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維吾爾族的資料

2008-02-11 11:15 pm
求維吾爾族的資料
要詳細
更新1:

2月15日要交homework

回答 (5)

2008-02-12 12:14 am
✔ 最佳答案
維吾爾族(維吾爾語:ئۇيغۇر Uyghur Уйғур),早期回鶻人的後裔,「維吾爾」是「聯合、團結」的意思,維吾爾族說維吾爾語,使用維吾爾文,信仰伊斯蘭教。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哈薩克,烏茲別克,土耳其等中亞地區,當中大部份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居住。現有人口大約839萬人(2000年),80%的人口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其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視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

歷史

古代

吾爾族歷史久遠,與西方和中原相交往,迄今已有兩千年歷史。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稱為丁零。 以後改稱高車、狄歷、敕勒、烏護、韋紇、回紇、回鶻、畏兀兒等。公元前,丁零分佈在匈奴之北,於貝加爾湖一帶,也有部分在當時的額爾齊斯河流域附近。5世紀以後,在當時西域的丁零迅猛增加。7世紀,居住在蒙古和西域境內的鐵勒人受突厥汗國的統治。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回紇消滅突厥汗國,建立了回紇汗國。唐貞元四年(公元788),改稱回紇為回鶻。開成五年(840),回鶻汗國國破,向西分三支遷移,其中一支南下。咸通七年(866),回鶻建立了西州回鶻政權。10世紀中葉,葛邏祿建立黑汗王朝(也有說為回鶻,一說為樣磨、葛邏祿),這對維吾爾族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維吾爾族的生產由游牧為主逐漸轉變到以定居為主。天山一帶和南部原來的印歐語系民族逐步被回鶻同化。另有一說法認為,維吾爾族自古就分佈在今新疆境內,後分佈在蒙古高原的古維吾爾人(回鶻)西遷,與今新疆原來的維吾爾人相匯合。此時維吾爾族的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商業繁榮,通過互市將馬匹、玉器和藥材等大量運往內地,經過貿易換得鐵器、茶葉、絲絹或錢幣。

從1124年至13世紀初,今新疆境內的維吾爾族先後被西遼與乃蠻貴族所統治。1209年,高昌「亦都護」主動要求臣服於蒙古成吉思汗。同年置達魯花赤監之。1324年併入察合台汗國之封地,初建都阿力麻里,即今天得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

明朝洪武四年(1371),西察合台汗國亡國,西域分裂成許多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政權的統治者仍然是察合台蒙古貴族的後裔。他們出於爭權奪利的需要,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對維吾爾族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這些蒙古貴族為了便於統治維吾爾族人民,別失八里的馬哈麻繼禿忽魯帖木兒汗之後,在蒙古族中大力推行伊斯蘭教,使數目相當的蒙古族居民改信伊斯蘭教。在這個時期,生活在維吾爾族農業區的大批蒙古族相繼被同化於維吾爾族之中。

清朝時期

17世紀初年,在天山以南包括天山中的諸盆地:吐魯番、焉耆、哈密建立了葉爾羌汗國。這個汗國主要是由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組成,統治者依然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察合台蒙古貴族的後裔。葉爾羌汗國與清朝政府維持著友好得貿易關係。在葉爾羌汗國內部由於白山派和黑山派的對立與鬥爭,清康熙十七年 (1678),白山派和卓聯合準噶爾蒙古統治貴族進攻佔取南疆,葉爾羌汗國即亡。


乾隆二十至二十二年(公元1755~1757),清朝政府平定了準噶爾貴族之間的動亂,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758~1759)又平定了大小和卓建立「巴圖爾汗國」的分裂企圖。1762年清朝在惠遠城設立伊犁將軍,管理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南和以東的軍政和事務,西域自此劃入清朝版圖,命名為「新疆」,取「故土新歸」的意思。之後維吾爾族中不斷有受外國勢力支配的宗教狂熱者煽動分裂,多次發生叛亂。1765年、1864年、1865年、1901年、1907年、1912年都發生過大規模獨立戰爭。

