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父母跟子女,平時應以朋友的態度相處,培養出相親相愛的感覺;在必要的時候,父母便要擺出長輩的權威,讓子女明白尊卑之分。
父母是子女的引明燈,必須自身作為一個良好榜樣;但聖人都會有錯,父母在犯錯的時候必須認錯,並向子女分析自己的錯,讓子女明白「認錯道歉」的重要性。有些孩子從小沒有向人認錯和道歉,這是因為他們從小就「不知錯」;這大多數是父母從小沒好好教導,常常認為孩子只是犯「小錯」,不算是什麼重要的事,但當孩子犯下「大錯」的時候,就已經無法挽救的了。
做父母必須「說一不二」,不能「朝令夕改」,這會令孩子無所適從,而且對父母失去信心;父母雙方宜定期私下商討家教的定義,還有孩子最近的表現,並定下一些目標,讓孩子改善和進步。例如孩子已升上小學,就要讓孩子自己嘗試剪指甲;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可以教導初步儲蓄的重要性,如何理性地購物(大人都有興趣和購買慾,我們不能限制孩子不花錢)。
除非孩子遭到另一方的虐打,否則不能只聽孩子的投訴,便一面倒把另一方定下的規則完全抹去;例如父親不准孩子外出玩耍,母親便應向父親先了解清楚情況,適當時要子女向父親認錯,並「建議」父親如何懲罰孩子,讓父親擁有應有的權威,孩子也不能胡作非為。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並擁有適量的自由和空間,以及對父母有信心和完全信任的時候,孩子便會聽話。讓孩子明白「別人對你好並不是必然的」,在人生價值觀上讓孩子放眼天下;第三世界的照片和資料,以及一些負面的新聞,在父母的指導下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如何幸福,「知足常樂」的道理。
另外,每個孩子的性格也各有不同,父母宜多加留意孩子的行為表現和情緒態度。如孩子有兄弟姊妹,生活上大多數的細節便要公平處理,如果不能平等對待,便要向孩子好好解釋;例如哥哥升上了中學,讀小學的弟弟便不能埋怨哥哥的零用錢較多,但可以向弟弟保證,當弟弟升上中學後便會增加零用錢。
其實都是一句:良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