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舊啟德機場
一九二八年,一條混凝土下水滑道建成,供在九龍灣升降的水上飛機使用。
一九三Ο年,當局聘用了首名機埸監督,而啟德的航空活動則由當時的海港署(Harbour Department 譯名)管轄。
一九三五年,首座指揮塔和飛機庫落成。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四日,由皇室航空公司(Imperial Airways 譯名)經營的首班商業客運航班從檳城飛抵本港,標誌著啟德機場已進入開始提供公共運輸服務的新紀元。
隨後數年,泛美航空公司開始提供往來香港與三藩市的泛美飛船/航服務。其後,各家航空公司相繼提供其他航空服務︰從印度支那半島飛抵的法國航空公司航班﹔從廣州及上海飛抵的中國航空公司航班﹔以及往來香港與北京的歐亞航空公司(Eurasia Aviation Corporation 譯名)航班。
機場發展
一九五四年,政府通過一份機場發展總綱計劃。一九五八年,九龍灣海傍興建了一條新跑道。跑道向西北/東南方向伸延,全長2529米。隨著跑道落成,啟德機場正式成為香港國際機場。
一九六二年,機場大廈建成,航空公司亦逐步淘汰以渦輪螺旋槳推動的飛機,改用波音707﹑DC8及deHavillandcomet等噴射機。一九七零年四月十一日,首架波音747航機飛抵本港。當時如要使用第13跑道,機師必須在飛機飛近長洲時,要看得見跑道才可著陸。一九七四年,這種目視進場的方式由儀表導航系統取代。在該導航系統輔助下,機師只要在飛機飛抵九龍半島上空時能看見跑道便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長期吹東風時,這個系統大大提高了13跑道的使用量。
一九七五年,跑道延長至3390米,以應付31家經營抵港航班的航空公司在長途飛行方面的需求。
一九七六年,香港空運貨站正式啟用。同年,機場開始採用二次監察雷達,加強管制航空交通。
擴建工程
當機場客運大樓第四期擴建工程於一九八二年完成後,一項有關機場客運大樓內各項設施容量的研究顯示,客運大樓需作進一步的擴建,以應付預期九十年代初航空交通的需要。機場客運大樓第五期擴建工程續於一九八四年展開,並於一九八八年完成。大樓的停車設施﹑旅客登記櫃台和領回行李處設施均有增加,可以處理旅客數量增至每年一千八百萬人次。
在一九八七年,政府有鑑於航空交通大幅增加,為使在未有新機場取代啟德機場之前提高啟德機場的容量,另一連串擴建及改善工程也在一九八九年隨即展開。一九九一年,香港空運貨站二號貨站正式啟用,可處理的空運貨物量每年達150萬公噸。一九九二年,東面停機坪的擴建工程完成,額外提供波音747-400飛機的停機位四個和一個商務飛機的停泊區。最後於一九九四年擴建南面停機坪為波音747飛機多提供了十一個停機位。機場在擴建後的設定容量達每年2400萬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