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搶包山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f/fe/Bunhillcc.jpg/300px-Bunhillcc.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搶包山﹝現代﹞
搶包山是香港長洲一年一度的特色傳統民間活動,為長洲太平清醮兩項主要活動之一,另一項為飄色巡遊。搶包山的活動有悠久歷史,但自從1978年發生包山倒塌意外造成多人受傷後,便一直被禁止舉行,直至2005年才獲香港政府批准重辦,惟重辦的搶包山與傳統的搶包山有一些分別。在台灣宜蘭亦有一個與搶包山類似的活動,名叫搶孤。
目錄[隱藏]
1 歷史
2 傳統搶包山
3 現代搶包山
3.1 比賽形式方面(個人)
3.2 比賽形式方面(團體)
4 發展
5 衍生商機
6 相關雜聞
7 相關
8 外部鏈結
[編輯] 歷史
據說早於18世紀的清朝,長洲已有搶包山的活動。當時島上發生瘟疫,死了不少平民,據說後來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瘟疫才得已制止。而居民為了酬謝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遊行驅趕瘟神,其後每年舉行,成為太平清醮。而於太平清醮中,設立了三座由包子積成的包山,供居民搶奪,傳統上,摘得包子越多,福氣就越高。不幸地,在1978年5月9日的搶包山中,300多人從四面八方攀上包山搶包,而其中一座包山因不勝負荷而塌下,導致24人被壓斷手腳受傷。香港政府便因此而禁止了這項活動,改以派包代替,以策安全。直至2004年,長洲居民曾申請重辦,但因與政府未能就安全方面達成協議而未能成功。2005年,長洲居民終作出讓步,接納政府提出的條件,令搶包山活動重現。
[編輯] 傳統搶包山
太平清醮期間,長洲北帝廟前會有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包山高約13米,僅用竹棚搭成,每個包山掛上了約16,000個包子。包子名為「幽包」,是一種曾被貢神的印有紅色「壽」字的蓮蓉包,又叫「平安包」。搶包山通常會在太平清醮的最後一晚舉行。在子夜零時、村長一聲號令後,過百名男子便會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包子。按照傳統說法,取得越多和越高的包子,福氣就越高,於是搶包山的人你推我擠,情況通常都十分混亂,爭先恐後,甚至不時出現「疊羅漢」,險象環生。數分鐘內,數以萬計的包子便一掃而空,搶得的包子則會分派給其他居民。
[編輯] 現代搶包山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a/a7/Bun_festival_new.jpg/180px-Bun_festival_new.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現代包山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4/Wikinews-logo.svg/55px-Wikinews-logo.svg.png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香港長洲搶包山選拔賽在天氣欠佳下舉行
2005年5月16日凌晨零時,停辦了26年的搶包山終告重辦。現代搶包山與傳統搶包山相比,在包山構造及攀爬方法上有不少分別。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依舊放於長洲北帝廟前。可是高14.42米的包山,由結構工程師認可的物料和方法搭成,內部的支撐結構為鋼架,外部配上沒有支撐用途的竹枝,以保留傳統風情,造價約57萬港元。而包山的構造上取得香港屋宇署、香港建築署、香港工程師學會及香港攀山總會的意見及支援,以確保包山的安全。每個包山只掛上了6000多個包子,而包子改印「平安」二字,寓意沒有意外發生。至於爬包山人士均需接受香港攀山總會的攀包山及防墮安全訓練,而且必須佩戴安全繩。包山底部會鋪上軟墊,即使參賽者跌下亦不會受重傷。經當局嚴格選拔後,只有12個參賽者獲準參與搶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