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甚麼是「修正主義」?
****
原問題見: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3100131
重問原因:
1)答案沒有清楚說問資料來源,難以讓讀者(包括小弟在內)了解其真確性及可信程度。
2)答案難以理解及不夠詳盡,如當中包有很多深奧難明、富有歧義、未有詳細交代的「專有名詞」、「專有述語」與論述,如第一位回答者所提及的:「中蘇關係惡化,就是導源於雙方對修正主義的分歧」、「傳統共產主義社會的真諦」、「修正主義教條化」;如第二位回答者所提及的:「修正主義的反動性在於,它不是對錯誤的修正,而是對真理的修正。」、「馬克思主義內部的一個『反馬克思主義派別』」、「篡改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閹割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精神,麻痹工人階級的革命意志,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方向。」、「修正主義背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庸俗的進化論詭辯論代替革命的辯證法』」
由於第二位網友的回答,資料較詳盡及富豐,故此,需要多作證清及多加說明的地方亦較多。希望本人的「不恥下問」,不會讓別人誤會第二位回答者是一個「多有缺失」的發言者。更希望第二位回答者,不會因為小弟「不恥下問」地「查根問柢」,而後悔自己曾耐心與詳盡地回答、產生「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反智思維,反而繼續願意為「知識」而「知無不言」、「誨誨善誘」吧。
續重問原因2): 第二位回答者的答案中,亦有不少難明、富有歧義及語意曖昧(「語意曖昧」一詞,請見《李天命之思考藝術》一書)的用語,希望回答者作出說明及澄清,如「庸俗的進化論」如何「庸俗」呢?「革命的辯證法」又如何「革命」呢?而「庸俗的進化論」又如何「詭辯」與「代替」那「革命的辯證法」呢? 另外,1950年代的南斯拉夫政權為何被人扣上「修正主義」的帽子呢?而1960年代,中共又因何要將「蘇修」此一帽子扣在蘇聯政權之上呢?尼泊爾的「毛派」、「毛主義」又是甚麼呢?為甚麼實施由偉大的鄧小平同志所推行的那個讓中國走上富強的改革開放路線會被「毛派」狠批為「修正主義」呢?
重問原因3) 第二位回答者所引述的:「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則認為它『否定馬克思主義中的勞動價值論、經濟決定論,否定階級鬥爭,認為資本主義並未瀕臨崩潰的邊緣,資本並沒有集中到越來越少的人手裡,中產階級並未灰心失望,工人階級並未遭受日益沉重的苦難』。」 當中有很多沒有清楚說明「因果關係」、「邏輯關係」的「論述」,相信是不同派別的人士的觀點,希望可以多作說明,或清楚提供出處,以供參考。
4) 第一位回答者提到:「1950年代後期,蘇聯模式變得傾向資本主義化,例如蘇聯主張科技、國防及經濟的建設,少講階級鬥爭,可是毛澤東認為蘇聯模式違反了傳統共產主義社會的真諦……」 那到底甚麼是「傾向資本主義化」呢?「主張科技、國防及經濟的建設」又如何違反了「『傳統』共產主義社會的『真諦』」呢?「『傳統』共產主義社會的『真諦』」又到底是甚麼呢?是不是只講「階級鬥爭」,只不主張「張科技、國防及經濟的建設」呢?
註1:效法網友「智庫丫發」的做法(http://hk.knowledge.yahoo.com/my/profile?show=HA00308741),將問題分成不同的系列。現有的系列如下:智在必得系列、炒冷飯系列、Recycle系列及明槍求擋系列。 註2:炒冷飯,是中國人傳統菜色。相傳,這是古時的中國人,將上一餐餘下的飯菜,翻炒再上台的菜式,反映著中國人節儉環保的傳統美德。
註3:本人曾見到有人感慨地質疑著:「『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在哪?『清者自清』?濁者清濁不分。」 亦見到有人甚至慨嘆著:「世道昏昧,眾人本末倒置,不分是非,甚至對任何正氣凜然的言辭也連感知的能力也沒有。」更有人更慨嘆:「某地方因為有人執法不公、不明,讓垃圾、謠言、作弊、謾罵、不義行為充斥著,讓有識 之士黯然,讓衛道之士嘆息。」或許,孰真孰假,孰是孰非,只好由廣大的民眾一同去作出見證了。 如果有多過一個答案出現,我將不會自選最佳答案,而跟各位一同投票。如果只得一個答案,我才會選為最佳答案。如果沒有人回答或我個人認為現有答案未夠完善的話,我會繼續用炒冷飯系列來重問。(註3完)
註4: 「在文學修養中,語言學習是很重要的。沒有運用語言的事本,即無從表達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會有多少說服力。」 (節錄自老舍的《論文學語言及其他<人、物、語言>》) 建議回答者回答前先咀嚼以下引自季羨林先生的《季羨林自傳》(全文見:http://leoja.blogspot.com/2007/03/blog-post_7439.html)內,有關學術研究經驗的引文: 「 關於進行科學研究的指導方針的想法。六七十年前胡適先生提出來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求證要小心,要客觀,決不允許厭煩,更不允許馬虎。要從多層次、多角度上來求證,從而考驗……那一部份正確,那一部份又不正確。……事關學術良心,決不能含糊。…… 不要騙自己,不要騙讀者。做到這一步,是有德。不則就是缺德。寫什麼東西,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不相信而寫出來要讀者相信,不是缺德又是什麼呢?自己不懂而寫出來要讀者懂,不是缺德又是什麼呢?…… 剽竊別人的看法或者資料,而不加以說明,那是小偷行為,斯下矣。…… 」 引文完(註4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