2008-02-11 16:16:27 補充:
近代20世紀初,維吾爾人利用沙俄和英國在新疆的殖民活動,想達成自己獨立的目的。民國時期,軍閥盛世才入駐新疆,對之以採取鐵腕政策。1944年9月盛世才離開新疆後,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1945年期間,經南京政府與蘇聯交涉,雙方同意派代表進行談判。南京方面派出了張治中,三區派出了熱黑木江(團長)、阿不都哈依爾·吐烈、阿合買提江三人代表團。蘇聯派出一位代表。經過八個月談判後,制定了十一條和平條款,取消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名稱,恢復伊犁、塔城、阿山三個專區的建制。

2008-02-11 16:17:08 補充:
「三區革命」中被殺害的漢族平民數量至今沒有準確的統計。一般的估計是在二萬至七萬之間。

2008-02-11 16:18:43 補充:
服飾維吾爾族人生活受西域文化影響,服飾以毛織而成,圖案豐富多運用幾何紋樣。 維族婦女喜歡戴頭巾蒙面紋,喜愛「艾得來斯綢」縫製的寬鬆連衣裙。男子愛穿豎條花布,「拜合衫綢」製作的無領外衣。全族都戴「花帽」。

2008-02-11 16:20:02 補充:
飲食維吾爾以饢(nang,維吾爾麵包)為主食,是一種由麵粉和玉米麵烘焙出來的烤餅。維吾爾人常飲用奶茶,有節日時,會用抓飯(polo)招待訪客。羊肉串(kawap)也是非常著名的維族食品,kawap一詞就是土耳其語中的kebap(歐洲十分流行的土耳其烤肉,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庫爾德人的傳統食物)。拉條子,又稱拌面、褲帶面,是維吾爾的主食之一。通常選用精白麵加水和制,麵團要軟硬適度,太軟、太硬都不行,麵團要多揉,揉出筋道。然後切成細條拉開入沸水煮熟即可食用。

2008-02-11 16:21:06 補充:
姓名維吾爾人的名字在前而姓氏在後。維吾爾人沒有固定的姓氏,其名字由本名和父名組成,父親的名用作兒子的姓,兒子的名又用作孫兒的姓。比如一個叫「熱地力·阿布拉」的人,「阿布拉」是他父親的名字而被用作他的姓,而「熱地力」則是他本人的名字,他的兒子會採用這個名字作姓氏而姓「熱地力」。因此維吾爾族的姓氏不穩定而多變。
2008-02-11 11:31 pm
[編輯] 古代
維吾爾族歷史久遠,與西方和中原相交往,迄今已有兩千年歷史。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稱為丁零。 以後改稱高車、狄歷、敕勒、烏護、韋紇、回紇、回鶻、畏兀兒等。公元前,丁零分佈在匈奴之北,於貝加爾湖一帶,也有部分在當時的額爾齊斯河流域附近。5世紀以後,在當時西域的丁零迅猛增加。7世紀,居住在蒙古和西域境內的鐵勒人受突厥汗國的統治。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回紇消滅突厥汗國,建立了回紇汗國。唐貞元四年(公元788),改稱回紇為回鶻。開成五年(840),回鶻汗國國破,向西分三支遷移,其中一支南下。咸通七年(866),回鶻建立了西州回鶻政權。10世紀中葉,葛邏祿建立黑汗王朝(也有說為回鶻,一說為樣磨、葛邏祿),這對維吾爾族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維吾爾族的生產由游牧為主逐漸轉變到以定居為主。天山一帶和南部原來的印歐語系民族逐步被回鶻同化。另有一說法認為,維吾爾族自古就分佈在今新疆境內[來源請求],後分佈在蒙古高原的古維吾爾人(回鶻)西遷,與今新疆原來的維吾爾人相匯合。此時維吾爾族的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商業繁榮,通過互市將馬匹、玉器和藥材等大量運往內地,經過貿易換得鐵器、茶葉、絲絹或錢幣。

