的豐富資訊。

人生觀 :

作為一部以人的精神品格為描寫中心的小說,《西遊記》多方面的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認識。

具啟發意義
清人張書紳在《新說西遊記》中曾說:「人生斯世,各有正業,是即各有所取之經,各有一條西天之路。」確實,《西遊記》所包含的遷善改過、心誠志堅、勇猛精進、以臻完美的哲理,對每個人都是具有啟發意義的。

當然,《西遊記》所反映的人生觀,也不是抽象的。在唐僧師徒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理想人格的頌揚和對人性弱點的揶揄。孫悟空對自由、自尊、自娛的追求,是作者心目中人生的最高境界。

政治觀 :

詆君毀聖的影射
在《西遊記》中,詆君毀聖的描寫,隨處可見。事實上,小說除了對唐太宗偶有贊詞(但在「遊冥」一節也把太宗奚落了一番)外,所寫的從天宮玉帝到取經路上的西方各國國王,大都昏庸無能。他們往往奉道毀僧,如車遲國國王以妖道為「國師」,毫無主見,聽憑妖道的擺佈。烏雞國、比丘國的國王也都如此。這既有歷史上某些帝王如隋煬帝、宋徽宗的影子,同時很可能直接影射著崇道滅佛的明世宗。

三教歸一
當孫悟空幫助國王除妖後,總不忘告誡他們:「向後來,再不可胡為亂信。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這鮮明地體現了作者提倡三教合一的政治觀。

渴望救世英雄的出現
同時,《西遊記》寫到妖怪惑君亂國時,大臣通常無能為力,所謂「真是木雕成的武將,泥塑就的文官」,其間也寄寓著作者的感慨。明代中期以後,政治衰朽、社會動盪,人們渴望出現起弊振衰的強項人物,扶正祛邪的救世英雄,作者對孫悟空的描寫,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

社會觀 :

墮落與沉淪
在《西遊記》第8回,如來佛說:「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這個南贍部洲就是大唐中國所在的地方。很顯然,這多少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的一種基本認識。

在作者看來,正是人的貪欲導致了人的墮落、社會的沉淪,取經路上的大小妖魔就是這種墮落、沉淪的象徵。災難深重的人們渴望拯救,於是就天生地養出一個神猴來實現這一企盼,就有了那一連串神采飛揚的降妖伏魔故事。

當然,作者對社會的認識也不是空洞的,例如從他對市井社會酒樓歌館熱鬧繁華的讚賞性描寫中,我們可以體會出明代中後期商品經濟發達,帶來了新的社會意識形態;從他對牛魔王家族的勾勒中,我們又可以看出《西遊記》對社會人倫關係的準確把握,以及疏中見密的意趣。

宗教觀 :

宗教觀十分複雜
《西遊記》的宗教觀十分複雜。其中既有佛教教義的宣傳,也有道教思想的闡發。在佛道二教的表述中,作者也有自己的意願傾向。如對佛教,他似乎對禪宗情有獨鍾,所以在作品中,化用了一些禪宗典故、語錄,如菩提祖師用戒尺敲打孫悟空三下,孫心領神會,正是《壇經》所記弘忍向慧能傳法的翻版。

而對道教,作者則推崇內心修持,所以妖道往往講的只是煉藥燒丹,缺乏修心養性。

不獨尊一教
但是,《西遊記》又不是簡單的傳教之作,作者對宗教可以說是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的。這表現在作者並不獨尊一教的理念上,如孫悟空的第一個師父菩提祖師,實際上就是相容佛、道,乃至百家思想的。所以,他登壇講道,是「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並對孫悟空說「功完隨作佛與仙」。

而在具體描寫中,作者更有許多譏佛諷道的地方。讀者可以看到,在小說中,被喻為「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的《心經》,從來沒有發揮過驅魔散妖的作用;而屬於道教的三清神像,更被豬八戒棄於茅坑之中。

民間信仰
如果說,作者對宗教有真正的信仰的話,恐怕也是世俗氣息很濃的民間信仰,這也就是為什麼代表著民間信仰的觀音形象在小說中那麼突出的原因。

而有關孫悟空的性格 :

