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看看以下的資料,應該有用。
歷史:
皇仁書院前身是創立於1862年的中央書院(The 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孫逸仙曾於此上課。校舍座落於中環歌賦街,史釗域博士擔任首任校長。當時他還兼任學校督察和布政司(政務司),直至1879年3月香港政府另行設立教育部門管理香港學校為止。有別於現時絕大部份學生來自本地,當時中央書院的學生來自世界不同各地,主要研究中國古典書籍。
1884年4月26日,當時港督寶雲主持了中央書院新校舍的奠基儀式,孫中山先生也有出席。到了1889年,位於中環鴨巴甸街及荷李活道交界(即現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的新校舍啟用,校名更改為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新校舍是當時香港最大的校舍。1894年,校名再更改為皇仁書院,一直沿用至今。當時該校主要教授算術、文法及常識等科目,為19世紀末的香港所罕見。由1920年代起,該校開始展現其優秀的學術及體育成就,廣為公眾認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攻佔香港。皇仁書院於1941年底被逼停辦。校舍初時成為日軍總部,其後完全毀於戰火,僅留下兩尊大炮和中央書院第二任校長胡禮的半身雕像。
戰事完結後,皇仁書院在1947年起曾於堅尼地道的臨時校舍重開。1950年9月22日,位於銅鑼灣鄰近維多利亞公園的現址的校舍,由當時港督葛量洪揭幕,並於同日正式啟用,沿用至今。
辦學宗旨:
皇仁書院的辦學宗旨,是為學生提供各方面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均有卓越的發展,藉此讓他們在人生各方面都有成就感和能成為明日的領袖。
皇仁書院的五大核心價值則為:負責任(Responsibility)、正直(Integrity)、兄弟情(Brotherhood)、勤奮(Diligence)及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Excellence)。
收生及教學語言:
皇仁書院在校學生約1200人,分佈於33個班別。中一至中五設5個班別(A、B、C、D、E),每班約40人。中六至中七設4個班別A(Arts文科)、E(Engineering工程學,校內亦稱純數班)、M(Medical醫科,校內亦稱生物班)、S(Science科學,校內亦稱數統班)。A班30人,E、M、S均為27人。校內部份中一學生是由香港教育統籌局實施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中招收,並以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以聯繫學校的關係收生最多,另一部份則是在自行分配學位中招收。學生均為第一組別的學生,學術成績較佳。
皇仁書院為香港114間使用英文作為教學語文的中學之一。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及普通話外,其餘所有科目均使用英文作為教學語文。
校舍:
皇仁書院校舍座落香港島中部的灣仔區,實際位置位於銅鑼灣天后,高士威道及銅鑼灣道之交界,毗鄰維多利亞公園及香港中央圖書館。校園的面積達16000平方米,較香港一般中學為大。
校舍內的設施如下:
29個課室
5個實驗室
1個生物實驗室
2個物理實驗室
2個化學實驗室
2個演講室
2個電腦室
多媒體學習中心
地理室
音樂室
美術室
攝影室
童軍室 (獨立建築物, 比皇仁書院現址更早興建,前身為更衣室及校工宿舍,現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
小食部
飯堂 (由舊生會管理)
學生會及夜校辦事處
學生活動中心
多用途禮堂 (雙層)
接待室
校務處
8個教員室
教員休息室
2個操場
4個籃球場
3個排球場
圖書館
天文房
大草坪
花園 (名為曉陽閣)
健身室(可作羽毛球或排球場使用)
會客室
孫中山銅像:
皇仁書院為了紀念曾於該校就讀三年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於二零零七年鑄造了一尊孫中山銅製立像,並於十二月四日由霍英東基金會董事霍震寰先生主持開幕典禮,現安置在學校草坪。
學生會:
皇仁書院學生會成立於1984年,根據會章,學生會需要協調各學會並舉辦一些活動,包括一年一度的開放日也是學生會全權負責的。學生會的幹事會由同學組織候選政黨,並在10月份全體學生投票選出。學生會的刊物為《匯聲》。 2007年度的學生會政黨為"Luminus"
活動及成就:
所有學生均被分配至8個學社(house)中的其中一個。學社制度於1950年代由威廉臣校長所創立,分別為Dealy( 狄烈)、Stewart( 史釗域)、Wright( 胡禮)、Kay( 啟)、Crook( 古祿)、Tanner( 丹拿)、De Rome( 狄龍)和School,其後School House在威廉臣校長離任後改為Williamson House( 威廉臣)。各社以皇仁書院最早和有貢獻的8名校長命名。學社於水運會、陸運會和其他社際比賽中互相競爭,鼓勵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也使不同年級的學生能夠融洽共處。此外,皇仁書院各個校隊經常參予校際比賽,而且屢獲殊榮。
皇仁書院設有49個不同類型的學會,類型分別有體育、康樂、宗教、社會服務及學術範疇。除了學會外,皇仁書院還有四個制服團體,分別是香港海事青年團、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交通安全隊及童軍,多元化的學會選擇,令學生有更多機會參加課外活動,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和技能。不少學會會聯同其他學校舉辦聯校活動,擴闊學生視野。部份更積極投入公益慈善,幫助社會有需要的一群。
皇仁書院學生於學術上的成就備受不少香港人認同。在香港會考,皇仁書院是香港產生最多「十優狀元」(應考的10科全部取得A等成績)的學校。由1990年至2007年期間,皇仁書院已累積產生了50個「十優狀元」。單2003年一屆,200個皇仁書院中五學生中,已合共取得455個A等成績,人均取A數目是全香港最高。而2006年和2007年在會考中考獲全港第一的都是皇仁書院學生,在所有細分都取得滿分的成績。
於2006年4月28至29日的兩日開放日中,更錄得了6309個參觀人次,為有史以來第二高的成績。
校刊:
皇仁書院的校刊名為《黃龍報》,創刊於1899年6月,每年出版一期至今,為全球第二本創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國學校校刊。黃龍報擁有很多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對研究香港以至於亞太區的早期教育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每一期的黃龍報均包括了學會資料、照片、精選散文、得獎列表,並以中英對照方式出版。每年校內都會舉行黃龍報封面設計比賽, 每期《黃龍報》封面正是同學的作品。
《黃龍報》在2005年出版第100期,校方特別把此期以全彩色印刷,並附送一隻雙面DVD,內有過去百期的封面和精選內容和第100期全本的PDF版本,以及該校合唱團唱的校歌。
假如你再想了解多些皇仁書院,可以到以下網頁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A%87%E4%BB%81%E6%9B%B8%E9%99%A2
^^ 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