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則孝,出則弟」這句的解釋?出處? [快]!!!!!!!!!!!!!!!!!!!!!!!!

2008-02-13 1:14 am
想請問「入則孝,出則弟」此句既出處同埋詳細解釋,
如可以,請同時搵出以下呢段文字的譯文:
「入則孝,出則弟,孝順父母和兄弟,希望彼此和睦相處。」
唔該幫幫忙,要做project呀!
THX!!

回答 (2)

2008-02-21 2:15 am
✔ 最佳答案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 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 家風的最佳讀物。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解釋: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出則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釋:
當哥哥姊姊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 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2008-02-13 1:20 am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成為弟子規。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弟子規》是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的文體方式編纂而成。然後再以《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汎愛眾》、《親仁》和《餘力以學文》等部份來加以演述。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46: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2000051KK027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