從1124年至13世紀初,今新疆境內的維吾爾族先後被西遼與乃蠻貴族所統治。1209年,高昌「亦都護」主動要求臣服於蒙古成吉思汗。同年置達魯花赤監之。1324年併入察合台汗國之封地,初建都阿力麻里,即今天得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

明朝洪武四年(1371),西察合台汗國亡國,西域分裂成許多割據政權。這些割據政權的統治者仍然是察合台蒙古貴族的後裔。他們出於爭權奪利的需要,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對維吾爾族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這些蒙古貴族為了便於統治維吾爾族人民,別失八里的馬哈麻繼禿忽魯帖木兒汗之後,在蒙古族中大力推行伊斯蘭教,使數目相當的蒙古族居民改信伊斯蘭教。在這個時期,生活在維吾爾族農業區的大批蒙古族相繼被同化於維吾爾族之中。

[編輯] 清朝時期
17世紀初年,在天山以南包括天山中的諸盆地:吐魯番、焉耆、哈密建立了葉爾羌汗國。這個汗國主要是由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組成,統治者依然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察合台蒙古貴族的後裔。葉爾羌汗國與清朝政府維持著友好得貿易關係。在葉爾羌汗國內部由於白山派和黑山派的對立與鬥爭,清康熙十七年 (1678),白山派和卓聯合準噶爾蒙古統治貴族進攻佔取南疆,葉爾羌汗國即亡。


乾隆二十至二十二年(公元1755~1757),清朝政府平定了準噶爾貴族之間的動亂,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758~1759)又平定了大小和卓建立「巴圖爾汗國」的分裂企圖。1762年清朝在惠遠城設立伊犁將軍,管理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南和以東的軍政和事務,西域自此劃入清朝版圖,命名為「新疆」,取「故土新歸」的意思。之後維吾爾族中不斷有受外國勢力支配的宗教狂熱者煽動分裂,多次發生叛亂。1765年、1864年、1865年、1901年、1907年、1912年都發生過大規模獨立戰爭。


[編輯] 近代
20世紀初,維吾爾人利用沙俄和英國在新疆的殖民活動,想達成自己獨立的目的。民國時期,軍閥盛世才入駐新疆,對之以採取鐵腕政策。1944年9月盛世才離開新疆後,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個地區爆發大規模反政府叛亂(中國大陸稱之為三區革命),並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由艾力汗·吐烈(蘇聯烏茲別克人)擔任領導人。以殺漢滅回為口號,四處殘殺漢族和回族人。到事態被制止時,已經有大批漢人被殺,其中東北漢人幾乎無一倖免,連伊寧救濟院的殘廢漢人及漢人小學生都被拖到河邊用木棒打死。1945年1月5日悍然宣佈「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脫離中國而獨立,宣揚反漢反回,青海地區的回族軍閥因此進攻新疆以保護新疆的漢族和回族(回族和漢族使用相同的語言,在維吾爾人看來,其差別很小,甚至回族被當成漢族的一種)。

1945年期間,經南京政府與蘇聯交涉,雙方同意派代表進行談判。南京方面派出了張治中,三區派出了熱黑木江(團長)、阿不都哈依爾·吐烈、阿合買提江三人代表團。蘇聯派出一位代表。經過八個月談判後,制定了十一條和平條款,取消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名稱,恢復伊犁、塔城、阿山三個專區的建制。

