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資料

2008-02-11 9:53 pm
about 戰國
更新1:

thx

回答 (3)

2008-02-11 9:58 pm
✔ 最佳答案
戰國時期(前476年,一說前403年或前45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秦統一中原前屬於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前人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戰國時期之前是春秋時期。前人也把春秋、戰國合稱東周,還有稱戰國為列國或六國者。

有關戰國的起始年份,史學家一直存在各種爭議。司馬遷因戰國各國史籍被秦國付之一炬,遂採納秦史書《秦記》所載,定戰國始於前476年[1](周元王元年),而北宋成書的編年史《資治通鑒》則以三家分晉一事代表周禮崩壞,群雄競逐,而定戰國始於前403年[2]。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兩種觀點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補充。在前403年之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前434年三家分晉。目前,史記的觀點因包括瞭如上重要的歷史事件而得到多數採納。也有學者認為,前453年三家滅智,七國爭雄局面已經形成,應該以此作為戰國的開始。而在戰國時期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前221年),參見秦統一中國之戰。

伴隨著私田制和鐵器的廣泛運用,社會新興階層的崛起,戰國時期的中國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上迎來了一個變革的高峰。由於封建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髮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展開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涌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國的雛形。
2008-02-11 10:02 pm
戰國時期(前476年,一說前403年或前45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秦統一中原前屬於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前人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戰國時期之前是春秋時期。前人也把春秋、戰國合稱東周,還有稱戰國為列國或六國者。有關戰國的起始年份,史學家一直存在各種爭議。司馬遷因戰國各國史籍被秦國付之一炬,遂採納秦史書《秦記》所載,定戰國始於前476年[1](周元王元年),而北宋成書的編年史《資治通鑒》則以三家分晉一事代表周禮崩壞,群雄競逐,而定戰國始於前403年[2]。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兩種觀點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補充。在前403年之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前434年三家分晉。目前,史記的觀點因包括瞭如上重要的歷史事件而得到多數採納。也有學者認為,前453年三家滅智,七國爭雄局面已經形成,應該以此作為戰國的開始。而在戰國時期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前221年),參見秦統一中國之戰。
伴隨著私田制和鐵器的廣泛運用,社會新興階層的崛起,戰國時期的中國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上迎來了一個變革的高峰。由於封建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髮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展開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涌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國的雛形。
歷史
七強並立形勢的形成
戰國時期諸侯間相互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中國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其中以齊國、晉、楚、越四國的實力最強,有四分天下之勢。
後來晉國內部,以知氏、範氏、中行氏和韓、趙、魏六家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併,範氏和中行氏倒下後,以知伯瑤為首的智氏,於前455年聯合韓、魏兩家合兵攻趙,把趙襄子圍在晉陽,決汾水灌城。韓、魏突然和趙氏聯合起來,於前453年消滅知氏,瓜分了知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將晉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聞喜縣)、絳州(今山西翼城東南)外,也都瓜分了。這時的晉國國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見三家大夫(三家分晉)。齊國卿族田氏到陳完的第五世孫田恆,聯合鮑氏,滅了當時專權的欒、高二氏篡奪齊國政權(田氏代齊前386年)。後來燕國崛起,秦國中興,越國被楚吞併(前306年,及其它一些小國陸續的被吞併或淪為附庸。到了戰國中期,剩下來的七個主要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
小國尚有周、宋、衞、中山、魯、滕、鄒、費等,後來都先後被七國所吞併。與七雄相毗鄰的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匈奴、儀渠,南面有巴蜀和閩、越。至秦統一,通過列國的兼併戰爭和自發的經濟、文化交流與遷徙,這些少數民族多與中原民族融合,有些則保持了原有的民族風貌,部分如匈奴則與中原成對立姿態。
戰國前期各國的變法改革
戰國時期,鐵器代替了石器和青銅器,春秋時的井田制被取消,牛被用來耕地。農業進一步發展,各國人口增多。各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得到發展。手工業的進步也很快。 諸侯兼併土地戰代替了春秋時期政治上的霸權爭奪。
