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拉尼娜現象」?

2008-02-13 7:01 pm
如題,何為「拉尼娜現象」?

回答 (3)

2008-02-13 7:13 pm
✔ 最佳答案
要瞭解拉尼娜現象, 先要瞭解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來自東太平洋暖流的不正常移動。

平時,不斷有兩極冷水湧到,致令太平洋東岸海水保持低溫。

太平洋另一邊的暖水區上,即澳州北面、印尼和新畿內亞附近水域,這一
大池熱水的對流作用,形成雲層,帶來季候雨。

信風從美洲吹向太平洋西岸,溫暖的海水因此維持在原地。風力甚至把水
位推高,以至西岸的水位較東岸高一呎。

在厄爾尼諾年,信風減弱,暖水經過太平洋流回秘魯,暖水流過海洋上層
使美洲兩岸底層的冷水無法如常上湧,由於暖水在太平洋中部和東岸積聚
,雷雨雲因此在這裡形成而不在太平洋西岸出現。

「厄爾尼諾」現象估計每兩年至七年出現一次,直接影響全球的氣候變化
,令熱帶地區出現連場暴雨,而西太平洋的地區就相反,會出現乾旱情況
。除1997年出現這現象外,對上一次是在1994年。大氣系統嚴重受干擾的
一次在1982-83年,該年全球糧食生產造成災難性影響,損失高達136億美
元(即1060億港元)。

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的形成,與厄爾尼諾完全相反,即是赤道偏東信風比正常增強
,中、東太平洋水溫偏低。

與拉尼娜相關的全球性氣侯異常卻沒有厄爾尼諾的那樣顯著,而且亦不完
全是厄爾尼諾的相反。科學家發現當拉尼娜出現時,澳洲部份地區會雨水
偏多,熱帶太平洋中部少雨、大西洋的颶風活動會增強。

拉尼娜對本港天氣的影響似乎亦沒有厄爾尼諾的那樣顯著。資料顯示在拉
尼娜年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的年平均數為7個,與正常的6個接近。

南方濤動指數

南方濤動指數量度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的強度。

負數代表厄爾尼諾,正數則代表拉尼娜,數值越大,現象越強。

當拉尼娜發生時,南方濤動指數通常會取正值,這與厄爾尼諾發生時的情
況相反。
參考: internet
2008-02-13 7:11 pm
拉尼娜(La Niña)释义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注意不是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於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表现
  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于结束。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去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变暖)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海水变冷)。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说,现在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月10日已到北纬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拉尼娜”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厄尔尼诺、拉尼娜远离热带
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在过去的3年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引起天气异常。
它们将不再影响热带地区,但其它地区还将受其影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的气温和水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太平洋中部的海水水位比正常值高14~32厘米,而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湾的水位却低于正常值5~13厘米。该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家威廉·帕策尔特说,目前这种平静状况始于3个月前的拉尼娜的消逝。他认为全球气候系统已恢复到3年前的状态。
“拉尼娜”正在衰退

以下内容均在2007年发表,但事实已经推翻这个理论,从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仍未消失。
———2008.01
法美两国“海神”卫星发回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表明,过去两年里影响太平洋的“拉尼娜”现象已经明显减弱,世界第一大洋将恢复往日的“宁静”。
 “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女孩”,它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拉尼娜”是由“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因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据法国专家介绍,“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今年(2007)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他们表示,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解释此次“拉尼娜”现象和在其之前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什么会异常强烈,也不能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比以往延长了一年。
  研究人员曾于去年1月和6月两次观测到“拉尼娜”现象出现减弱征兆,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不过是假象。在稍稍喘息后,“拉尼娜”再次卷土重来。法国专家强调说,此次卫星发回的最新数据显示,“拉尼娜”现象确实已明显减弱,“女孩”这回是真的老了。 




来源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信风,是指低层大气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2007年1月,拉尼娜影响北方,使大面积出现海冰现象。

2008-02-13 7:07 pm
拉尼娜现象(西班牙語:La Niña),又稱反圣婴现象,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因此用西班牙语厄尔尼诺(El Niño)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ña)来代表,厄尔尼诺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词专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稣),拉尼娜是“女孩”的意思。





目录[隐藏]

1 成因
2 影響
3 預測方法
4 参看
5 外部链接



[编辑] 成因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b/LaNinaGrafik.png/180px-LaNinaGrafik.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沃尔克环流造成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08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東部至中部的海水溫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2006年年頭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則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编辑] 影響
拉尼娜现象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影響包括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乾燥,並使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有異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異常寒冷。在西北太平洋區,熱帶氣旋影響的區域會比正常偏南和偏西。

[编辑] 預測方法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e/Soi-1876-2004.png/180px-Soi-1876-2004.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876年-2004年SOI指数
测量太平洋塔希提岛和澳大利亚达尔文之间每月气压差别的涨落情况,叫作“南方濤動指数”或“南方震荡指数”(SOI),红色线代表月涨落情况,蓝色代表年度平均涨落情况。如果是负值高峰表示太平洋信风强度减弱,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变暖,澳大利亚北部降雨减少,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正值高峰则表示信风增强,澳大利亚北部海域温度增高,比往常更潮湿,发生拉尼娜现象。

[编辑] 参看

厄尔尼诺现象
2008年中國雪災

[编辑] 外部链接

新闻专题: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B%89%E5%B0%BC%E5%A8%9C%E7%8E%B0%E8%B1%A1”

1个分类: 气候变化





收錄日期: 2021-04-19 00:31: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3000051KK010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