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历史使命
主讲人:谢幼田
圖片參考:
http://www.ruzang.net/displaypic.asp?id=169
十月二十六日下午四点,谢幼田老师做客“儒藏论坛”。谢老师原在四川社会科学主研先秦史,后至美国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中国近代史近二十年,出了五本中国近代史著作。谢老师熟识中国史,深知中国社会。客居美国,不论生活中的沉思还是书本上的研究,对美国,对西方文化,谢老师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因而,听谢老师上课、做讲座,总带几分中西比较的味道。
谢老师由外到内,渐析主题。汤因比《历史研究》指出,西方对于世界最大的贡献——民主、科学。科学是对自然的分析与认识后,最大限度的享用地球资源。于此,谢老师没有多谈,他深入探究了民主。民主是对个人利益的保护,为狭隘的国家利益服务,是一对内概念,其对外的形式——穷兵黩武。自从民主一 词深入人心,西方国家十分注重和利用这一民族心理,从小就教育他们具有为国作战、自愿参军的意识。民主有利于调节内部人员的利益,是建立在国家的基础之上,以国家权利保护个人利益。
一种文化形态为处此形态中的人提供价值系统。每个人都有一价值系统,支配自己的行为,一但确立很难改变。在文化上,有着不自觉的共通的行为与近似的价值系统。民族文化也有其差异性,这使得各民族之间的价值系统及其支配的行为有所不同。有别于西方的民主,中国的民族心理是以“亲亲”扩展开来。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儒家文化的“爱”有差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讲究“推己及人”之道。即使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也有着这样的意识。谢老师举例说到,那些孩子小学初中的时候,无论什么人都会请到家里来做客,可是到了高中,他们的朋友就全是黑头发的了。小时候他们都说英文,和家里人也如此,可到了高中、大学,他们都喜欢讲中文。这说明他们潜意识里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继承了中国文化的文化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次重创后,已不复原貌。“五四”运动,中国人迎来了“德先生”、“赛先生”,否定了自我的文化。土地改革,革除了中国文化的载体,铲掉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乡绅消失,农村与传统文化渐次分离。而传统文化的精英——知识分子的迷失,将传统文化逼入危谷。好在近来国人民族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有了谅解和恢复,一系列研究机构和书籍的出版,学校教育的提倡,国人对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
儒家以“亲亲”为核心的价值系统是稳定的。汉代在儒家“大一统”的思想下,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政权;魏晋后天下大乱、儒学式微;唐代在文化上没有建树;五代经过长期的混乱后接受了儒家文化;而宋代是中国文化的高峰,结合儒、释、道,演绎出“理学”,培养了时代精英。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儒家,是百姓不自觉的选择。虽日用而不知,可这日用就如同空气一样,是必不可缺的。提倡儒家文化,势所必然;振兴儒家文化靠代代精英。
中国没有绝对的主体,“亲亲”的价值系统,是让人过得舒服。儒家文化的依据是人性。人之初,性不善。不善者,心被放失,而我们要做的是求其放心。 我们的文化建立在最简单的社会关系——“亲亲”上。宋明理学针对的是精英,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也有仁、义、理、智四端,人必须跟天一致才能求得社会和谐。我们的文化基础在每一个人中,精英通过吸收其他文化,创造、提升我们的文化。中国文化虽然到明代开始衰落,但还是有其长处。目前我们振兴儒家文化所要做的,一是整理传统古籍,已有机构正在做,即《儒藏》的编纂,那么硬件已经具备了;再就是把已放失的心追回来;另外还要关注基层,关注农村,因为儒家文化的载体在那里。
刘丽 整理
文章出处:儒藏
文章作者:刘丽 整理
『发 表 评 论』『新 闻 推 荐』
- 儒藏系列讲座第三十八讲
- 四川大学《儒藏》系列学术讲座第37讲
- 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选举新一届会长和副会长
- 国际儒学暨孔教研讨会在雅加达举行,川大《儒藏》再度亮相国际学术舞台
- 儒藏系列讲座第三十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