救世熱忱
在《西遊記》的描寫中,孫悟空是一個蕩魔除邪、匡危扶傾的英雄豪傑。他以叱吒風雲的戰鬥姿態,救民於水火,除霸於當道,表現了極大的救世熱忱。套用神靈啟示烏雞國眾僧的話語,他「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因此,孫悟空成為多災多難的民眾所企盼的真正救星。

英雄品質
朱紫國的故事就有明顯的喻意。國王之病實是國家之病,孫悟空豪邁地聲稱:「老孫自有醫國之手」,「特展雄才,治國祛邪」。不但如此,他還具有頑強執著、不屈不撓的英雄品質。在打白骨精、降平頂山和獅駝嶺妖魔、借芭蕉扇等過程中,他都經歷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戰鬥。實際上,挫折、失敗對孫悟空是常有的事,多少次瀕臨絕境、孤立無援,甚至被妖魔繳去金箍棒,他都從不氣餒,往往吸取教訓,計上心來,重新抖擻精神,繼續作戰,終於絕處逢生,贏得勝利。用孫悟空自己的話說:「老孫的買賣,原是這等做,一定先輸後贏。」這生動地體現了英雄人物不畏艱險、前仆後繼的頑強精神。
2008-02-14 10:22 pm
孫悟空的性格特點

孫悟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絕不是那種沒有責任心的得過且過。恰恰相反,他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人,以他的性子,既然當著和尚,既然和尚的任務就是撞鐘,那麼,這個鐘就一定要撞的,不撞不行。這是力量型性格的顯著特徵,他們非常看重實際的效果,對自己有一個起碼的要求,並以此為榮。在他們生活中的每一天,他們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和追求。他們非常在意手頭上的工作,並且設定切實可行的高標準,然後努力達到這一標準—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內容。

和孫悟空一樣,所有力量型性格的人都是一些不達目的絕不甘休的人。完美型的人在想,活潑型的人在說,和平型的人在看,只有力量型的人切切實實地在幹。有些時候,力量型選擇的做事辦法並不是很妥當,但他們想到自己畢竟做了一些實事,心情就會感到踏實。

是的,在所有的人中,力量型是最務實的一群。他們不太願意關注那些遠在天邊的事情,而只在意如何把手頭上的工作做好。做一天和尚,就肯定要撞一天鐘。至於以後幹什麼,他們想得很少。

因為一味地講究務實,力量型的人總是顯得沒有遠見,他們對自己的活動所造成的長遠後果常常缺乏足夠的考慮—而這恰好是完美型的長項。在這一點上,完美型與力量型剛好可以形成優勢上的互補。

與孫悟空恰恰相反,完美型的唐僧是一個相當有思想深度的人。他喜歡考慮人生的價值等一系列深刻的問題,他關心每一件事的長遠影響,他總是希望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能夠做到完美無瑕。因此,完美型的唐僧能夠指導力量型的孫悟空去做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工作,克服任性胡來的毛病。

然而,由於完美型的唐僧總是試圖做出正確的決策,以至於經常顯得優柔寡斷。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完美型的人會熱衷於收集盡可能多的資訊—即使是這樣,他們對自己的決策仍然不太放心。因此,人們有時候會嘲笑他們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而行動,恰好是力量型的人的長項。力量型的人認為,與其等到100%的把握再採取行動,不如在55%甚至1%的時候就搶先出動,因為計畫沒有變化快,只有行動才會帶來結果。

孫悟空有一句口頭禪:“俺老孫來也!”這是他對自己行動迅速的一種嘉許。一方面,正是這種當機立斷、注重行動的作風,才能夠快刀斬亂麻,迅速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麻煩事。可是,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他不假思索的性格,會惹出許多連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麻煩。
2008-02-14 10:09 pm
《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
2008-02-14 9:59 pm
西遊記(さいゆうき、西游记・西遊記 Xīyóu Jì)は、中国で16世紀の明の時代に大成した伝奇小説で、唐僧・三蔵法師が白馬・玉龍に乗って三神仙(神通力を持った仙人)、孫悟空、猪八戒、沙悟浄を供に従え、さまざまな苦難を乗り越えて天竺へ経を取りに行く物語である。全100回。

著者は呉承恩(1504年頃 - 1582年頃、江蘇省生まれの官吏・詩人)とされることがあり、中国では定説化しているが、日本では太田辰夫・中野美代子らの研究により、論拠に欠け、信ずるに足らない説としてあつかわれている。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19: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4000051KK017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