「三區革命」中被殺害的漢族平民數量至今沒有準確的統計。一般的估計是在二萬至七萬之間。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逐漸潰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的指揮下進駐新疆,同時積極爭取廣大長期遭受宗教勢力和封建地主勢力壓迫的普通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響應,改革舊體制,廢除封建地主、舊貴族和宗教分子特權。在部分妄圖頑抗的分裂分子被肅清以後,殘餘人員中除少量亡命異國外,大部分逐漸認清形勢,紛紛歸附解放軍。1949年8月27日應毛澤東邀請以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為首的維吾爾代表團赴北平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途徑蘇聯伊爾庫茨克外貝加爾湖地區上空時,飛機失事,全部遇難,改由賽福鼎·艾則孜參加政協會議。同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迪化(今烏魯木齊),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與新疆軍區正式成立,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區。

[編輯] 服飾
維吾爾族人生活受西域文化影響,服飾以毛織而成,圖案豐富多運用幾何紋樣。 維族婦女喜歡戴頭巾蒙面紋,喜愛「艾得來斯綢」縫製的寬鬆連衣裙。男子愛穿豎條花布,「拜合衫綢」製作的無領外衣。全族都戴「花帽」。

[編輯] 飲食
維吾爾以饢(nang,維吾爾麵包)為主食,是一種由麵粉和玉米麵烘焙出來的烤餅。

維吾爾人常飲用奶茶,有節日時,會用抓飯(polo)招待訪客。

羊肉串(kawap)也是非常著名的維族食品,kawap一詞就是土耳其語中的kebap(歐洲十分流行的土耳其烤肉,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庫爾德人的傳統食物)。

拉條子,又稱拌面、褲帶面,是維吾爾的主食之一。通常選用精白麵加水和制,麵團要軟硬適度,太軟、太硬都不行,麵團要多揉,揉出筋道。然後切成細條拉開入沸水煮熟即可食用。拌面的菜可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維吾爾人最喜歡吃的拌面菜是「過油肉」:選用牛肉揉入澱粉過油,加青青椒、西紅柿、洋蔥或蒜炒熟佐面。則紅、綠、白相間,香辣可口。

大盤雞源於新疆沙灣縣,是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主要用雞肉、麵條、土豆、辣椒製作的一種食品。將處理乾淨的雞剁成小塊,土豆去皮切片。調料可以有鹽、姜、蒜、蔥、花椒、辣椒,根據口味自選。

[編輯] 姓名
維吾爾人的名字在前而姓氏在後。維吾爾人沒有固定的姓氏,其名字由本名和父名組成,父親的名用作兒子的姓,兒子的名又用作孫兒的姓。

[編輯] 語言文字
主條目:維吾爾語
維吾爾族使用維吾爾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在約2000年的歷史中,維吾爾使用過多種字母,如粟特字母,突厥魯尼文,畏兀兒文,在伊斯蘭教傳入後,開始使用阿拉伯字母至今。為了適應突厥語的語音和語法,阿拉伯字母被略微修改。

[編輯] 音樂

[編輯] 維吾爾傳統音樂
古代西域維吾爾地區的龜茲樂久負盛名。玄奘周游列國後在《大唐西·域記》卷一中記載:「屈友國(即龜茲)管弦伎樂,特善諸國。」可想象維吾爾在公元4世紀時就創造出了如此燦爛的音樂文化並聞名世界。

[編輯] 器樂


[編輯] 經濟

註:因為資料太多,未能盡錄,想再知詳細d請到我提供的網頁,裡面還詳細說出器樂、文學、經濟等內容,謝謝!
2008-02-11 11:22 pm
語言:維吾爾語和漢語

人口:約900萬

分佈:新疆省各城鄉

於1983年前,曾有五百多位維吾爾族基督徒,後遭逼迫,教會也因此式微,至今仍未有本土化的教會出現。漢族人的基督徒則遍佈新疆各城。

※求主差遣宣教士到當地向族人傳講福音

※求主感動族人歸信獨一的真神

※求主使維文聖經及福音廣播能迅速及有效地傳給族人


收錄日期: 2021-04-20 13:15: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1000051KK020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