這些發展也使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世襲的等級制度被瓦解,一些過去的貴族失去了他們的地位,而另一些那個時候的平民通過經商或其他的機會致富,甚至成為政治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官僚制度發生了變化。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加劇。
為了應付這些變化,各國採取了不同的變法。前422年,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使魏國很快強盛起來。約前409年,趙烈侯用相國公仲連進行改革,在政治、財政用法家,教導用儒家。前382年,楚悼王用吳起實行吳起變法,「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第二年楚悼王逝世,吳起也被楚國貴族亂箭射死。前360年前後,齊國起用鄒忌「謹修法律而督姦吏」實行改革,國力大增,與魏國衝突。齊國以孫臏為軍師,發動桂陵之戰(前354年)、馬陵之戰(前342年),戰勝魏國。韓國初期曾進行改革,但不徹底,造成一些混亂。前351年,韓昭侯起用申不害,以「術」變法。
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兩次進行變法,史稱商鞅變法,使秦國後來成為最為強大的國家。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逢澤之會,率諸侯朝見周天子,首先稱王。
中原邊境的少數民族與中原的發展也息息相關。匈奴、東胡、林胡、樓煩等游牧民族的威脅導致了戰國長城的修建,秦、燕、楚、魏等國都修築「限戎馬之足」的萬里長城。
合縱連橫和戰爭的變化
戰國初期,魏國先霸於戰國。自從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就開始強盛起來。文侯、武侯兩世,魏滅中山國,東面屢敗齊人。西面侵入秦之河西,派李悝、吳起守西河、上郡,一再挫敗秦國的進攻。到武侯子惠王時,實行改革,更加強盛。公元前361 年,惠王從安邑(今山西夏縣)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從此更加緊了對宋、衛、韓、趙等國的進攻。
在魏國進一步強大的同時,齊國由於齊威王的改革,秦國由於商鞅變法而都強大起來。前354年,由於趙國奪去了魏國的附庸衛國,魏國就起兵伐趙,率宋、衛聯軍圍攻趙都邯鄲,次年破之。於是,趙國向齊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師,前往救援。孫臏認為魏國的精銳部隊在趙,內部空虛,乃“引兵疾走大梁”,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備,“一舉解趙之圍而收於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南)取得大勝,“擒龐涓”(《孫臏兵法·擒龐涓》)。但在前352年,魏惠王調用了韓國軍隊聯合打敗了齊、宋、衛的聯軍,齊國不得已向魏求和。次年,魏國便迫使趙在漳水之上結盟,並把邯鄲歸還趙國,魏在東線取得了勝利。
此時的秦國,於前354年打敗魏軍於元里,攻取了河西的少梁;前352年又攻入魏的河東,一度攻取了安邑;次年又包圍固陽,迫使歸降。後來,魏國和齊、趙先後結盟講和。到公元前350年,魏又回頭向秦反攻,曾圍攻上郡的定陽(今陝西延安市東),結果秦孝公在彤(今陝西華縣西南)與魏惠王相會修好,因而魏在西線也取得了勝利。
但後來在前342年馬陵之戰,慘敗給齊軍、前340年的吳城之戰,被秦商鞅擊敗,主帥被俘,河西丟失,三戰皆敗的魏國一直也再沒有復興起來。
前314年,燕國內亂,齊國占領燕國,後退兵。
楚國於前313至前311年間三次大戰秦國都失敗。但是前306年滅掉越國。
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增,中山為趙所亡,中山王被放逐至膚施。前287年,趙、魏、韓、燕、楚五國軍隊聯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給趙、魏以求和。
前286年,齊國攻滅被諸國垂涎的宋國,引致燕、秦、韓、趙、魏五國聯兵於前284年圍攻,齊軍於濟西迎擊卻被聯軍重創,齊兵退守臨淄,臨淄被燕軍攻陷,齊湣王出逃,輾轉到齊的莒,楚軍出兵佯稱救齊,齊湣王被楚將淖齒殺害,城內軍民奮起殺死淖齒,齊失七十餘城,只餘下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兩座城池。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使燕惠王撤掉大將軍樂毅。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
前280年楚國逆長江上游攻秦,欲收回巴國舊地,結果遭秦反攻。前279年楚國被秦軍於鄢之戰(今湖北宜城東南)大破,幾十萬軍民被白起放水淹死,前278年連首都郢也被秦將白起所攻陷,被逼遷都到陳,楚國詩人屈原痛感國家淪亡,投汨羅江自盡。前241年,楚國又遷都到壽春,躲避秦軍,再也沒有能力對抗秦國。
秦的統一
主條目:秦統一中國之戰
前271年,客卿範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納,於前262年出兵伐韓,切斷上黨郡與韓都城新鄭的聯繫。韓國欲將上黨郡割給秦國,但是上黨軍民不從,向趙國求救。趙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聲援上黨。前260年,秦大將王齕奪取上黨,與廉頗軍在長平對峙,雙方僵持達四月之久。秦施以反間計,使趙國以只會紙上談兵的年輕將領趙括代替廉頗。秦國同時秘密調來大將白起。長平之戰以趙軍慘敗,四十五萬降卒被活埋為結局。


前258年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軍於邯鄲城下,信陵君也於後來率軍於函谷關外大勝秦軍,但這些小敗仗也不足令秦國衰落,秦國最後把六國一一消滅。



前256年,周朝周赧王病逝。前249年,秦相呂不韋帶兵滅掉位於鞏邑(今河南鞏縣)的東周公,周朝不復存在。



前230年,韓國首先被秦國滅亡。至前221年,秦國陸續滅亡韓、魏、楚、燕、趙、齊,統一中國。
2008-02-11 10:00 pm
各國戰國時為了增加生產而進行改革,發展國力,統一天下便要增强自己經濟實力.
參考: (no)


收錄日期: 2021-04-27 22:36: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1000051KK015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